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美术是人类表达感情的一种艺术方式,是一种追求直觉和潜意识活动,美术能够把人的内心的情感、认识、用美术的形式表现出来。但是,这种表达方式是要通过专门的,一系列的培训和学习后才能形成。而对于对于偏远的农村中学,学生由于受到来自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导致学生对学习美术的学习是一种被认为“不务正业”的做法,更谈不上对美术学习兴趣的培养。这样就扼杀了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并且在农村很多学校没有专业美术教师,在应试教育的约束下,学校多注重学生成绩和学校的升学率,很多学校不开设美术课或者是虚设美术课。因缺乏资料,或图省事,在教学过程中只教学生临摹作品,课堂气氛低沉,讲课呆板,是使学生失去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可是我们不要忘了,美术作为德智体美劳的一方面,不仅生活、学习、工作需要它,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特长,提高学生美学修养。对此,我将结合我在农村中学从事美术教育教学工作的一些体会,就如何培养农村中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简单的谈一谈我的一些看法。
一、转变教学观念和提高农村中学生学生的审美意识,培养入门兴趣
首先,我们应该多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思维表现特点。由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认知事物有密切的关系,美术教育是学生身体发展水平、知觉能力、情感态度和生活经验的自然产物,美术是学生认识世界过程中的一种表现。需要对事物的认识表达时就有画画描述的冲动,看到有感染力的作品就会受到鼓舞。教师就要在课堂上引导好学生,激发其热情。
其次,因为农村教学条件的限制和教师业务能力、学生认知水平的差异,使农村美术教育参差不齐,美术教师的个人意识也有差异,我们的美术课并不是把学生培养成画家、美术家,也不是为了应付一节课或者认为是简单的哄孩子玩。学生眼中的世界,描绘的水平绝对不可能和成年人一样,因为他们所表现的视觉形象多半是直觉与想象的综合,只有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积累,技巧的提高,才能渐渐使其变为直觉与理解的再现,才有可能变为主动的再创作。要在学习过程中陶冶情操,培养学生各种能力,提高审美意识,培养他们学习美术的入门兴趣。因此在课堂教学当中,也不能以太高的准则来评价学生。而是看在画中是否真实反映了学生的内心感受,是否有独特性、新颖性的表现。要多给予肯定的表扬,少有居高临下的指责。观念的转变是教学的指导思想,教师不能有副科意识,美术是不重要的课程等意识。联系各学科,渗透各学科,体现在生活的衣食住行中,教师要转变观念,也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才能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知识和意识,才能达到美育的目的。
二、有意识的联系农村学生的实际生活,情景交融的激发美术学习兴趣
教育,是一种生活,一种健康的、纯真的、充满智慧与诗情画意的生活。美术是一门与生活联系十分密切的学科,生活处处有美术,美术教学要贴近学生生活,开放学生美术学习活动的空间,引导学生从生活中认识美术、走进美术世界,让美术丰富学生生活,这样学生才能感受到美的真义,才能真正热爱美术,并学会从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
实践性强是美术学科教学的重要特点,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是学生创作的源泉,动手能力的萌发,更取决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农村中学美术教学一般不具备城市中小学参观博物馆、美术馆,利用多媒体等丰富多彩的艺术实践活动的条件,但优美的大自然、安静的农家院落、朴实的村民都是极好的写生对象,利用学校兴趣小组活动及课余时间,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走进他们熟悉的农家生活。我们农村环境优美、空气清新、地大物博,只要引导学生把他们生活中最熟悉最了解的人和事物描绘出来,如山村野林、鸟语花香、野花野果、田园稻浪、农夫村姑、民族民风等,一幅幅栩栩如生、形象生动的画面就展现在我们眼前。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优势来进行教育教学。让学生走进生活,蓝天白云、山川河流、奇峰秀岭、红花绿叶、水中的鱼、空中的鸟、天上的彩虹,五彩斑斓的大千世界。这些事物为农村的孩子发现美、欣赏美,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作为他们的美术老师,努力引导他们走向自然、融入社会,开“源”建“库”。让学生嗅出生活的“清新”,看出生活的美丽。品尝生活的快乐。用自己的真情实感去描绘生活、创造生活。
三、灵活改变教学方法,激发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和创新能
过去有些人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教书非常“认真”,把课堂教学当成只传授知识的场所,没有做到教书育人、培养才干、开发智力。而是教法简单化,教师讲,学生听,墨守常规,老一套,不变样,致使学生思想僵化不开窍,以至学生失去兴趣,这样就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发展。所以,课堂教学方法必须改革。美术教育,形象生动,鲜明直观,在对学生进行美育,促进智力发展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等方面,有它特有的优势。
然而,如何发挥、扩大它的优势作用,关键在于任课教师能否大胆改革教学方法,勇于创新,根据学生兴趣特点与认知的规律,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有趣味的学习环境和气氛,消除学生心中的学习压力,使学生感到学习没有负担,是一种享受,一种娱乐。因为农村学校条件的限制使很多课程不能开展,如果教师局限在学校现有的条件里,有的课堂教学内容只能是简单的讲讲,甚至让学生自己看看就上自习课了,我们应该利用农村现有的条件尽量开展好课堂教学。比如上雕塑课,农村学生是不可能有橡皮泥来做雕塑练习的,但是我们可以利用农村的条件来上,不妨让他们再回到儿童的玩“泥巴”时代,让他们自己动手去挖红泥,让他们在课堂上由老师引导从儿时的“捏娃娃”游戏开始讲解雕塑,使学生更真实的感受到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是创作的源泉。这样的课堂才是培养农村孩子兴趣的乐园,这样让学生在兴趣中吸取知识和掌握技能,就能收到最佳学习效果,充分发挥课堂活跃的优势作用。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构图能力。学生兴趣与教学方法密切相关,美术教育要靠得当的教学方法去完成。对此要根据教材,不同的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来活跃课堂,培养学生兴趣。教师本身要有创造性思维,要思路活跃、方法新颖,学生感到有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才能引起学生积极思维,取得好的学习效果。
总之,在广大的农村中学,由于受很多因素的影响,我们美术教师要根据农村中学的实际情况,利用各种教学方法,在一切可能的基础上去培养农村中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让他们觉得学习美术是一种乐趣而不是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