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两个小时左右,如有耳鸣或耳道酸痛即立即停止使用。
一、
1.耳塞式耳机的声响源经耳膜、听骨链的传导对耳蜗的刺激太集中太直接了,再加外耳道本身对声响引起的共鸣与振荡作用,刺激初期(时间因人而别,一般10’-40’)内耳神经血管呈兴奋收缩状态,久之则出现神经疲劳血管松弛。
2.这种状态持续约1-2小时以上时,轻者会造成内耳充血水肿,重者可累及耳蜗内听觉毛细胞水肿变性,继而出现耳鸣,耳内堵沉闷胀痛,听音声失真,听力下降,呈进行性发展;多由高频至低频听力损害发展较快。若不加及时治疗,终可出现致残。
二、
1.耳罩式或耳塞式耳机使用时都是紧贴在与颅骨为一体的颞骨上,因为都可经骨导将声响刺激直接传导到大脑,在强度与时限上超出个人耐受极限时,这种“快乐的”享受结果多引起脑及耳内血管舒缩功能异常而出现神志恍忽,反应迟钝,精神不集中,定位定向能力下降等后果,严重者可诱发癫痫病小发作。这是因干扰影响大脑的正常血运代谢所致。
2.听力损害是无法恢复的.正确使用耳机的方法:音量掌握在以能听清楚为佳,时间每天最多不超过1小时,发现有耳鸣和听力下降,应及时到医院检查,并停止使用耳机。
听耳机半小时应休息 戴耳机睡觉伤害加倍 医生表示,同样的分贝数,戴耳机听音乐危害远远大于免除耳机。这是因为大部分耳机都是入耳式设计,音量太大可以直接对耳膜造成伤害。所以欧洲等不少地区都不提倡使用耳塞式耳机。 “耳机听相对外放的音乐,缺少了对声音的缓冲、过滤功能,所以哪怕分贝数较外放音乐稍低,杀伤力也可能丝毫不差。”郑亿庆表示。据了解,目前市场上耳机大致有头戴式和耳塞式两种,头戴式耳机听音效果好,耳塞式耳机携带方便,但两种耳机对耳朵的伤害其实都是一样的。用耳机听音乐,由于耳膜与耳机振动片距离很近,声波传导范围小而集中,对耳膜听觉神经刺激较大。 医生指出,在热闹的公众场合如大街上、公车地铁上,人因为受周围噪音干扰,会不知不觉加大音量,对耳朵的伤害更大,所以最好是在安静环境听耳机音乐。“虽然各个厂家对自己生产设计的音响、收音机、MP3、手机的总音量不一样,但是大多会经过检测,限定在一个人耳能接受的范围内。”郑亿庆表示,这个范围最高值却依然很可能超过80分贝,所以,总的建议是,如果佩戴耳机收听MP3等音乐,最好音量不超过其设计总音量的2/3。 另外,他建议,一次用耳机听音乐时间不要超过半小时,然后必须让耳朵彻底休息。同时,切不可长时间听,最好每次不超过1小时。所以睡觉时千万别戴耳机,否则一不小心睡着了,耳朵可能就连续不断听了几个小时以上,所受损害明显增加。
首先让我们简单了解一下我们的耳朵,它由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构成,外耳接受外界的声音,并沿着耳道引起鼓膜震动,中耳鼓膜的震动引起锤骨、镫骨和砧骨三块小骨相震动,将声音传到内耳,内耳可产生神经冲动,冲动沿听神经转为神经能,这样声音的信息就传到了大脑。长时间听耳机,声压直接进入耳内,集中地传递到很薄的鼓膜上,没有一点缓冲的余地,这样就刺激了听神经的末梢,刺激的冲动引起听神经的异常兴奋,极容易造成听觉疲劳。还会造成一些全身性的不良影响,主要症状有耳鸣、轻度听力下降、重听以及耳朵稍感疼痛等,也曾有过爆聋的病例;一些学生还会出现头晕脑涨,注意力不易集中,思维和反应的灵敏性以及记忆力减退,还会变得烦躁不安、缺乏耐心。对于戴耳机骑车的朋友还会影响交通安全。
听力损害是无法恢复的,所以我们千万不可忽视。正确使用耳机要注意:音量掌握在以能听清楚为佳,时间每天最多不超过1小时,发现有耳鸣和听力下降,应及时到医院检查,并停止使用耳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