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1、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义。要牢牢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要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2、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3、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
4、必须坚持统筹兼顾。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既要总揽全局、统筹规划,又要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着力推进、重点突破。
二、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
1、它必须能衡量一个国家或区域的“发展度”,发展度强调了生产力提高和社会进步的动力特征,即判别一个国家或区域是否在是真正地发展、是否在是健康地发展、是否是理性地发展、以及是否是保证生活质量和生存空间的前提下不断地发展。
2、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区域的“协调度”,协调度强调了内在的效率和质量的概念,即强调合理地优化调控财富的来源、财富的积聚、财富的分配以及财富在满足全人类需求中的行为规范。即能否维持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平衡、能否维持效率与公正之间的平衡、能否维持市场发育与政府调控之间的平衡、能否维持当代与后代之间在利益分配上的平衡。
3、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区域的“持续度”,即判断一个国家或区域在发展进程中的长期合理性。持续度更加注重从“时间维”上去把握发展度和协调度。建立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体系所表明的三大特征,即数量维(发展)、质量维(协调)、时间维(持续),从根本上表征了对于发展的完满追求。
扩展资料
在党的十七大上,胡锦涛总书记在《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报告中提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性,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指明了我们进一步推动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的思路和战略,明确了科学发展观是指导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于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社会发展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和新的中国国情相结合达到了新的高度和阶段。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概括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内涵极为丰富。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强调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就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全面发展,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与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协调发展,就是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可持续发展,就是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地发展。科学发展观是用来指导发展的,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一条重要经验。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最根本的是要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把发展作为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继续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同时,我们要求的发展,必须是科学的发展。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更加注重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减少污染,更加注重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更加注重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我们才能避免经济大起大落,保持经济社会长期平稳较快发展。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在党的十七大上,胡锦涛总书记在《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报告中提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性,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指明了我们进一步推动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的思路和战略,明确了科学发展观是指导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于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社会发展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和新的中国国情相结合达到了新的高度和阶段。
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内容包括:
第一,以人为本的发展观。
第二,全面发展观。
第三,协调发展观。
第四,可持续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四句话是十七大对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所作的最全面、最深刻而又最鲜明的新概括,四个方面相互联系,有机统一。
一、第一要义是发展
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是我们党的一条基本经验。解决目前存在的上面那些问题,发展依旧是唯一途径,而且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动摇和放松,地震,温总理强调:一手抓抗震救灾,一手抓发展。
二、核心是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是一致的。以人为本的人,指的是最广大人民群众,包括以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社会各阶层在内的广大人民群众。以人为本的本,就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根本。坚持以人为本,就要牢记党的根本宗旨,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最高标准。为谁发展、靠谁发展、发展成果如何分配,这是任何一种发展观都必须回答的基本问题。科学发展观对这些基本问题的回答始终贯穿了以人为本的理念。为谁发展:科学发展观的回答是发展为了人民,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政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的标准,把发展的目的真正落实到满足人民需要、实现人民利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上。
靠谁发展:科学发展观的回答是发展要依靠人民,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联系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发展成果如何分配:科学发展观的回答是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走共同富裕道路,改革发展取得的各方面成果都要体现在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上,体现在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上,体现在保障人民享有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方面权益上,让发展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三、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全面:就是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四个方面建设。
协调:就是要立足新的历史起点,处理好由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所伴生的新矛盾和新问题,各个方面的发展要相互适应、协调,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
可持续:要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全面协调可持续是一个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互相促进的有机整体,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实现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也就保证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才能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四、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统筹兼顾:就是要妥善处理好一些重大关系,总揽全局、统筹规划,抓住主要工作和突出问题。在“五个统筹”(城乡、区域、经济社会、人与自然、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基础上,十七大报告进一步提出要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拓展了统筹兼顾方针的内涵和范围。
实质就是要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以上就是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实质。科学发展观从提出到现在受到高度评价,实践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成效也比较明显,成为指导我们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但我们注意到,十七到新修改的党章在党的指导思想里并没有把科学发展观加进去,原因是显示当代领导人的谦虚,继续经受实践的检验(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形成直到被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也有一个过程)。在今后落实科学发展观时,要把它同党的基本路线结合起来、同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结合起来、同改革开放结合起来、同党的建设结合起来。这个过程是实践的过程也是被检验的过程。
内涵:1、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2、以人为本。3、全面协调可持续。4、统筹兼顾
精神实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