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谏太宗十思疏》有什么感想

作业.... 300字就行啊 不用太多 也不用写得很好 但也不能太烂
2025-04-13 13:09:44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写作思路:主要写出读了《谏太宗十思疏》带给你的感受。

正文:

《谏太宗十思疏》是唐朝著名宰相魏征写给唐太宗的一篇奏疏。在这篇文章中,魏征紧
扣“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这个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安邦治国的重要思想作了非常精辟的论述,其主题是在于提醒唐太宗要想使国家长治久安,君王必须努力积聚德义,具体提出了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等十个建议。

魏征敢于直谏,在贞观年间先后上疏二百余道,强调“兼
听则明,偏听则暗”,对唐太宗开创的千古称颂的“贞观之治”起了重大作用。

读完此文后,
我感触良深。虽然《谏太宗十思疏》写于一千多年前,其目的是为了巩固封建阶级的统治,
但是此文论述富于哲理,吐词发乎深心,气势雄健,时至今日仍然闪烁着哲人智慧的光芒,
对于现阶段仍有许多可取之处。我们可以用扬弃的态度来对待。

回答(2):

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生于乱世,死于安乐。
通过一夜的读研《谏太宗十思疏》,我的心有鼓不平的气在汹涌着,我为作者的敢言而兴奋,试想我们现在的社会,思想道德的普遍下降,贪婪腐败现象节节攀登,官官相连,民声载道,谁与聆听。
当然,我们现在放眼中国,到处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这就说明真正的共产党是为中国老百姓谋幸福的,中国是会走向更加繁荣昌盛的。
但在如今的发展时期,还有一些人还借用手中之权利来中饱私囊,使发展的进程受到阻碍。让全面小康社会出现偏差,形成“富者更富,贫者更贫”的社会现象。
“十思”的反省正如今天“八荣八耻”的学习一样,要时刻记得居安思危,得江山不易,守江山更难,明君治国应积德,明源不可不深,根不可不固,德不可不厚。如不考虑“居安思危,戒奢以俭”,那么想长治久安,就同无根治本,无源之水一样,只能是一种妄想。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山,望长城内外~~~~”。中国的万里江山是如此的美好,几千年来,所经历的沧桑风雨,以足够现今我们的反思,落后就被挨打的道理。在满清时代体现得淋漓尽致,我们不能再重蹈覆辙,踏前车之鉴。
在本文的第二段,作者给我们指出过去几乎所有的人君,都不能善始善终的历史现象,在没有取得天下时,忧患深重,所以能团结臣民,竭诚待下,纵情傲物。而“傲物”的进一步发展,就难免滥用刑威来对付百姓。这只能使百姓存着幸免的心理,却不会感恩怀德;表面恭敬而心里不服。细望历代王朝的颠覆,其根本原因无不是忽视人民的力量。要知这股力量就像水一样,可以载舟也可以覆舟。换言之,人民积怨到了一定程度就会爆发出来,而推翻暴君的统治.。
而如今的中国,我们更不能骄傲于此刻的功绩。现今社会,表面看似和平,但真正的战争,就是在这表面和平上产生,一不留意,真正的祸事就要来临,所以我们在发展的同时,也要时刻准备着,时刻警惕着。
此刻,我不想再谈论政治,我想在谈谈作者的文学思想,
《十思疏》是一篇很好的政论文,所以它的文学价值往往被政治价值所遮,其实在写作方法上,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他是初唐有名的文学家,诗歌古朴,散文不受常规的约束,和同时的人比较,不受六朝以来浮艳文风的影响。在《十思疏》里他辟开繁复的引证,僻词典故。在当时是一种追求形式的文风背道而施的。
这就是我读《柬太宗十思疏》后的认识,也许浮浅,但给我的收获却很深,成我能一生之明镜。

回答(3):

内容预览:

近日,我又重温了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受益良多,既为作者忠谏和智谏的精神所感动,又为文中对为政之道的哲理性分析所折服,这是一篇警世妙文。魏征已远去,但其阐述的一些为政的要义仍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特别是贯穿于劝谏始终的“德”字,如果赋予它新的时代内涵,用来警戒和指导我们的思想和行为,将有很大的裨益。 德不仅是修身之本,而且是为政之基。共产党人除了认真遵守法律法规和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外,还必须以“君子检身,常若有过”的态度,立德修身为政,如此,我们的人格才会日臻完美,我们的事业才能蒸蒸日上。 一要修忠诚之德。魏征能够做到长期忠谏和苦谏,源于他对皇帝和国家的忠诚,虽然愚忠不可取,但其精神还是值得称道的。我们党员干部要以虔诚心维护党的形象,做好党的工作;以爱心对待群众,多办利民之事;以执着心对待事业,爱岗敬业。 二是要修爱民之德。古人云:“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共产党执政者德的核心理念就是为人民服务,用人民赋予的权力全心全意为人民谋福利,用实实在在的亲民、为民、富民行动换取人民的拥护。 三要修团结之德。要把团结当作一种修养本资料权属文秘写作网,放上鼠标按照提示查看文秘写作网更多资料、一种境界、一种准则、一种形象、一种文化。

再上网搜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