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应该是在学业上和个人生活自理能力上显得磨磨蹭蹭,拖拖拉拉的吧?
孩子这种情况确实有点让家长十分恼火,但是追根溯源,孩子之所以会这样,与从小到大,家长未能让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分不开的。
幼年期的孩子,基本上没有什么时间概念,在成年人眼里,事情完成多少了?做好一件事需要多长时间了?都是一个很明确的答案。
家长知道无论上学还是上班,错过时间,每个人都是要承担一定的责任的,没有任何商量余地。但是孩子不懂啊,他并不能确切地知道自己的行为会带来怎样的后果。
孩子只知道自己想玩就玩,想吃就吃,其它的都由自己的爸爸妈妈去处理,自己的父母似乎无所不能,好像就没有他们不能做的事情。
因而孩子们对时间概念上很难上心,自己极少主动去考虑这些细节问题,这就决定了家长必须起到良好的引领作用,要在潜移默化之中,把自己认为正确的方式一点一滴的告诉孩子,手把手教给孩子,在反反复复的练习中,帮助孩子慢慢养成习惯,这样做了,才有可能会改变现状。
那么家长怎么做才有能纠正过来呢?
1.给孩子设定一个小闹钟,根据实际事项规定时间长短,比如5分钟穿好衣服,鞋子,5分钟刷牙洗脸,10分钟吃好饭。把所有事情具体化,让孩子照章执行,就不会显得那么手足无措了。
同时告诉孩子,大家都是根据这样的时间来安排各自的事情,只有这样做了,我们生活的社会环境才能有序进行,保持顺畅,才不会因为出现杂乱无章的问题而影响我们所有人的生活。
2.晚上孩子做作业的时候,家长同样再设置一个闹钟,比如背书,规定10分钟之内完成,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比赛,谁先完成任务,就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还要贴上一朵小红花,周末时进行汇总,谁的多,就给谁奖励更多零食,以此激发孩子的好胜心,让孩子主动行动起来。
3.家长在引导孩子的过程中,需要耐心一点,再耐心一点,这是一个长期过程,一定要耐心坚持下去,绝对不能动辄打骂,否则很容易造成孩子畏畏缩缩,缩手缩脚,说不定变得更让人着急了也未可知呢。
总之,家长需要百分之百的耐心引导,才有可能改变现状,才能帮助孩子纠正过来。
1、率先垂范,营造一个有条不紊,快捷守时的形象,让孩子有学习的典范;2、刺激觉醒,指出孩子磨蹭拖拉的后果,让他承认对自己的不良影响;3、及时鼓励,当孩子有所改进,要及时给予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使他有继续前进的动力。
我的话会从自身出发付之行动,给孩子做一个正确的榜样,用自己的行为影响孩子,陪伴孩子一起完成。
引用孙键老师的分享:身教大于言教。如果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当中,或者是领导人在管理的过程中,用的是身教,自己做到了,别人愿意追随。如果只是用嘴巴去说,自己做不到的话,那很有可能别人就会有争议。所以,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作为领导者要多做少说,或者做的和说的是一样的,手底下的人才会听,教育孩子也是同样的道理。
孩子磨蹭的时候,我们总想催促他们,或者大吼一顿。但是我们也都知道,这样的结果就是——越催越慢。还不如父母率先行动起来,与孩子比赛做同一件事,看谁更快从而带动孩子的积极性。
我太明白了,因为孩子磨蹭,穿衣服磨蹭,做作业也磨蹭,为此我都头秃了,崔也催了,骂也骂了,就是不管用。应对磨蹭最好的方法,根本不是催催催。
后面我在参与心和的智慧父母课堂上,听心和的老师给我们分享一些内容:有天晚上晚饭之后,儿子突然说想要出去玩一玩,问我可以吗?我一边刷碗一边随口回答了一句“好啊,那你自己换衣服换鞋子去吧”。我以为我刷碗的10分钟,她正好换完衣服,可以无缝对接。万万没想到,仅仅过了5分钟,她穿戴整齐地出现在我面前,“妈妈,可以走了吗?”五分钟啊!平时穿一双袜子的时间!
原来,孩子在做自己愿意的事情时,是可以做到不磨蹭的。
其实孩子磨蹭无非是两个原因,一是动机不够,二是能力不足。所以,当孩子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时,通常都是不磨蹭的。与其花精力催促孩子,不如多花时间令孩子更愿意去做这件事情,并享受其过程,关键还是靠父母如何去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