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枝裕和被人们归为20世纪90年代晚期“新日本电影新浪潮”的代表,也被评论家们称为“独一无二的导演”和“同辈人中思想最严肃的导演”。是枝裕和“被记忆、丧失、死亡、人们怎样寻求生路和设法幸存等问题苦苦纠缠”[1],他的电影总是围绕着关于孤独、记忆、认知等母题展开,试图以一种隔离的姿态来探触人的内心世界。是枝裕和的影片大多节奏舒缓平实,叙事极简,靠情感维系单薄的时间线,同时又极力克制感情的表达,极度还原感情的真实困境。
自1995年的《幻之光》以来,是枝裕和已经拍摄了8部故事片,绝大多数都获得了学界和观众的好评,也收获了一系列国际奖项,是枝裕和也因此得以成为当代日本电影排众而出的导演。然而在《幻之光》之前,是枝裕和一直在从事着记录片的拍摄,也正是其纪录片的震撼力量使得是枝裕和得以晋升为导演。而早期的纪录片工作经验对是枝裕和之后的故事片拍摄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是枝裕和的评价:
是枝裕和的作品风格朴实,注重内省,影片中常使用大量的固定镜头。
是枝裕和是20世纪90年代日本独立电影涌现出来的优秀代表,他的作品题材多具社会关怀,充满人文主义色彩,《如父如子》中,他仍主打自己最擅长的亲情牌,讲述因抱错孩子而在两个家庭中引发的故事。
是枝裕和(Hirokazu Koreeda),1962年6月6日出生于日本东京清濑市,日本电影导演、编剧、制作人。
1993年,是枝裕和拍摄关于台湾导演杨德昌和侯孝贤的纪录片《当电影映照时代:侯孝贤和杨德昌》。1995年,凭借爱情片《幻之光》获得威尼斯影展的竞赛入围以及其他影展奖项。1998年,执导剧情片《下一站,天国》。
2001年,拍摄以探索生命为主题的剧情片《距离》。2004年,凭借剧情片《无人知晓》获得第57届戛纳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金棕榈奖提名。2006年,执导动作片《花之武者》。2009年,凭借爱情科幻片《空气人偶》获得第52届日本电影蓝丝带奖最佳导演奖提名。2011年,自导自编励志片《奇迹》,获得第59届圣塞巴斯蒂安影展最佳剧本。2013年,凭借剧情片《如父如子》获得第37届日本电影学院奖最佳导演奖提名,并夺得戛纳评委会特别奖。2014年,参演剧情片《光阴的故事-台湾新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