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中国共成长的无锡名人

2024-12-02 12:47:07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梁鸿
专诸
要离
李绅(唐代宰相 、《悯农》作者)
孙继皋(明代状元、礼部尚书)
华察(明朝太师、《三笑》华太师原型)
王选 (北大方正创始人,当代毕升)
徐霞客
薛寿萱 薛福成 薛暮桥
顾恺之
孙冶方
华蘅芳 徐寿(受李鸿章之命,造中国第一艘铁船,黄鹄号,江南制造局,现在的江南造船厂)
杨令茀
杨宗瀚
荣宗敬 荣德生 荣毅仁 (荣毅仁之子为中信泰富集团主席荣智健)
周舜卿(煤铁大王、《雷雨》周朴园原型)
周培源(流体力学家、理论物理学家)
吴稚晖
顾毓琦 顾毓琇 顾毓瑔 顾毓珍 顾毓瑞
王昆仑
秦邦宪 陆定一
潘汉年
丁关根
徐悲鸿
华彦钧(瞎子阿炳)
刘半农
刘天华
朱佛定(文黼、黻廷)、朱坚章
邓传鼎(甲三)、邓传楷(阿楷)、邓传鑫(贡三)、邓传镛(韵和)
邓之莹、邓之杰(镜澄)、邓之达、邓之浩
钱穆
钱钟书
钱伟长
钱松岩
唐星海(唐翔千之父、唐翔千其子为唐英年)
王彬彬(锡剧大师)
画家,诗人倪瓒(元)

回答(2):

鲁迅〔1881/9/25–1936/10/19〕,中国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於破落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企图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05-1907–年,参加革命党人的活动,发表了《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等论文。期间曾回国奉母命结婚,夫人朱安。1909年,与其弟周作人一起合译《域外小说集》,介绍外国文学。同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佥事等职,兼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工作,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1918年到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论文集《坟》、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专集。其中,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1926年8月,因支持北京学生爱国运动,为北洋军阀政府所通缉,南下到厦门大学任中文系主任。1927年1月,到当时的革命中心广州,在中山大学任教务主任。1927年10月到达上海,开始与其学生许广平同居。1929年,儿子周海婴出世。1930年起,先后参加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反抗国民党政府的独裁统治和政治迫害。从1927年到1936年,创作了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中的大部分作品和大量的杂文,收辑在《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编》、《且介亭杂文末编》、《集外集》和《集外集拾遗》等专集中。鲁迅的一生,对中国文化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领导、支持了“未名社”、“朝花社”等文学团体;主编了《国民新报副刊》〔乙种〕、《莽原》、《语丝》、《奔流》、《萌芽》、《译文》等文艺期刊;热忱关怀、积极培养青年作者;大力翻译外国进步文学作品和介绍国内外著名的绘画、木刻;搜集、研究、整理大量的古典文学,编著《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整理《嵇康集》,辑录《会稽郡故书杂录》、《古小说钩沈》、《唐宋传奇录》、《小说旧闻钞》等等。1936年10月19日因肺结核病逝於上海,上海民众上万名自发举行公祭、送葬,葬於虹桥万国公墓。1956年,鲁迅遗体移葬虹口公园,毛泽东为重建的鲁迅墓题字。1938年出版《鲁迅全集》〔二十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鲁迅著译已分别编为《鲁迅全集》〔十卷〕,《鲁迅译文集》〔十卷〕,《鲁迅日记》〔二卷〕,《鲁迅书信集》,并重印鲁迅编校的古籍多种。1981年出版了《鲁迅全集》〔十六卷〕。北京、上海、绍兴、广州、厦门等地先后建立了鲁迅博物馆、纪念馆等。鲁迅的小说、散文、诗歌、杂文共数十篇〔首〕被选入中、小学语文课本。小说《祝福》、《阿Q正传》、《药》等先后被改编成电影。

回答(3):

还有吉林大学元祖 唐敖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