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字是什么?号是什么?是什么之一?与其父,其弟合称什么?

2024-11-21 04:31:33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苏轼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三苏"。

苏轼少年得志,深得欧阳修赏识。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

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擅长写行书、楷书,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为“宋四家”。他曾经遍学晋、唐、五代的各位名家之长,再将王僧虔、徐浩、李邕、颜真卿、杨凝式等名家的创作风格融会贯通后自成一家。

苏轼擅长画墨竹,且绘画重视神似,主张画外有情,画要有寄托,反对形似,反对程序的束缚,提倡“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而且明确地提出了“士人画”的概念,对以后“文人画”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扩展资料

有关苏轼的轶事典故

一、福无双至今日至;祸不单行昨日行。

相传苏轼有一年春节前写了春联贴在大门两旁,以表庆祝。可是一贴就被揭了下来,反反复复,大概是苏轼名声太大了,慕名者众多。苏轼灵机一动,写了“福无双至;祸不单行”。这一招果然有效果,贴上去便不再有人揭。

次日一早,苏轼在“福无双至”后添上“今日至”三字;“祸不单行”后写上“昨日行”三字,凶联就成了喜联,一时传为美谈。苏轼的才华也显露无遗。

二、向阳门第春常在;积善人家磬(庆)里有鱼(余)。

苏轼朋友甚多,其中有个诗僧佛印。这人虽是出家人,却顿顿不避酒肉。这日,佛印煎了鱼下酒,正巧苏轼登门来访。

佛印急忙把鱼藏在大磬之下。苏轼早已闻到鱼香,进门不见,心生一计,故意说:向阳门第春常在。佛印对老友念出人所共知的旧句深感诧异,顺口便说:“谁不知下句是:积善人家庆有余。”

话音刚落,苏轼大笑:“既然磬(庆)里有鱼(余),那就积点善,拿出一道吃吧。

三、半边山,半边路,半溪流水半溪涸; 一块碑,一行字,一句成联一句空不过。

据传,广东岭南有人出联,无人对得出,便把联语刻在石碑上:“上联:半边山,半边路,半溪流水半溪涸”

苏东坡到了此地,有人引他到碑前,请苏东坡对。东坡一看,问道:“一块碑,只一行字?只一句上联?”

说罢转身就走。于是,当地人说苏东坡也对不出。到清代,四川才子李调元也到了此地,当地人也把他引到碑前,并把苏东坡到此地的情景告诉李,请李调元属对。

李调元说:“苏东坡已对出了,何须再对!”众人大惊。李调元说:“苏东坡的下联是: 一块碑,一行字,一句成联一句空不过。”

回答(2):

一、苏轼,字是:子瞻,号是:东坡居士,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其父苏洵和其弟苏辙合称“三苏”。

二、简介苏轼: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受诬陷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并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三、苏轼的家属成员

回答(3):

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
苏轼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 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

苏轼,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受诬陷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并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回答(4):

苏轼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三苏"。

苏轼少年得志,深得欧阳修赏识。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

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擅长写行书、楷书,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为“宋四家”。他曾经遍学晋、唐、五代的各位名家之长,再将王僧虔、徐浩、李邕、颜真卿、杨凝式等名家的创作风格融会贯通后自成一家。

苏轼擅长画墨竹,且绘画重视神似,主张画外有情,画要有寄托,反对形似,反对程序的束缚,提倡“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而且明确地提出了“士人画”的概念,对以后“文人画”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扩展资料

有关苏轼的轶事典故

一、福无双至今日至;祸不单行昨日行。

相传苏轼有一年春节前写了春联贴在大门两旁,以表庆祝。可是一贴就被揭了下来,反反复复,大概是苏轼名声太大了,慕名者众多。苏轼灵机一动,写了“福无双至;祸不单行”。这一招果然有效果,贴上去便不再有人揭。

次日一早,苏轼在“福无双至”后添上“今日至”三字;“祸不单行”后写上“昨日行”三字,凶联就成了喜联,一时传为美谈。苏轼的才华也显露无遗。

二、向阳门第春常在;积善人家磬(庆)里有鱼(余)。

苏轼朋友甚多,其中有个诗僧佛印。这人虽是出家人,却顿顿不避酒肉。这日,佛印煎了鱼下酒,正巧苏轼登门来访。

佛印急忙把鱼藏在大磬之下。苏轼早已闻到鱼香,进门不见,心生一计,故意说:向阳门第春常在。佛印对老友念出人所共知的旧句深感诧异,顺口便说:“谁不知下句是:积善人家庆有余。”

话音刚落,苏轼大笑:“既然磬(庆)里有鱼(余),那就积点善,拿出一道吃吧。

三、半边山,半边路,半溪流水半溪涸; 一块碑,一行字,一句成联一句空不过。

据传,广东岭南有人出联,无人对得出,便把联语刻在石碑上:“上联:半边山,半边路,半溪流水半溪涸”

苏东坡到了此地,有人引他到碑前,请苏东坡对。东坡一看,问道:“一块碑,只一行字?只一句上联?”

说罢转身就走。于是,当地人说苏东坡也对不出。到清代,四川才子李调元也到了此地,当地人也把他引到碑前,并把苏东坡到此地的情景告诉李,请李调元属对。

李调元说:“苏东坡已对出了,何须再对!”众人大惊。李调元说:“苏东坡的下联是: 一块碑,一行字,一句成联一句空不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苏轼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网-佛印和尚顿顿不避荤 苏轼机灵出对联讨鱼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