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秋水》的主旨是阐发

2024-12-03 23:03:02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做人~不要自以为是~

秋天的洪水随着季节涨起来了,千百条江河注入黄河,水流巨大,两岸的水边、洲岛之间,不能辨别牛马。于是乎黄河神河伯自己十分欣喜,以为天下的美景全集中在自己这里了。顺着流水往东走,到了渤海,脸朝东望去,看不到水边。于是乎河伯才收起(改变)了欣喜的脸色,抬头看着渤海神若叹息道:“有句俗话说,‘听到了许多道理,就以为没有人比得上自己’,即是说的我呀。并且我曾经听到有人小看孔仲尼的见闻、轻视伯夷的义行,开始我还不相信;如今我看见您的大海难以穷尽,我如果不到您的面前来,那就危险了,我会永远被明白大道理的人所讥笑

回答(2):

《庄子 秋水》的主旨就是通过海神和河伯的对话,借用了当时就很有名气的孔子和伯夷来让人明白永远不要自满、自得、自夸,而是要虚心好学,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对人类的贡献是不言而喻的。这就是大海的精神。
回答者:快乐如风2 - 总监 八级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8824802.html

回答(3):

http://www.tt53.com/Article/Print.asp?ArticleID=36221
看它就知道。
另:在庄子《秋水》篇中,讲到一个故事:有一天庄子与惠子在河 边散步,河水清澈,两人观赏着鱼儿出游,心旷神怡,思想灵动。
庄子说:鱼儿在水中悠游,这是鱼儿快乐的证据啊。
惠子反问: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儿快乐呢?
庄子说:你又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儿快乐呢?
惠子回辩说:诚然我不是你,所以不知道你的感觉;但是你也不是鱼呀,那么你不知道鱼儿快乐,就很明白了。
庄子再辩道:请回到原来的问题,刚刚你问我「你怎么知道鱼儿快乐」,这就表示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儿快乐了。现在我可以告诉你答案,我是在这儿的河边知道的啊!
我们可以从三个角度来观察这个故事:
(Ⅰ)数学的观点:庄、惠两人的争辩可以没完没了 递归地进行 下去,但是谁也没有证明或否证「鱼儿乐」。数学告诉我们,证明 必须要有公理(axioms)与逻辑推演。
(Ⅱ)文学的观点:人有很大的一部分之意识活动属于情感的范 畴。「鱼儿乐」只是主 观地抒发一个人内心的情感:我乐见鱼也乐 ,「我见青山多妩媚,青山见我应如是」,我悲见草木亦同悲。这 里无所谓真假对错,只有情感的真切与否而已。
(Ⅲ)哲学的观点:庄子是独断论者(dogmatists),持直观式 的与诗人的观世态度,主观地提出「鱼儿乐」的猜测或假设(conjecture and hypothesis)。惠子是怀疑论者,持逻辑式的与说理式的观世态度,讲究检验与证明。
这个故事引出了知识论(epistemology)的几个基本问题:我 们如何建立事物的意义与真理(meaning and truth)?我们知道 什么(知其然)?我们是怎么知道的(知其所以然)?
自古以来独断论者与怀疑论者对这些问题各从正、反两个角度来争辩与立论。
前者宣称说:我们一定能够知道,我们将会知道。
后者宣称说:我们不知道,或至少我们无法确定我们知道。
怀疑论者利用「无穷回溯法」(method of infinite regress )的论证来支持其论点:你为何知道 A1?因为 A2;为何知道 A2 ?因为 A3;为何知道 A3,因为 A4;……;没完没了;所以你无 法知道 A1。
进一步论证说:当一个人知道时,他不必去探寻;而当他不知道时,他也不知道要探寻什么。
总之,怀疑论者认为:探寻是徒然的、不可能的,甚至根本没有探寻这回事。

回答(4):

在无限广大的宇宙中,个人的认识和作为都要受到主客观条件的制约,因而是十分有限的。这个主旨在客观上给人的启迪就是:人不能囿于个人有限的见闻而自负自满,应该努力学习不断上进。

回答(5):

我没看到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