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呐喊》中的名言有哪些?

2025-05-03 09:51:46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不在沉默沉静中爆发,就在沉默沉静中灭亡 ——呐喊读书人偷书,不算偷——呐喊 (孔乙己)
  我在朦胧中,面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我想:但愿本是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实在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呐喊 (故乡)
  我想到但愿,突然害怕起来了。闰土要香炉和烛台的时候,我还暗地里笑他,认为他老是崇拜偶像,什么时候都不忘却。现在我所谓但愿,不也是我自己手制的偶像么?只是他的愿望切近,我的愿望茫远罢了。

  我感到未尝经验的无聊,是自此以后的事。我当初是不知其所以然的;后来想,凡有一人的主张,得了赞和,是促其前进的,得了反对,是促其奋斗的,独占叫喊于生人中,而生人并无反应,既非赞同,也无反对,如置身毫无边际的荒原,无可措手的了,这是怎样的悲哀呵,我于是以我所感到者为寂寞。
  “如果一间铁房子,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里面有很多熟睡的人们,不久都要闷死了,然而是从昏睡入死灭,并不感到就死的悲哀。现在你大嚷起来,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使这不幸的少数者来受无可拯救的临终的苦楚,你倒认为对得起他们么?”
  辱骂和吓唬毫不是战斗。 ——呐喊 (狂人日记)
  梦是造化所织的幽冥天衣
  你不说我还明白,你越说我越糊涂了
  失望之为虚妄,正与但愿相同
  生命的路老是沿着无穷的精神三角形的斜边向上
  路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里路!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做孺子牛。 ——呐喊
  然而说到但愿,却是不能扼杀的,由于但愿是在于将来,决不能以我之必无的证实,来折服了他之所谓可有。—— 《呐喊》
  凡有一人的主张,得了赞和,是促其前进的,得了反对,是促其奋斗的,独占叫喊于生人中,而生人并无反应,既非赞同,也无反对,如置身毫无边际的荒原,无可措手的了,这是怎样的悲哀呵,我于是以我所感到者为寂寞。—— 鲁迅,《呐喊》
  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认为不幸的。—— 鲁迅,《呐喊》
  我在年轻时候也曾经做过很多梦,后来大半忘却了,但自己也并不认为可惜。所谓回忆者,虽说可以使人欢欣,有时也不免使人寂寞,使精神的丝缕还牵着己逝的寂寞的时光,又有什么意味呢,而我偏苦于不能全忘却,这不能全忘的一部门,到现在便成了《呐喊》的来由。——呐喊
  阿Q与人家打架吃了亏,心里就想:“我总算被儿子打了,现在世界真不像样,儿子居然打起老子来了。”-。—— 呐喊(阿Q正传)

鲁迅小说集《呐喊 》,作品真实地描绘了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时期的社会生活,从革命民主主义出发,抱着启蒙主义目的和人道主义精神,揭示了种种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对旧时中国的制度及部分陈腐的传统观念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比较彻底的否定,表现出对民族生存浓重的忧患意识和对社会变革的强烈希望。
呐喊收录作者1918年至1922年所作小说十四篇。1923年8月由北京新潮社出版,原收十五篇,列为该社《文艺丛书》之一。1924年5月第三次印刷时起,改由北京北新书局出版,列为作者所编的《乌合丛书》之一。1930年1 月第十三次印刷时,由作者抽去其中的《不周山》一篇(后改名为《补天》,收入《故事新编》)。作者生前共印行二十二版次

回答(2):

  1. 不在沉默沉静中爆发,就在沉默沉静中灭亡 ——呐喊读书人偷书,不算偷——呐喊 (孔乙己)

  2. 我在朦胧中,面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我想:但愿本是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实在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呐喊 (故乡)

  3. 辱骂和吓唬毫不是战斗。 ——呐喊 (狂人日记)

  4. 然而说到但愿,却是不能扼杀的,由于但愿是在于将来,决不能以我之必无的证实,来折服了他之所谓可有。——呐喊

  5. 凡有一人的主张,得了赞和,是促其前进的,得了反对,是促其奋斗的,独占叫喊于生人中,而生人并无反应,既非赞同,也无反对,如置身毫无边际的荒原,无可措手的了,这是怎样的悲哀呵,我于是以我所感到者为寂寞——呐喊

  1. 作者:鲁迅

  2. 简介:《呐喊》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短篇小说集,收录鲁迅于1918年至1922年所作的14篇短篇小说,1923年由北京新潮社初版,现编入《鲁迅全集》第1卷。小说集真实地描绘了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时期的社会生活,从革命民主主义出发,抱着启蒙主义目的和人道主义精神,揭示了种种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对旧时中国的制度及部分陈腐的传统观念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比较彻底的否定,表现出对民族生存浓重的忧患意识和对社会变革的强烈希望。

  3. 篇目:一件小事  狂人日记  鸭的喜剧  端午节  故乡  孔乙己  药  阿Q正传 兔和猫  社戏  风波  头发的故事  明天  白光

回答(3):

改造自己,总比禁止别人来得难。 —— 鲁 迅

在行进时,也时时有人退伍,有人落荒,有人颓唐,有人叛变,然而只要无碍于进行,则越到后来,这队伍也就越成为纯粹、精锐的队伍了。 —— 鲁迅

单是说不行,要紧的是做。 —— 鲁迅

巨大的建筑,总是由一木一石叠起来的,我们何妨做做这一木一石呢?我时常做些零碎事,就是为此。 —— 鲁迅

空谈之类,是谈不久,也谈不出什麽来的,它始终被事实的镜子照出原形,拖出尾巴而去。 —— 鲁迅

杀了“现在”,也便杀了“将来”。----将来是子孙的时代。 —— 鲁迅

孩子是要别人教的,毛病是要别人医的,即使自己是教员或医生。但做人处事的法子,却恐怕要自己斟酌,许多人开来的良方,往往不过是废纸。 —— 鲁迅

不满足是向上的车轮。 —— 鲁迅

回答(4):

《呐喊。狂人日记》比较有名: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呐喊。故乡》: 我在朦胧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我想:希望本是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铁屋子 不是文章的名字,在《呐喊》自序有如下文字: “假如一间铁屋子,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里面有许多熟睡的人们,不久都要闷死了,然而是从昏睡入死灭,并不感到就死的悲哀。现在你大嚷起来,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使这不幸的少数者来受无可挽救的临终的苦楚,你倒以为对得起他们么?” “然而几个人既然起来,你不能说决没有毁坏这铁屋的希望。” 是的,我虽然自有我的确信,然而说到希望,却是不能抹杀的,因为希望是在于将来,决不能以我之必无的证明,来折服了他之所谓可有,于是我终于答应他也做文章了,这便是最初的一篇《狂人日记》。从此以后,便一发而不可收,每写些小说模样的文章,以敷衍朋友们的嘱托,积久了就有了十余篇。

回答(5):

1、我在朦胧中,面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我想:但愿本是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实在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2、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

3、读书人偷书,不算偷。

4、辱骂和吓唬毫不是战斗。

5、然而说到但愿,却是不能扼杀的,由于但愿是在于将来,决不能以我之必无的证实,来折服了他之所谓可有。

6、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认为不幸的。

7、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做孺子牛。

8、我想到但愿,突然害怕起来了。闰土要香炉和烛台的时候,我还暗地里笑他,认为他老是崇拜偶像,什么时候都不忘却。现在我所谓但愿,不也是我自己手制的偶像么?只是他的愿望切近,我的愿望茫远罢了。

9、我在年轻时候也曾经做过很多梦,后来大半忘却了,但自己也并不认为可惜。所谓回忆者,虽说可以使人欢欣,有时也不免使人寂寞,使精神的丝缕还牵着己逝的寂寞的时光,又有什么意味呢,而我偏苦于不能全忘却,这不能全忘的一部门,到现在便成了《呐喊》的来由。

11、阿Q与人家打架吃了亏,心里就想:“我总算被儿子打了,现在世界真不像样,儿子居然打起老子来了。”

12、 凡有一人的主张,得了赞和,是促其前进的,得了反对,是促其奋斗的,独占叫喊于生人中,而生人并无反应,既非赞同,也无反对,如置身毫无边际的荒原,无可措手的了,这是怎样的悲哀呵,我于是以我所感到者为寂寞。

13、这正如地上的路;实在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14、辱骂和吓唬毫不是战斗。

15、如果一间铁房子,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里面有很多熟睡的人们,不久都要闷死了,然而是从昏睡入死灭,并不感到就死的悲哀。现在你大嚷起来,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使这不幸的少数者来受无可拯救的临终的苦楚,你倒认为对得起他们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