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孩子为什么会上课开小差?
1、大脑发育不完善
有专家表明,在孩子大脑发育未完全时注意力容易不集中,实验数据显示3岁的孩子注意力最多只能集中3-5分钟的时间。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注意力也会有所提高,所以孩子在小时候,注意力不集中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
2、对学习缺乏兴趣
很多孩子对学习不感兴趣,通常课堂上的内容都会比较无聊枯燥,恰恰孩子的天生就对外界的事物充满好奇心,旺盛的精力又让孩子无法安静下来,所以上课会做很多小动作开小差。还有一个就是跟不上老师上课的速度,长久以往就容易跟不上,听课就会非常吃力,于是干脆不听,逐渐就养成了注意力涣散的坏毛病。
3、想吸引他人的注意力
很多孩子受到家庭的影响导致走神开小差,就像有的父母会将自己的情绪直接发泄到孩子身上,孩子无法反抗影响到情绪,导致注意力无法集中,直接反映在课堂上。
孩子缺少关爱常常被忽视,也会因此受到到影响,因为少遭到他人的表扬,就会在课堂用一些“小手段”来吸引别人的注意力,注意力根本无法放在课堂上。
通过种种观察你会发现很多问题,有一个问题还特别容易被忽略,就是“路径依赖”。这个问题不仅家长会忽略,孩子自己也很难察觉。
什么是路劲依赖?简单来说就像是一种类似于物理学中的惯性,当人在某件事上做决定,一旦做出了选择,无论这个选择是好还是坏,都会被这个惯性往前推着走,在这个过程中还会断去强化自己的选择,继而对这种路径产生依赖。
当人被这种思维所支配,就很难做出正确的选择。举个非常简单的例子:
在孩子十几年的学习生涯中,小学课程是最简单的,所以家长常常会不是很上心,导致孩子会在学习过程中养成很多坏毛病,做作业常常三心二意无法专心。在上初中后会感觉力不从心跟不上,所以很多孩子上初中时都需要家长辅导。
很多家长在辅导的过程中也会发现一个特点,有父母辅导时,孩子的完成效率会比较高但一旦父母没有在,关注度少了孩子的效率就会明显减弱,明明一个小时就能完成的作业,常常要两三个小时才能完成。
之所以会这样,就是因为孩子有路径依赖,孩子习惯了在父母的辅导下完成作业,对完成时间无法很好的把握,这是一个非常不好的习惯。父母无法一直陪伴在孩子身边,所以要帮孩子养成独立自主的好习惯,该怎么养成也是很多家长头疼的难题。
三、我们应该如何利用"路径依赖理论",培养孩子们的良好学习习惯?1、让孩子独立学习
孩子的作业在成年人眼里看起来非常简单,但在孩子眼中可能就不是这样。孩子每次的作业,都是老师规矩近期学习内容进行布置的,虽然孩子需要花一段时间进行思考,但是这对培养孩子专注力非常有益。
父母可以陪伴孩子写作业,在孩子完成作业遇到困难时,家长可以给予一点帮助,但是必须给孩子留出思考与解答的空间,过分的干涉作业,不利于孩子知识巩固。
2、合理安排学习时间
孩子的专注力是有限的,当孩子长时间的完成学习任务时,学习热情会有所降低。在学校上了一段时间的课会有课间休息时间,在家应该也要这样,给孩子放松时间,让他有机会做他自己想做的事情。
父母需要合理安排孩子的学习时间,劳逸结合孩子的学习才会更有效率。
3、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
很多成年人对自己的都没有一个目标,更何况是孩子。大部分孩子对自己的学习都没有计划与目标,所以在完成作业时常常无法安排的很好,拖沓的性格还可能会导致作业无法按时完成。父母应该有意识的帮孩子树立做计划的意识和习惯,与孩子共同制定一个现象计划,让孩子可以稳定的完成学习目标,还能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问题。
课堂下可以和学生们玩一些能增强注意力的游戏,课堂上的时候,可以通过敲黑板、叫名字的方式把注意力分散的学生拉回来。
多采用提问的方式上课,让学生融入课堂,学会思考,这样能避免学生出小差,也能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首先要做到观察,然后发现问题之后及时与孩子沟通,也可以提出一些孩子感兴趣的话题,让孩子对上课充满了好奇,让孩子对上课充满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