诸葛亮之所以北伐失败,总结最重要的三点原因:其一,国力差距,曹魏地处北方,农业发达,军民身体素质好。其二,北伐路途遥远,蜀军粮草不济。其三,诸葛亮手下人才不济。
刘备逝世于白帝城后,丞相诸葛亮受托孤重任辅佐后主刘禅。经过一番休养生息,蜀国国力逐渐恢复,诸葛亮说服吴国孙权,吴蜀结盟为他北伐中原做准备。 诸葛亮北伐一是为了完成先帝遗愿,二是为了先发制人,曹魏日益强大,蜀国不能坐以待毙。但北伐的结局并没有取得成功,诸葛亮也没等到北伐结束,陨落五丈原。
北伐失败我们总结了几点最主要的原因:一是国力,刘备死前在与吴国的交战中把诸葛亮积攒的家底都打光了,丞相费心费力平定了南蛮,储备了北伐的物资,但这个过程中曹魏却是凭借自己广阔的北方领土,大力发展农业国力日渐昌盛。
二是,蜀国北伐路途遥远,且蜀道难行运送粮草困难,没有军粮补给,诸葛亮只能退军。
三是蜀国在关羽、张飞等人死后,人才不济。诸葛亮提拔的马谡失守街亭,搭档李严在后方撺掇后主刘禅让他退兵。
本来北伐已经步履维艰,身边没有能帮忙的,还尽是些拖后腿的人,最后诸葛亮心力交瘁死于五丈原,接任的姜维也没能力挽狂澜,北伐以失败告终。
第一是连吴抗曹。这个不仅是蜀汉立国的根本,也是三国存在的基础。三国的历史已经说明了,曹魏最强,西蜀东吴为弱者,二者相残,必然是魏国得利。可是刘备集团曾经没有处理好这个关系而导致巨大失败。
第二是蜀汉得荆州和西川,以二州之地与东吴联合抗曹。不幸的是,荆州丢失,蜀汉丧失了北伐的重要基地,从此北伐只能艰难翻越秦岭和魏国争锋,也和东吴也大打了一仗,元气大伤。可以说蜀汉既没有搞好团结抗曹魏的工作,也没有看好自己的地盘,从此蜀汉失去了争夺天下的重要资本,诸葛亮除了借北伐自保,没有什么渐图中原的机会了。
第三是天下有变才能北伐最后一统。隆中对对三分最后一统的过程介绍比较笼统,缺少后期规划和实施方案。刘备得到西川后,曾走了一步争夺汉中的棋,无论将汉中作为北伐或者自保的重要基地都是十分重要的。但是关羽攻打襄阳和樊城就显得画蛇添足了。因为隆中对对三分后的具体实施方案虽然没怎么提及,但是给出的条件是天下有变才能进入一统。蜀汉达到三分后,应当保存实力,联手东吴,徐图缓进,使得曹魏应对不暇,等待时机再和东吴共同北伐灭魏。可是关羽北进既将曹魏的注意力主动吸引至己方,同时也给了东吴一个大后背,使得早已垂涎荆州的东吴有机可乘,这一点完全违背了隆中对的思想,曹魏的实力不是蜀汉自己能够撼动得了的,更不是一个关羽能撼动了的,必须要联合东吴才能完成北伐。这一点失误诸葛亮作为重要的谋臣是难辞其咎的。但是考虑到刘备直到伐吴失败,才重新重用诸葛亮的情况下,这些失误不能都由诸葛亮背,首先是刘备的失误。
总之失去荆州,刘备大败后,已经给诸葛亮调整和发挥的空间十分有限了。而诸葛亮不愧是蜀汉的首席CEO,不是他安居平五路,不是他派邓芝联吴修好,不是他南征稳固后方积蓄力量,蜀汉怎么能从岌岌可危的境地转危为安又支撑了四十余年呢?
1.
第一次北伐,当时赵云还在,诸葛亮手下文臣武将极多,南方孟获又归顺朝廷,诸葛亮没有内忧,就以赵云,邓芝作为北伐先锋,斩了韩德父子三人,诸葛亮两军阵前骂死魏国司徒王郎,天水收服姜维,上圭,安定等处都望风归降。大军...
2.
第二次失利,主要是因为粮草不济,李严撒谎,筹集粮草不当,造成军队缺粮而导致北伐失败
原因有其三,第一,欲善工其事,必先利其器。以当时蜀汉的军事力量以及财力都远不及曹魏,第二,三军未动,粮草先行,以古代交通困难的状况,很难及时把粮草运往前线。第三,三军易得,一将难求,蜀汉没有一个可以独当一面的将才,事事都必须依靠诸葛亮,独木难支。
诸葛亮北伐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第一,是国力,蜀国太小,经济是比不上中原的,即使四川叫“天府之国”,有成都平原,但怎么样也赶不上中原的生产力,要知道当时的经济中心还在北方。
第二,蜀国人才不是很多,特别是刘备杀了刘巴(一蜀国狂才)迫不及待的登上皇位,这使的蜀国后来很少突出人才来投奔,当时不是有这样一句话嘛:蜀国无大将,廖化为先锋。自然是一重因
第三,蜀国的军队在伐魏上不占优势,军队数量和战斗力是比不上中原王朝的。同样蜀国人和魏国人的身体素质是有一定差别的。按照历史的现象,从来是控制北方的人可能统一国家,南北的战争,北方赢的多和这个也一样。在中国古代王朝历史上,南方唯一一次彻底取下北方是明朝,因为元朝统治者已经逃跑了,北方是空虚的,可以说给朱元彰捡了个便宜。
第四,没有一个明君。就是阿斗没有治理国家的能力。你去看《三国》你就知道,蜀国后期大小事都诸葛亮来处理。自然也要分散他的精力。不可能全身心去北伐。
还有就是他有个十分了解自己的对手——司马懿。可以说司马懿把诸葛亮拖死在五丈原。
有一个社会因素,就是连年征战,蜀国国力不行了,好象我在书上看到当时蜀国也有反战情绪。他个人的原因就是他也不是神。他也是能力 有限,决策失误是难免的。再说蜀国资源也赶不上魏国。也在客观上制约他北伐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