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异生作用

2024-12-03 18:06:34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生物体将多种非糖物质转变成糖的过程。在哺乳动物中,肝是糖异生的主要器官,正常情况下,肾的糖异生能力只有肝的1/10,长期饥饿时肾糖异生能力则可大为增强
糖异生(Gluconeogenesis gluco-指糖,neogenesis是希腊语 νεογ?ννηση,neojénnissi - 重新生成):又称为葡糖异生。由简单的非糖前体(乳酸、甘油、生糖氨基酸等)转变为糖(葡萄糖或糖原)的过程。糖异生不是糖酵解的简单逆转。虽然由丙酮酸开始的糖异生利用了糖酵解中的七步近似平衡反应的逆反应,但还必需利用另外四步酵解中不曾出现的酶促反应,绕过酵解过程中不可逆的三个反应。糖异生保证了机体的血糖水平处于正常水平。
作用:
⒈ 糖异生作用的主要生理意义是保证在饥饿情况下,血糖浓度的相对恒定。
血糖的正常浓度为3.89-11mmol/L,即使禁食数周,血糖浓度仍可保持在3.40mmol/L左右,这对保证某些主要依赖葡萄糖供能的组织的功能具有重要意义,停食一夜(8-10小时)处于安静状态的正常人每日体内葡萄糖利用,脑约125g,肌肉(休息状态)约50g,血细胞等约50g,仅这几种组织消耗糖量达225g,体内贮存可供利用的糖约150g,贮糖量最多的肌糖原仅供本身氧化供能,若只用肝糖原的贮存量来维持血糖浓度最多不超过12小时,由此可见糖异生的重要性
⒉ 糖异生作用与乳酸的作用密切关系
在激烈运动时,肌肉糖酵解生成大量乳酸,后者经血液运到肝脏可再合成肝糖原和葡萄糖,因而使不能直接产生葡萄糖的肌糖原间接变成血糖,并且有利于回收乳酸分子中的能量,更新肌糖原,防止乳酸酸中毒的发生。
⒊ 协助氨基酸代谢
实验证实进食蛋白质后,肝中糖原含量增加;禁食晚期、糖尿病或皮质醇过多时,由于组织蛋白质分解,血浆氨基酸增多,糖的异生作用增强,因而氨基酸成糖可能是氨基酸代谢的主要途径。
⒋ 促进肾小管泌氨的作用
长期禁食后肾脏的糖异生可以明显增加,发生这一变化的原因可能是饥饿造成的代谢性酸中毒,体液pH降低可以促进肾小管中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的合成,使成糖作用增加,当肾脏中α-酮戊二酸经草酰乙酸而加速成糖后,可因α-酮戊二酸的减少而促进谷氨酰胺脱氨成谷氨酸以及谷氨酸的脱氨,肾小管细胞将NH3分泌入管腔中,与原尿中H+结合,降低原尿H+的浓度,有利于排氢保纳作用的进行,对于防止酸中毒有重要作用。

回答(2):

糖异生作用是指由非糖物质转变为葡萄糖或糖原的过程,肝是糖异生的主要器官,其次是肾,长期饥饿时异生能力加强,异生的途径基本是糖酵解的逆过程,生理意义有1.维持空腹或饥饿情况下血糖浓度的相对恒定2.有利于乳酸作用30调节酸碱平衡。

回答(3):

糖异生作用,《生物化学》下册有详细介绍,表面看来是葡糖分解的逆反应,但实则不然,EMP途径其中有几步反应是不可逆的,因而糖异生过程对应的几步反应由不同的酶完成。具体是指,有简单的前提物质,比如乳酸,氨基酸,丙酮酸等,经过一系列反应,其中还会消耗不少ATP,最终生成葡萄糖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