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画与国画有什么区别

2024-11-06 00:30:11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1、国画一词起源于汉代,汉朝人认为中国是居天地之中者,所以称为中国,将中国的绘画称为“中国画”,简称“国画”。水墨画相传始于唐代,成于五代,盛于宋元,明朝及近代以来续有发展。

2、表达的内容不同,水墨画与中国画,一个自由,一个纯粹。水墨画自由是指它的包容性,无论古今中外都可以在这片艺术天地里自由驰骋;而中国画纯粹则指它严格的美学要求,只有认同中国画精神的创作才可以被中国画称谓所囊括。

3、画在纸上的水墨画,画在青铜器物上的装饰画,画在丝织品上的帛画都属于国画的范畴。水墨画则由水和墨经过调配水和墨的浓度,以笔墨运用的枝法基础画成墨水画,是绘画的一种形式,相比较下国画包含的范围更广。

扩展资料:

中国画的“画分三科”,人物、花鸟、山水,表面上是以题材分类,其实是用艺术表现一种观念和思想。所谓“画分三科”,即概括了宇宙和人生的三个方面:人物画所表现的是人类社会,人与人的关系;山水画所表现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将人与自然融为一体;花鸟画则是表现大自然的各种生命,与人和谐相处。三者之合构成了宇宙的整体,相得益彰。这是由艺术升华的哲学思考,是艺术之为艺术的真谛所在。

画分十门。中国画的分科,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分六门,即人物、屋宇、山水、鞍马、鬼神、花鸟等。北宋《宣和画谱》分十门,即道释、人物、宫室、番族、龙鱼、山水、鸟兽、花木、墨竹、果蔬等。南宋邓椿《画继》分八类(门),即仙佛鬼神、人物传写、山水林石、花竹翎毛、畜兽虫鱼、屋木舟车、蔬果药草、小景杂画等。元代有“画家十三科”,但内容相当庞杂,作为分类标准不适宜。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国画

百度百科-水墨画

回答(2):

1、水墨画仅仅是中国画的一个分支。水墨画是国画的一种,中国画的一种表现形式。一般指用水和墨所作之画。由墨色的焦、浓、重、淡、清产生丰富的变化,表现物象,有独到的艺术效果。水墨画:是绘画的一种形式,更多时候,水墨画被视为中国传统绘画,也就是国画的代表。

2、历史起源不同。

国画一词起源于汉代,汉朝人认为中国是居天地之中者,所以称为中国,将中国的绘画称为“中国画”,简称“国画”。主要指的是画在绢、宣纸、帛上并加以装裱的卷轴画。水墨画相传始于唐代,成于五代,盛于宋元,明清及近代以来续有发展。

3、体现内涵不一样。

国画是中国的传统绘画形式,是用毛笔蘸水、墨、彩作画于绢或纸上。工具和材料有毛笔、墨、国画颜料、宣纸、绢等,题材可分人物、山水、花鸟等,技法可分具象和写意。中国画在内容和艺术创作上,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社会及与之相关联的政治、哲学、宗教、道德、文艺等方面的认知。

水墨画的基本要素有三:单纯性、象征性、自然性。基本的水墨画,仅有水与墨,黑与白色,墨为主要原料加以清水的多少引为浓墨、淡墨、干墨、湿墨、焦墨等,画出不同浓淡(黑、白、灰)层次。别有一番韵味称为“墨韵”。而形成水墨为主的一种绘画形式。

回答(3):

我汗,水墨画是国画的一种好不好,真无语了!给你个全面的国画介绍吧,慢慢看。

国画种类及介绍
画分十门
中国画名词。中国画的分科,唐代的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分六门,即人物、屋宇、山水、鞍马、鬼神、花鸟等。北宋《宣和画谱》分十门,即道释门、人物门、宫室门、番族门、龙鱼门、山水门、畜兽门、花鸟门、墨竹门、蔬菜门等。南宋邓椿《画继》分八类(门),即仙佛鬼神、人物传写、山水林石、花竹翎毛、畜兽虫鱼、屋木舟车、蔬果药草、小景杂画等。

丹青
我国古代绘画常用朱红色、青色,故称画为“丹青”。《汉书�6�1 苏武传》:“竹帛所载,丹青所画。”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
工笔
亦称“细笔”。与“写意”对称。中国画技法名。属于工整细致一类密体的画法。如宋代的院体画,明代仇英的人物画,清代沈铨的花鸟走兽画等。北宋韩拙《山水纯全集》有“用笔有简易而意全者,有巧密而精细者”之说,工笔的要求乃属于后者。
文人画
亦称“士夫画”。中国画的一种。泛指中国封建社会中文人、士大夫所作之画。以别于民间画工和宫廷画院职业画家的绘画。北宋苏轼提出“士夫画”,明代董其昌称道“文人之画”,以唐代王维为其创始者,并目为南宋之祖(参见“南北宋”)。但旧时也往往借以抬高士大夫阶层的绘画艺术,鄙视民间画工及院体画家。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曾说:“自古善画者,莫非衣冠贵胄,逸士高人,非闾阎之所能为也。”此说影响甚久,近代陈衡恪则认为“文人画有四个要素:人品、学问、才情和思想,具此四者,乃能完善。”通常“文人画”多取材于山水、花鸟、梅兰竹菊和木石等,借以发抒“性灵”或个人抱负,间亦寓有对民族压迫或对腐朽政治的愤懑之情。、
院体画
简称“院体”、“院画”。中国画的一种。一般指宋代翰林图画院及后宫廷画家比较工致一路的绘画。亦有专指南宋画院作品,或泛指非宫廷画家而效法南宋画院风格之作。这类作品为迎合帝王宫廷需要,多以花鸟、山水、宫廷生活及宗教内容为题材,作画讲究法度,重视形神兼备,风格华丽细腻。因时代好尚和画家擅长有异,故画风不尽相同而各具特点。
青绿山水
山水画的一种。用矿物质石青、石绿作为主色的山水画。有大青绿、小青绿之分。前者多钩廓,少皴笔,着色浓重,装饰性强;后者是在水墨淡彩的基础上薄罩青绿。清代张庚说:“画,绘事也;古来无不设色,且多青绿。”元代汤垕说:“李思训著色山水,用金碧辉映,自为一家法。”
十三科
中国画术语。中国画的分科,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分为六门;北宋《宣和画谱》分为十门;南宋邓椿《画继》分为八类。元代汤垕《画鉴》说:“世俗立画家十三科,山水打头,界面打底。”
钩勒
中国画技法名。用笔顺势称“钩”,逆势称“勒”;也有以单笔为“钩”,复笔为“勒”(使用于山水画中为“复”);以及称左为“钩”,右为“勒”的。通常指用线条钩描物象轮廓,不分顺、逆、单、复,称为“双钩”。钩勒后大都填着彩色,在技法上与“没骨”、“点簇”相对,一般使用于精密工细的花鸟画。
皴法
中国画技法名。用以表现山石和树皮的纹理。山石的皴法主要有披麻皴、直接皴、雨点皴、卷云皴、解索皴、牛毛皴、荷叶皴、铁线皴、长斧劈皴、小斧劈皴、大斧劈皴、带水斧劈皴、鬼脸皴、米芾拖泥带水皴、弹涡皴、括铁皴、折带皴、泥里拔钉皴、骷髅皴、破网皴、刺梨皴、马牙皴、马牙钩。表现树身表皮的皴法,有鳞皴(松树皮)、绳皴(柏树皮)、交叉麻皮皴(柳树皮)、点擦横皴(梅树皮)、横皴(梧桐树皮)。上述皴法,乃历代画家根据山石的地质结构外形,树木的表皮状态,而创造的表现形式。后人列为程式。随着自然界的变迁改造和绘画技法的演进,各种皴法将不断发展。
水墨画
中国画的一种。指纯用水墨所作之画。基本要素有三:单纯性、象征性、自然性。相传始于唐代,成于五代,盛于宋元,明清及近代发来续有发展。以笔法为主导,充分发挥墨法的功能。“墨即是色”,指墨的浓淡变化就是色的层次变化,“墨分五彩”,指色彩缤纷可以用多层次的水墨色度代替之。北宋沈括《图画歌》云:“江南董源传巨然,淡墨轻岚为一体。”就是说的水墨画。唐宋人画山水多湿笔,出现“水晕墨章”之效,元人始用干笔,墨色更多变化,有“如兼五彩”的艺术效果。后人宗之。长期以来水墨画在中国绘画史上占着重要的地位。
写意
俗语“粗笔”。与“工笔”对称。中国画技法名。属于简略一类的画法。要求通过简练概括的笔墨,着重描绘物象的意态神韵,故名。如南宋梁楷、法常,明代陈淳、徐渭,清初朱耷等,均擅长此法。清代恽寿平说:“宋人谓能至古人不用心处,又曰写意画。两语最微,而又最能误人,不知好何用心,方到古人不用心处;不知如何写意,乃为写意。”宋代韩拙说:“用笔有简易而意全者,有巧密而精细者。”前者乃指“写意”。

回答(4):

水墨画是国画的其中一种题材。
通过色彩的渗化、交叠、接色,凸显色差微妙的对比关系,让山石、云烟、草木等物象具有逼真效果,水与墨的交融,色彩与笔触的辉映,在具象与意象之间,以淳厚、清新、蕴藉、明丽的艺术符号把眼中之美的写境艺术变为笔底之美的造境世界。
汉朝始有国画之称。
汉朝人自认居天地之中,所以自称“中国”,而中国的绘画即称为“中国画”,简称“国画”。
国画是中国几千年来传下来的璀璨艺术文化,是用毛笔在宣纸、绢帛之上作画,题材大多为山水、花鸟、人物。
国画在内容和艺术创作上,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社会各方面的认知。

回答(5):

水墨画仅仅是中国画的一个分支。水墨画是国画的一种,中国画的一种表现形式。一般指用水和墨所作之画。由墨色的焦、浓、重、淡、清产生丰富的变化,表现物象,有独到的艺术效果。水墨画:是绘画的一种形式,更多时候,水墨画被视为中国传统绘画,也就是国画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