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蓟:据史书载,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灭商后,封帝尧之后于蓟,封召公奭于燕。另外一种说法称周朝以前就有燕国,后燕并蓟,以蓟城为国都,这就是现在北京的前身。秦灭燕后,设蓟县,故址在今北京城。
2、幽州:远古时代的九州之一。幽州之名,最早见于《尚书·舜典》:“燕曰幽州。”两汉、魏、晋、唐代都曾设置过幽州,所治均在今天的北京一带。
3、燕都:因古时为燕国都城而得名。战国七雄中有燕国,据说是因临近燕山而得名,其国都称为“燕都”。后在一些古籍中多用为北京的别称,上世纪80年代曾出版过一种北京文史类刊物,其名就叫《燕都》。
4、日下:始见于《晋书》,颍川距晋国都洛阳极近,故称日下。后唐朝诗人王勃作《滕王阁序》时有“望长安于日下,指吴会于云间”之句,即运用此典故,此后便以“日下”为国都代称。清人朱彝尊的《日下旧闻》和乾隆年间成书的《日下旧闻考》等都将“日下”指代北京。
5、幽都:唐代曾设置幽都县,辽时也曾设置过幽都府,所治在今天的北京一带。
6、燕京: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史思明自称燕帝,以范阳(今河北涿州)为燕京。安史之乱平定后,罢燕京。后北京的正式命名虽屡变动,而燕京却被广泛使用。这也是北京最常用的别称。
7、春明:起源于唐代,唐朝首都长安的正门(东门)名为春明门,古人认为东方主春,于是后人遂以“春明”作为首都别称,北京成为国都后,也曾被称为“春明”。清人孙承泽著有《春明梦余录》,盖其意即此。
8、京城:唐天宝元年(742年)前,称长安为京城,北京成为国都后,也称其称为京城,也是人们称呼北京最常用的代名词。
9、南京:辽会同元年(938年),将原来的幽州升为幽都府,建号南京,又称燕京,作为辽的陪都。当时辽的首都在上京(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南部)。
10、燕山:北宋宣和四年(1123年),宋、金联合伐辽,攻占燕京。宋、金议和后,燕京回归北宋,建燕山府(因临近燕山脚下),故燕京又称燕山。
11、中都:宋宣和六年(1125年),金人南侵,占领宋燕山府。金贞元元年(1153年)金人迁都燕京,改称中都,所治均在今天北京西南一带。
12、大兴:金将燕京改为中都,又设大兴府,在今北京东南部。
13、大都:元代以金的离宫(今北海公园)为中心重建新城,至元九年(1272年)改称大都。
14、汗八里:元时蒙古人称大都为汗八里,蒙语为“汗城”,即可汗所居之处。故元朝定都北京后也称汗八里,马可·波罗在他著的游记中就称大都(北京)为汗八里。
15、北平:明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灭元后,为记载平定北方的功绩,将元大都改称北平
16、北京:明永乐元年(1403年),明成祖朱棣(永乐皇帝)称帝后,将他做燕王时的封地北平府改为顺天府,建北京城,并迁都于此,这是正式命名为北京的开始。
17、京师:明成祖于永乐十八年(1420年)迁都北京,改称京师,直至清代。京师一词最早见于《诗经·大雅·公刘》,后世遂称国都为京师。还有一种说法,陕西凤翔有山曰京,有水曰师,因周文王和武王在此建都,故统名为京师,以后便将京师当成国都的代称。
18、宛平:这是老北京人对北京的泛称,其实明清的宛平县治只是今天的北京西南部。
19、京兆:民国二年(1913年)废顺天府,翌年置京兆地方,直隶中央,民国17年废京兆,改北京为北平。
20、北京: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都、纪年、国歌、国旗的决议》,北平更名为北京。
扩展资料
北京在历史上曾为六朝古都,在从燕国起的2000多年里,建造了许多宫廷建筑,使北京成为中国拥有帝王宫殿、园林、庙坛和陵墓数量最多的城市。
北京城池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两代王朝明朝和清朝的都城城防建筑的总称,由宫城、皇城、内城、外城组成,包括城墙、城门、瓮城、角楼、敌台、护城河等设施,曾经是中国存世最完整的古代城市防御体系。
北京中轴线是指元、明、清时的北京城的中轴线,北京的城市规划具有以宫城为中心左右对称分布的特点。北京的中轴线南起永定门,北至钟鼓楼,长约7.8千米。
从南往北依次为:永定门,前门箭楼,正阳门,中华门,天安门,端门,午门,紫禁城,神武门,景山,地安门,后门桥,鼓楼和钟楼。
从这条中轴线的南端永定门起,有天坛、先农坛;太庙、社稷坛;东华门、西华门;安定门,德胜门以中轴线为轴对称分布。
中国著名建筑大师梁思成先生曾经说:“北京的独有的壮美秩序就由这条中轴线的建立而产生。”永定门、中华门、地安门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被拆毁,后重新修建了永定门城楼。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北京 (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
北京从古至今的名字(按时间顺序):
1.燕都:战国时期。
2.幽州:远古时代的九州之一。此外两汉、魏、晋、唐代都曾设置过幽州。
3.京城:京城泛指国都,北京成为国都后,也多将其称为京城。
4.南京:辽太宗会同元年。
5.大都:元世祖至元九年(1272年)。
6.北平:明代洪武元年(1368年)。
7.北京:明永乐元年(1403年)。
8.京师:明成祖于永乐十八年(1420年)。
9.京兆:民国二年(1913年)。
北京历代名称由来:
1.燕都:据史书记载,公元前1122年,周武王灭商以后,在燕封召公。燕都因古时为燕国都城而得名。国都称为“燕都”。
2.幽州:远古时代的九州之一。两汉、魏、晋、唐代都曾设置过幽州,所治均在今天的北京一带。
3.京城:京城泛指国都,北京成为国都后,也多将其称为京城。
4.南京:辽太宗会同元年(938年),建号南京,又称燕京,作为辽的陪都。当时辽的首都在上京。
5.大都:元世祖至元九年(1272年)改称大都,俗称元大都。
6.北平:明代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灭掉元朝后,为了记载平定北方的功绩,将元大都改称北平。
7.北京:明永乐元年(1403年),迁都城于此,这是正式命名为北京的开始,至今已有600余年的历史。
8.京师:明成祖于永乐十八年(1420年)迁都北京,改称京师,直至清代。
9.京兆:民国二年(1913年)废顺天府,翌年置京兆地方,直隶中央,其范围包括今天的北京大部分地区,民国十七年(1928年)废京兆地方,改北京为北平。
北京-百度百科
燕都,战国时期。
幽州,远古时代的九州之一。此外两汉、魏、晋、唐代都曾设置过幽州。
京城,京城泛指国都,北京成为国都后,也多将其称为京城。
南京,辽太宗会同元年。
大都,元世祖至元九年(1272年)。
北平,明代洪武元年(1368年)。
北京,明永乐元年(1403年)。
京师,明成祖于永乐十八年(1420年)。
京兆,民国二年(1913年)。
扩展资料:
北京,简称“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直辖市、国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国际大都市,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所在地,也是中部战区司令部驻地。
北京位于华北平原北部,背靠燕山,毗邻天津市和河北省。北京的气候为典型的北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
北京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世界上拥有世界文化遗产数最多的城市,三千多年的历史孕育了故宫、天坛、八达岭长城、颐和园等众多名胜古迹。早在七十万年前,北京周口店地区就出现了原始人群部落“北京人”。公元前1045年,北京成为蓟、燕等诸侯国的都城。公元938年以来,北京先后成为辽陪都、金中都、元大都、明、清国都、中华民国北洋政府首都, 1949年10月1日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
2015年7月31日,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宣布北京携手张家口获得2022年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举办权,北京将成为全球首个既举办过夏季奥运会又将举办冬季奥运会的城市。
北京西部为西山属太行山脉;北部和东北部为军都山属燕山山脉。最高的山峰为京西门头沟区的东灵山,海拔2303米。最低的地面为通州区东南边界。两山在南口关沟相交,形成一个向东南展开的半圆形大山弯,人们称之为“北京弯”,它所围绕的小平原即为北京小平原。诚如古人所言:“幽州之地,左环沧海,右拥太行,北枕居庸,南襟河济,诚天府之国”。
参考资料:
北京-百度百科
北京是一座有着三千多年历史的古都,在不同的朝代有着不同的称谓,大致算起来有二十多个别称。
燕都,据说是因临近燕山而得国名,其国都称为“燕都”。
幽州,远古时代的九州之一。
京城,京城泛指国都。
南京,又称燕京,作为辽的陪都。
大都,俗称元大都。
北平,朱元璋灭掉元朝后,将元大都改称北平。
北京,至今已有600余年的历史。
京师,明成祖迁都北京,改称京师,直至清代。
京兆,民国十七年(1928年)废京兆地方,改北京为北平。
扩展资料:
北京,简称“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直辖市、国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国际大都市,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所在地,也是中部战区司令部驻地。
北京位于华北平原北部,背靠燕山,毗邻天津市和河北省。北京的气候为典型的北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北京
北京最早见于文献记载的名称叫做蓟。公园前十一世纪时,蓟国是统治中国北方的西周的一个分封国...
春秋时期 被燕国吞并...
辽 公元938年 蓟城成为辽的陪都...改名位燕京...
金 公元1153年 改名为中都...
元 公元1267年 为元大都...
明 清一直都作为首都...
近代 北京那是好像又叫北平...
知道新中国成立 才改名为北京...
我的知识面不够宽阔啊...只能凭记忆帮个忙勒...
不好意思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