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孔雀东南飞的知识归纳

2024-11-08 11:18:58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叙事诗,沈归愚称为“古今第一首长诗”,因此它也被称为我国古代史上最长的一部叙事诗,是我国古代民间文学中的光辉诗篇之一。《孔雀东南飞》与南北朝的《木兰诗》并称“乐府双璧”及“叙事诗双璧”。后又把《孔雀东南飞》、《木兰诗》与唐代韦庄的《秦妇吟》并称为“乐府三绝”取材于东汉献帝年间发生在庐江郡(治舒县,汉末迁皖县,均在今安徽境内)的一桩婚姻悲剧。
  孔雀东南飞最早见于南朝陈国徐陵(507-583)编《玉台新咏》卷一,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乐府诗集》载入“杂曲歌辞”,原题为《焦仲卿妻》。现今一般取此诗的首句作为篇名。《孔雀东南飞》原为建安时期的民间创作,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可能经过后人的修饰。
  《孔雀东南飞》故事的两个主人公以其对爱情的坚贞不渝而赢得千古文人墨客的赞叹,主人公的墓地在安徽省怀宁县小市镇粮站前方,经后人的修缮,现已经成为一处免费供游人凭吊的风景地。为了拍摄相关电视,在小市镇建成了“孔雀东南飞影视基地”,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镇开始名扬海外。

  《孔雀东南飞》最早见于《玉台新咏》,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诗前有序文:“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其家逼之,乃没水而死。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时人伤之,为诗云尔。”这是一曲基于事实而形于吟咏的悲歌。其中,主人公刘兰芝、焦仲卿之死,表面上看来,是由于凶悍的焦母和势利的刘兄逼迫的结果。事实上,焦母、刘兄同样是封建礼教的受害者。因为焦母、刘兄的本意,并不想害死自己的儿子、自己的妹妹。这从刘、焦死后,“两家求合葬”这样后悔不及的举动可以看出。——尽管这是他们对刘兰芝、焦仲卿生死不渝爱情的晚到的认可与祝福。他们主观上的出发点虽有利己的打算,但也有把维护自己亲人的终身幸福与自己的利益统一起来的愿望。焦母刘兄是要在自己与焦仲卿、刘兰芝的利益之间找到一块平衡的绿地而共处。然而,他们没有成功。这里,问题的深刻性在于:刘兰芝、焦仲卿毕竟是直接通过他们的手被害死了。焦母、刘兄同时又成了封礼教的帮凶。这种不以个别人意志为转移的社会力量,正是当时封建制度罪恶本质的必然反映。
  刘焦之死在当时有必然性。因为他们面临的抉择只有两种可能:或者向焦母刘兄屈服,违背自己的爱情誓约;或者以一死来维护两人的爱情誓约。刘、焦不可能随心所欲地造反第三个可能。因为他们所处的社会条件并不是他们自己选定的,而是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刘、焦之死,固然有外来的压力,但也有其内在的原因。这原因就是他们自身的思想也不能摆脱当时占统治地位的封建意识形态。《礼记·本命》中载:“妇有七去:不顺父母去,无子去,淫去,妒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窃盗去。”焦母迫害刘兰芝用的是第一条。《礼记》中还规定:“子甚宜其妻,父母不悦,出。”焦母压制焦仲卿用的就是孝顺这一条。刘兰芝回娘家后,也遭到家长制的威压。那么刘兰芝、焦仲卿是不是从根本上反对这些封建教条呢?没有。刘、焦两人所反复辩解的是他们并没有违反这些封建规范。他们的认识不能不受时代的局限。刘兰芝、焦母刘兄则以为坚守这些封建教条才能真正维护自己和亲人的幸福。显然,在当时社会条件下,焦母、刘兄是强者,而刘兰芝、焦仲卿注定是被吞食的弱者。他们并不是处于打倒孔字店的五四时期,而是处于中国地主阶级还有着远大前途,封建制度正处上升时期的东汉末年。刘兰芝、焦仲卿的抗争只是一种自身合理的人性要求同违背这些要求的封建礼教之间的一种不自觉而且没有出路的冲突。因此,他们的死,是历史的必然要求与这个要求实际上不能实现的产物。他们的死,是对封建礼教罪恶本质的控诉。思想上的局限,并不能转移或否定实践意义上的客观作用。刘兰芝、焦仲卿不愧是封建礼教的早期叛逆者,因为他们没有逆来顺受地屈从。死与屈从,都是封建礼教对他俩的毁灭。但这是两种不同性质的毁灭。如果他们屈从了,那么虽然他俩的肉体还活着,但他们的灵魂、他们的爱情理想却不复存在了。而死,却表现了他俩为坚持爱情理想而作的抗争,符合历史发展的必然性,赢得后世人民对他俩的同情与尊敬,成为后代粉碎封建枷锁的精神鼓舞。所以,刘、焦之死,已冲破个别人、个别家庭的狭小范围而具有了重大的典型意义,揭出了极其普遍的社会问题。《孔雀东南飞》的重大思想价值在于:它在中国封建社会的早期,就形象地用刘兰芝、焦仲卿两人殉情而死的家庭悲剧,刻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热情歌颂了刘兰芝、焦仲卿夫妇忠于爱情、反抗压迫的叛逆精神,直接寄托了人民群众对爱情婚姻自由的热烈向往。

  《孔雀东南飞》结构完整、紧凑、细密。其情节的组织,采取双线交替推进的方式。其中,一条线索由刘兰芝、焦夫 焦母刘兄之间展开。这是一场迫害与反迫害的斗争。仲卿求母一段,是第一次冲突,刻画了焦母的专横和仲卿的软弱。兰芝辞婆一段,是第二次冲突,反映了焦母的无情和兰芝的斗争。兰芝拒婚,是第三次冲突,在兰芝与其兄之间展开,突出了兰芝宝贵不能淫的坚贞品格及其兄的卑鄙。仲卿别母一段,写出了阿母的顽固与仲卿的守约。这四次冲突,一次比一次激烈,直至双双殉情。特别是主角兰芝,她的坚决抗争,影响与决定了仲卿的态度与斗争。
  兰芝与仲卿的感情纠葛是在上述矛盾冲突的基础上展开的。第一段兰芝的诉苦,表现了她对仲卿的信赖,也交代了矛盾冲突的背景。仲卿求母失败,刘、焦之间的话别,反映了仲卿的不舍、兰芝的温情。第二次冲突兰芝辞婆后,仲卿的送别,充分抒写了他们夫妇之间的真挚感情。第三次冲突兰芝拒婚一段,仲卿的怨怼,兰芝的表白,他们之间的诀别,淋漓尽致地刻画了生死不渝的爱情。由此可见,上述两条线索,有主有从,互为因果,交替发展,完整紧凑地完成了故事的叙述、人物命运的交代。
  此诗在结构上的细密还表现在呼应映衬上。《采菽堂古诗选》曾指出:“凡长篇不可不频频照应,不则散漫。篇中如十三织素云云、吾今且赴府云云、磐石蒲苇云云及鸡鸣之于牛马嘶,前后两默无声,皆是照应法。然用之浑然,初无形迹故佳。乃神化于法度者。”诗中在不同场合中两次出现的蒲苇磐石的比喻,的确加深了读者对刘焦夫妇爱情坚贞的认识,也加强了阅读这篇作品时浑然一体的感觉。此外,兰芝别仲卿时对其兄“性行暴如雷”的担忧,焦母“东家美女”的引诱,也在诗中有暗伏、有照应,显示了结构上的精细和诗思的缜密。

  《孔雀东南飞》通过刘兰芝与焦仲卿这对恩爱夫妇的爱情悲剧,控诉了封建礼教、家长统治和门阀观念的罪恶,表达了青年男女要求婚姻爱情自主的合理愿望。女主人公刘兰芝对爱情忠贞不二,她对封建势力和封建礼教所作的不妥协的斗争,使她成为文学史上富有叛逆色彩的妇女形象,为后来的青年男女所传颂。
  这首叙事诗共350多句,1700多字,故事完整,语言朴素,人物性格鲜明突出,结构紧凑完整,结尾运用了浪漫主义手法,是汉乐府民歌的杰作。“五四”以来,被改编成各种剧本,搬上舞台。
  现在这首诗已经刻在“孔雀东南飞遗址”——安徽怀宁县小市镇焦仲卿刘兰芝墓地的长廊石壁橱窗上。
  《孔雀冢》 秋风听雨
  此情此景如斯,磐石盟约蒲苇,一园草木参差,我驻亭边水尾。千古孔雀之心,不忍焦畈南飞,萋萋柳岸青草,岂知汉府别离!默吟长廊乐府,后人何以为继?两厢痴情,两地相思!仰饮杜康,试作柳词,两行热泪润脸颊,两阙艳词问先师。

  《孔雀东南飞》的重大思想价值在于:它在中国封建社会的早期,就形象地用刘兰芝、焦仲卿两人殉情而死的家庭悲剧,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热情歌颂了刘兰芝、焦仲卿夫妇忠于爱情、反抗压迫的叛逆精神,直接寄托了人民群众对爱情婚姻自由的热烈向往。作为古代民间文学伟大的诗篇之一,《孔雀东南飞》以现实主义的表现方法,记录了一千七百年前人民的真实的感情。它是艺苑的奇葩,也是历史的镜子。
  从《孔雀东南飞》看所谓封建礼教戕害爱情婚姻之荒谬
  《孔雀东南飞》被称作“在中国封建社会的早期,形象地用刘兰芝、焦仲卿两人殉情而死的家庭悲剧,刻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热情歌颂了刘兰芝、焦仲卿夫妇忠于爱情、反抗压迫的叛逆精神,直接寄托了人民群众对爱情婚姻自由的热烈向往”的反封建礼教的优秀诗篇。然而,仔细推敲,却发现此说有误,造成这次爱情悲剧的,不是封建礼教,而是家族利益,是家族政治利益碾碎了他们的爱情婚姻。
  一、刘兰芝、焦仲卿的家庭背景:
  焦仲卿是庐江府小吏,年纪轻轻就是地级官府的公务员,因此他的家庭背景是士大夫,刘兰芝也一样,“还家十余日,县令遣媒来。”之后更是“直说太守家,有此令郎君,既欲结大义,故遣来贵门”。来求婚的地位一个比一个高。因此刘兰芝也是士族家庭无疑。既是士族家庭,那么家庭政治利益第一其他必须服务于家庭政治利益是理所当然的了。
  二、婚姻存续的时间:
  诗中有“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之句。那么,二三年是现在的二三年吗?古人的二三泛指很多,孔子常说的二三子就是很多学生,而不是二三个学生。再看后面 “新妇初来时,小姑始扶床;今日被驱遣,小姑如我长”。从“小姑始扶床”到“小姑如我长”是多长时间,没有十年也有七八年。小姑始扶床并不是“刚能扶着床学走路”,而是绕者床来回跑,宋朝诗人贺铸《生楂子》中有“何物系君心,三岁扶床女”之句,床是一种可座可卧的家具,也不是现在的床。可见“小姑始扶床”的小姑应该是一个三岁左右正磨人的小孩子。而“小姑如我长”时至小也应该十岁以上了吧。那么,这中间的许多年为什么婆媳相安无事,而突然有一天一定要把刘兰芝赶走?而且几乎是毫无理由的赶走?关于小姑的描述,应该是运用的夸张手法,如果兰芝被修时已经二十好几了,那么也不会有这么多高官来求亲了.
  六、从母女对话看古代婚姻礼制的合理性:
  刘母对于求婚者的处理方式居然是告诉女儿:“汝可去应之”, 当得知女儿的态度后刘母婉言谢绝了媒人。是啊,这才是古代婚姻礼制的实质,所谓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前提必须是当事人同意,不然父母不能命,媒妁也不能言。古代交通闭塞,官方出于便民或是自己懒,总之没规定婚姻登记制度,那么如何证明婚姻的真实有效呢?于是,有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规定,父母媒妁只不过是证婚人。古代又没有DNA技术,如果某人抛妻弃子那怎么办呢?婚书就是凭证。即使现在,如果得不到父母的祝福和支持,你的婚姻也很难存续吧。
  [编辑本段]【名家点评】
  ——《孔雀东南飞》的现实主义(唐弢)
  因为是叙事诗,不但有人物,作者还以白描的手法极其生动地刻画了人物的性格。从现在的内容看来,这首长诗在它出世以后似乎经过一个时期的传唱,人物的性格正是在传唱过程中逐渐地丰富起来的,因而每一个人物身上都渗透着劳动人民的感情。这种感情不仅表现为爱憎分明,而且显示了铢两悉称。作者否定了一切应该否定的东西,也肯定了一切应该肯定的东西,然而无论是否定或者肯定,都不是遵循一个简单的公式,而是通过复杂的和具体的描写,暗示人物的社会地位和个性特点,给予他们以恰如其分的评价。从作者所把握的生活深度而论,不能不说,这是现实主义艺术创造在我国古典文学中一个杰出的范例。
  试以焦仲卿、刘兰芝两人为例。仲卿出身于官宦人家,自己又在太守府里作吏,虽然职阶卑微,但在严格的门阀社会里已经具有被“品”的资格,所以他母亲说:“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将来还要凭借靠山飞黄腾达。很显然,他是笼子里长大的金丝鸟,养成了拘谨懦弱的个性,一个比较善良的白面书生。作者基本上肯定他的斗争,但描写时却又紧紧地扣住了他的特点——人物经历和性格上的特点。仲卿是深爱妻子的,当他知道母亲要驱逐兰芝的时候,先是婉“启”,继是“跪告”,等到母亲“槌床便大怒”,他就“默无声”的退了出来,回到自己房里,对着兰芝“哽咽不能语”,说什么“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一面劝兰芝低声下气,暂回娘家,约定将来再去接她,但他其实只有一点幻想的期待,并无什么实际办法。兰芝被逼将嫁,他声言要独个儿自杀,甚至还把这个计划去告诉自己的母亲;兰芝死后,以他爱兰芝之深,终于以身殉情,作者写他在“庭树下”“徘徊”了一阵,然后上吊,生动地刻画出了这个怯弱的书生的性格和面貌。
  兰芝便和他不同。尽管诗篇以古典作品特别是民间文学里惯用的夸张的笔法,描写了她的知书达理,描写了她的妆奁和打扮,但在门阀社会里,“生小出野里”就说明她的家世还不入“九品中正”之眼。她是一个在小康人家生长起来的有主见的女子,美丽、聪敏、能干,虽然作者也极力写她的善良和温顺,但在善良和温顺中别有一种掩盖不住的具有反抗意味的刚性——人民想像中的被压迫者自觉意识的一种原始形态。这种刚性不一定要从焦母所说的“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上去理解,而是更广泛地散布在兰芝的全部行动细节里。当她明白了焦母的意图以后,不等对方开口,便自请:“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仲卿对着她哭不成声,一筹莫展,她便说:“勿复重纷纭。”他劝她暂回娘家,再图后会,她便说:“何言复来还!”她看清问题,明白自己所处的环境,表现了一个普通人的人格的尊严。不过作者也不是简单地片面地处理这一点。兰芝了解仲卿的性格,然而她爱仲卿,也知道仲卿爱她。儿女深情使她对冷酷的现实仍然不得不抱着一点幻想,仲卿和她告别,她这样叮咛:“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这是在具体条件下必然会产生的她的惟一的希望。县令差人做媒,她这样婉拒:“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最后她哥哥说出了“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刚性又立刻占据了兰芝的灵魂,处于弱者和被压迫者地位的那种凛不可犯的尊严感在她心底升华,她决定以生命来表示最后的抗议,所以“仰头”回答,很快应允了。
  离开焦家的时候,拜母别姑,她的态度是十分从容的;再嫁期定的时候,裁衣作裳,她的态度是十分从容的;乃至最后“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也不表示一点迟疑和犹豫。她从来没有向环境低头。很难考查有多少人在传唱过程中丰富了刘兰芝的性格,然而这的确是一个弱者和被压迫者光辉人格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最美的表现。环境的残酷和转变提高了人物的精神。作者以朴素的描写,将细节一丝一缕地扣入行动,使作品在真实的基础上产生了追魂摄魄的感染力——诗的感染力。
  [编辑本段]【相关剧目】
  ——评剧《孔雀东南飞》
  《孔雀东南飞》由李瑞环同志改编,中国评剧院白派掌门人王冠丽领衔主演,八十高龄的花砚茹应邀助阵。此剧在结构上并没有沿用老版的评剧剧本,而更多借鉴了京剧元素,使整体戏剧架构十分清晰,唱词工整典雅,唱腔设计靠近“老腔老调”,听起来韵味醇厚。该剧是王冠丽调入中国评剧院后排演的第一出新编戏。她在整体风格上着力突出了一个“雅”字,气质淡雅,表演文雅,演唱清雅,全面体现白派的魅力。
  京剧等其他剧目
  此剧有多种不同剧本,一名《庐江恨》。王玉蓉演出本名《焦仲卿妻》,吴素秋演出本名《生死缘》,欧阳予倩有《同命鸳鸯》。
  [编辑本段]【同名歌曲】
  歌手:屠洪刚
  专辑:歌曲精选
  歌词:
  孔雀东南飞
  飞到天涯去不回
  千般恋爱万种柔情相思成灰
  心碎的时候
  秋声格外让人悲
  天若不尽人意
  我愿生死相随
  大江上下残照斜阳万物低垂
  哪种离别不伤悲
  这次痴心赴水何时何地相会
  我愿有情人共饮一江水
  红尘外柔情内有没有断肠的泪
  但求真心以对今生何惧何悔
  孔雀东南飞……
  【孔雀东南飞 歌词】
  秋月化成诗成玫瑰
  酒若不醉人人自醉
  冷暖或是非是白还是灰
  今夜飘雪早已轮回
  曾经的孔雀东南飞
  相传是五里一徘徊
  然而我与你竟也要分飞
  消融积雪随风尽消退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缠缠绵绵漠漠依依的相对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寻寻觅觅淡淡忧愁的回味
  秋月化成诗成玫瑰
  酒若不醉人人自醉
  冷暖或是非是白还是灰
  今夜飘雪早已轮回
  曾经的孔雀东南飞
  相传是五里一徘徊
  然而我与你竟也要分飞
  消融积雪随风尽消退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缠缠绵绵漠漠依依的相对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寻寻觅觅淡淡忧愁的回味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缠缠绵绵漠漠依依的相对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寻寻觅觅淡淡忧愁的回味
  [编辑本段]【现代意义】
  《孔雀东南飞》18个“自”19个“相”5个“见”
  《孔雀东南飞》中“自”字出现了18次,
  含义和用法较为复杂,浅析如下:
  一、代词,意为“自己”。
  (1)(刘氏)自誓不嫁。
  (2)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
  (3)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
  (4)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
  (5)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
  (6)阿母大拊掌,不图子自归。
  (7)汝今何罪过,不迎而自归。
  (8)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
  (9)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
  二、代词,意义犹“其”。
  (10)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
  (11)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
  三、动词,意为“有”。
  (12)物物各自异,种种在其中。 “各自异”即“各有异”。
  四、介词,意为“从”、“自从”。
  (13)自君别我后,人事不可量。
  五、语气副词,意为“本”。
  (14)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
  六、时态副词,意为“已”、“已经”。
  (15)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
  七、时态副词,意为“即”,相当于现代汉语“马上”的意思。
  (16)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
  八、连词,意犹“而”。
  (17)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
  九、助词,与他词组合成词组。
  (18)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 “好自”即“好好地”。
  “相”字出现了十九次
  第一类,作副词,表示彼此对待的关系,
  译为“互相、相互”,如:
  ①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
  ②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
  ③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④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
  ⑤视历复开书,便利此月内,六合正相应
  第二类,做指代性副词,表示动作所涉及的一方,
  按照人称的不同可分为三种:
  一是指代第一人称,可译为“我”。如:
  ⑥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⑦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
  ⑧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
  二是指代第二人称,译为“你”。如:
  ⑨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
  ⑩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
  ⑾誓不相隔卿
  ⑿不久当还归,誓天不相负
  ⒀幸可广问讯,不得便相许
  三是指代第三人称,可译为“他(她)”。如:
  ⒁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
  ⒂登即相许和,便可作婚姻
  ⒃新妇识马声,蹑履相逢迎
  ⒄怅然遥相望,知是故人来
  二、xiàng,名词,“相貌”之意
  ⒅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
  见:
  一、动词,见面
  ①相见常日稀(见面)
  ②黄泉下相见(见面)
  二、指代性副词,相当于“我”
  ③君既若见录(用在及物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样)
  ④府吏见丁宁(用在及物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样)
  三、表示被动,相当于“被”
  ⑤渐见愁煎迫(“被”)
  偏义复词:公姥(姥)
  作息(作)
  父母(母)
  父兄(兄)
  弟兄(兄)

回答(2):

易读错字  
自缢(“缢”音“亿”)于庭树

  十五弹箜篌(“箜篌”音“空侯”)

  妾有绣腰襦(“襦”音“如”)

  便可白公姥(“姥”音“母”)

  勿复重(“重”音“虫”)纷纭

  伶俜(”伶俜“音“玲乒”)萦(“萦”音“赢”)苦辛

  葳蕤(“葳蕤”音“威‘ruí’”)自生光

  留待作遗(“遗”音“为”)施

  足下蹑(“蹑”音“聂”)丝履

  头上玳瑁(“玳瑁”音“代冒”)光

  腰若流纨(“纨”音“完”)素

  耳著明月珰(“珰”音“当”)

  君当作磐(“磐”音“盘”)石

  否(“否”音“匹”)泰如天地

  青雀白鹄舫(“鹄舫”音“胡访”)

  踯躅(“踯躅”音“直竹”)青骢(“骢”音“匆”)马

  窈窕世无双(“窈窕”音“咬挑(tiǎo)”)

  赍(“赍”音“机”)钱三百万

  交广市鲑(“鲑”音“斜”)珍

  晻晻(“晻晻”音“掩掩”)日欲暝

文言知识词类活用  
1.仕宦于台阁 (名词“仕”作动词:做官)

  2.头上玳瑁光 (名词“光”作动词:发光)

  3.交广市鲑珍(名词“市”作动词:购买)

  4.孔雀东南飞 (方位名词“东南”作“飞”的状语:朝东南方向)

  5.手巾掩口啼 (名词“手巾”作“掩”的状语:用手巾)

  6.卿当日胜贵 (名词“日”作“胜”的状语:一天天)

  7.晚成单罗衫 (名词“晚”做“成”的状语:在晚上)

  8.留待作遣施 (动词“遣施”做名词:遣施之物,纪念品)

  9.千万不复全 (形容词“全”作动词:保全)

  10.足以荣汝身 (“荣”形容词使动:使----荣耀)

  11.以此下心意 (“下”名词使动:使……委屈)

  12.戒之慎勿忘 (“戒”,动词意动用法:以……为警戒)

  13.时人伤之,为诗云尔(“伤”,为动:为...哀悼)

  14.五里一徘徊 (名词“五里” 作动词:飞五里)

  15.三日断五匹 (名词“三日”作状语,隔三日)

  16.自名秦罗敷 (名词“名”作动词,取名)

  17、府吏马在前 (名词“马”作动词,骑马)

  18.新妇车在后 (名词“车”作动词,坐车)

  19.逆以煎我怀 (动词“煎”使动用法,使……受煎熬)

  20.贫贱有此女 (形容词“贫贱”作名词,贫穷、没地位的人家)

  21.理实如兄言 (名词“理”作状语,按道理)

  22.槌床便大怒 (名词“槌”作动词,敲)
特殊句式  
1.汝是大家子 (判断句)

  2.何言复来还 (宾语前置)

  3.誓天不相负 (宾语前置)

  4.仕宦于台阁 (状语后置)

  5.今日被驱谴 (被动句)【以“被”为标记】

  6.为仲卿母所遣 (被动句)【以“为……所”为标记】

  7、会不相从许(宾语前置)

  8、还必相迎取(宾语前置)

  9、渠会永无缘(宾语前置)

  10、箱帘六七十 (定语后置)

  11、赍钱三百万 (定语后置)

  12、杂彩三百匹 (定语后置)

  13、从人四五百 (定语后置)
一词多义  
1、为
  为诗云尔(作;动词)

  非为织作迟(是;动词)

  始尔未为久(算;动词)

  阿母为汝求(替;介词)

  时时为安慰(作为;介词)

  自名为鸳鸯(叫做;动词)

  君家妇难为(做;动词)

  为仲卿母所遣(表被动)

  2、相
  及时相遣归(代“我”;副词,表示一方对另一方有动作)

  会不相从许(代“你”;副词,表示一方对另一方有动作)

  好自相扶将(代“她”;副词,表示一方对另一方有动作)

  登即相许和(代“他”;副词,表示一方对另一方有动作)

  誓不相隔卿(代“你”,与“卿”复指;衬词,无意)

  相见常日稀(相互、彼此;副词)

  儿已薄禄相(相貌;名词)

  3、且
  吾今且报府(将要;副词)

  且暂还家去(暂且;副词)

  四体康且直(又;副词)

  4、自
  自可断来信(既;副词)

  本自无教训(是;副词)

  好自相扶将(亲自;副词)

  物物各自异(无意;助词)

  不图子自归(自己;介词)

  自君别我后(自从;介词)

  我自不驱卿(本来;副词)

  5、何
  何乃太区区(怎么;疑问代词)

  隐隐何甸甸(何等;副词)

  何意致不厚(哪里;疑问代词)

  何言复来还(什么;疑问代词)

  6、谢
  谢家来贵门(辞别;动词)

  阿母谢媒人(辞谢;动词)

  多谢后世人(劝告;动词)

  7、若
  今若遣此妇(如果;连词)

  腰若流纨素(像;动词)

  君既若见录(如此;代词)

  8、意
  何意出此言(料想;动词)

  恐不任我意(心意;名词)

  何意致不厚(想到:动词)

  9、迎
  还必相迎取(迎接;动词)

  不足迎后人(送给;动词)

  10、结
  结发同枕席(系;名词)

  既欲结大义(结交;动词)

  严霜结庭兰(凝聚;动词)

  11、遣
  为仲卿母所遣(被休回娘家;动词)

  十七遣汝嫁(送;动词)

  县令遣媒来(派;动词)

  12、会
  会不相从许(当然;副词)

  于今无会因(会见;动词)

  13、见
  渐见愁煎迫:被

  相见常日稀:见面

  君既若见录:我

  14、故
  大人故嫌迟:还

  故遣来贵门:所以

  知是故人来:旧

  故作不良计:有意
偏义复词  
便可白公姥:“公姥”意义偏“姥”

  我有亲父母:“父母”意义偏“母”

  昼夜勤作息:“作息”意义偏“作”

  我有亲父兄:“父兄”意义偏“兄”

  逼迫兼弟兄: “弟兄”意义偏“兄”

  进退无颜仪:“进退”意义偏“进”

  其日牛马嘶:“牛马”意义偏“马”
通假字  
《孔雀东南飞》通假字归纳

原句原字(或词)通字(或词)意思
终老不复取 取 娶 娶妻、迎娶
蒲苇纫如丝 纫 韧 坚韧
摧藏马悲哀 藏 脏 脏腑
府吏见丁宁 丁宁 叮咛 嘱咐
箱帘六七十 帘 奁 古时女子梳妆用的镜匣
吾今且报府 报 赴 奔赴、赶赴(去XX地方,表行程)
槌床便大怒 槌 捶 捶打
合葬华山傍 傍 旁 旁边
恨恨那可伦 那 哪 怎么
奄奄黄昏后 奄 晻 日色昏暗无光的样子

古今异义   《孔雀东南飞》古今异义字、词归纳

原句字或词语 古意 今意备注
大人故嫌迟 大人 老人家,这里指婆婆 成年人 -
共事二三年 共事 夫妻共同生活 一同工作 -
可怜体无比 可怜 可爱 值得同情,怜悯 -
本自无教训 教训 教养 从失败中取得的经验 -
叶叶相交通 交通 交错相通 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 -
何乃太区区 区区 愚拙 数量很少,事物不重要 在“感君区区怀”中指情真意切
多谢后世人 谢 告诉 道谢 -
虽与府吏要 要 约定 需要 -
汝岂得自由 自由 自作主张 不受约束限制 -
适得府君书 适得 刚才 适合 -
却与小姑别 却 回头 转折连词 -
千万不复全 千万 无论如何 再三叮嘱 -
好自相扶将 扶将 扶持 无意义 -
处分适兄意 处分 处理 处罚
便利此月内 便利 吉利 方便
承籍有宦官 宦官 做官的人 太监
何意出此言 意 料想 意思 -
举手长劳劳 劳劳 怅惘若失 无意义 -
奄奄黄昏后 奄奄 暗沉沉的 气息将绝 -
蹑履相逢迎 逢迎 迎接 奉承、拍马屁、阿谀奉承 奉迎同此意
媒人下床去 床 坐具 睡觉用的家具 -
守节情不移 守节 遵守府里的规定 妇女不改变节操 -
渠会永无缘 渠 他 水停积处,也指人工开凿的水道
勿复重纷纭 纷纭 麻烦 多而杂乱 -
自可断来信 来信 使者 寄来书信 -

大家快给分吧 我好辛苦的打了这么多字 正确率百分百 快给赞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