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的一般步骤:
1、初定结构方案,一般是结构总工与建筑设计人员商定
2、做初步设计,结构设计人员根据建筑初步设计图纸,布置梁,板,柱等主要构件结构尺寸,并在PKPM中试算,基本能达到规范要求的各项指标后,出初步设计图纸。
3、做施工图设计,根据建筑提供的建筑图,在PKPM中建模型,布置梁板柱,计算通过后开始画施工图。
4、个别地方需要手算,比如说悬挑檐口,悬挑雨篷,女儿墙,挡土墙或者个别的。
5、一般来说,梁高的经验取值为跨度的1/12,单项板板厚为跨度的1/30。
扩展资料
结构选型是一个综合性问题,应选择合理的结构形式。根据结构受力特点,常用的建筑结构形式有:混合结构、框架结构、框架一剪力墙结构、剪力墙结构(一般剪力墙结构、筒体剪力墙结构、筒中筒剪力墙结构)等。
混合结构主要是墙体承重,由于取材方便,造价低,施工方便,我国广泛地应用于多层民用建筑中,但砌体结构承载力低、自重大、抗震性能较差,一般用于7层及7层以下的建筑。
框架结构是由梁、柱构件通过节点连接形成的骨架结构,框架结构的特点是由梁、柱承受竖向和水平荷载,墙体起维护作用,其整体性和抗震性均好于混合结构,且平面布置灵活。
可提供较大的使用空间,也可构成丰富多变的立面造型,但随着层数和高度的增加,构件截面面积和钢筋用量增多,侧向刚度越来越难以满足设计要求,一般不宜用于过高的建筑。
现浇框架结构适用最大高度见表1—1。框架一剪力墙结构是在框架中设置一些剪力墙,既能满足平面布置灵活,又能满足结构抗侧力要求,一般常用于10~25层的建筑中。
剪力墙结构是依靠剪力墙承受竖向及水平荷载,整体性好、刚度大、抗震性能好,常用于20~50层的高层建筑。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
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施工方法:
1、预制板的布置(板的选用、板缝尺寸及配筋)。标注预制板的块数和类型时,不要采用对角线的形式。因为此种方法易造成线的交叉,宜采用水平线或垂直线的方法,相同类型的房间直接标房间类型号。
2、现浇板的配筋。板厚一般取120、140、160、180四种尺寸或120、150、180三种尺寸。尽量用二级钢包括直径φ10(供货较少)的二级钢,直径≥12的受力钢筋,除吊钩外,不得采用一级钢。
3、关于过梁布置及轻隔墙。框架填充墙一般为轻墙,过梁一般不采用预制混凝土过梁,而是现浇梁带。应注明采用的轻墙的做法及图集,如北京地区的京94SJ19,并注明过梁的补充筋。
4、雨蓬和阳台的竖板现浇时,最小厚度应为80,否则难以施工。竖筋应放在板中部。当做双排筋时,高度<900,最小板厚100;高度>900时,最小板厚120。
5、楼梯布置。采用X型斜线表示楼梯间,并注明楼梯间另详。尽量用板式楼梯,方便设计及施工,也较美观。
6、板顶标高。可在图名下说明大多数的板厚及板顶标高,厨厕及其它特殊处在其房间上另外标明。
7、梁布置及其编号,应按层编号,1指1层,XX为梁的编号。柱布置及编号。
8、板上开洞,洞口尺寸及其附加筋,附加筋不必一定锚入板支座,从洞边锚入La即可。
9、屋面上人孔、通气孔位置及详图。
10、在平面图上不能表达清楚的细节要加剖面,可在建筑墙体剖面做法的基础上,对应画结构详图。
梁的钢筋配置:
1、粱端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率不宜大于2.5%。且计入受压钢筋的梁端混凝土受压区高度和有效高度之比,一级不应大于0.25,二、三级不应大于0.35。
2、梁端截面的底面和顶面纵向钢筋配筋量的比值,除按计算确定外,一级不应小于0.5,二、三级不应小于0.3。
3、梁端箍筋加密区的长度、箍筋最大间距和最小直径应按表12-29采用,当梁端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大于2%时,表中箍筋最小直径数值应增大2mm。
百度百科--框架结构
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的一般步骤, 参照《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中第3章3.1.1小节的规定, 如下:
(1) 结构方案设计,包括结构选型、构件布置及传力途径;
(2) 作用及作用效应分析;
(3) 结构的极限状态设计;
(4) 结构及构件的构造、连接措施;
(5) 耐久d性及施工的要求;
(6) 满足特殊要求结构的专门性能设计。
附注: 详细内容由于版权所限不列在本文, 请于正规渠道获取该规范副本,参阅上述几点规定的详细说明.
扩展阅读: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是根据建设部建标1997108号文的要求,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会同有关的高等院校及科研、设计、企业单位共同修订而成。规范的主要内容是:总则、术语和符号基本设计规定、材料、结构分析、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构造规定、结构构件的基本规定、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构件、混凝土结构构件抗震设计以及有关的附录。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 -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一. 确定结构方案与结构布置
1. 结构选型 是否选用框架结构应先进行比较。根据何广乾的模糊评判法,砼结构8~18层首选框剪结构,住宅、旅馆则首选剪力墙。对于不需要电梯的多层采用框架较多。 2. 平面布置 注意L,l,l’,B的关系。
3. 竖向布置 注意高宽比、最大高度(分A、B两大类,B类计算和构造有更严格的要求),力求规则,侧向刚度沿竖向均匀变化。
4. 三缝的设置 按规范要求设置,尽量做到免缝或三缝合一。
5. 基础选型 对于高层不宜选用独立基础。但根据国勤兄的经验,对于小高层当地基承载力标准值300kpa以上时可以考虑用独基。 6. 楼屋盖选型
高层最好选用现浇楼盖
1) 梁板式 最多的一种形式。有时门厅,会议厅可布置成井式楼盖,其平面长宽比不宜大于1.5,井式梁间距为2.5~3.3m,且周边梁的刚度强度应加强。采用扁梁高度宜为1/15~1/18跨度,宽度不超过柱宽50,最好不超过柱宽。
2) 密肋梁 方形柱网或接近方形,跨度大且梁高受限时常采用。肋梁间距1~1.5m,肋高为跨度的1/30~1/20,肋宽150~200mm。
3) 无梁楼盖 地震区不宜单独使用,如使用应注意可靠的抗震措施,如增加剪力墙或支撑。 4) 无粘结预应力现浇楼板 一般跨度大于6m,板厚减薄降低层高,在高层中应用有一定技术经济优势。在地震区应注意防止钢筋端头锚固失效。 5) 其他
二. 初步确定梁柱截面尺寸及材料强度等级
1. 柱截面初定 分抗震和非抗震两种情况。对于非抗震,按照轴心受压初定截面。对于抗震,Ac=N/(a*fc) N=B*F*Ge*n B=1.3(边柱),1.2(等跨中柱),1.25(不等跨中柱) Ge=12~15kN/m2 a为轴压比 fc为砼抗压强度设计值 F为每层从属面积 n为层数。框架柱上下截面高度不同时,每次缩小100~150为宜。为方便尺寸标注修改,边柱一般以墙中心线为轴线收缩,中柱两边收缩。柱截面与标号的变化宜错开。
2. 梁截面初定 梁高为跨度的1/8~1/14,梁宽通常为1/2~1/3梁高。其余见前述。对于宽扁梁首先应注意满足挠度要求,否则存在梁板协调变形的复杂内力分析问题。梁净跨与截面高度之比不宜小于4。框架梁宽不宜小于1/2柱宽,且不小于250mm。框架梁的截面中心线宜与柱中心线重合,当必须偏置时,同一平面内的梁柱中心线间的偏心距不宜大于柱截面在该方向的1/4。
3. 砼强度等级 一级现浇不低于C30,其余不低于C20。
三. 重力荷载计算
1. 屋面及楼面永久荷载标准值 分别计算各层 2. 屋面及楼面可变荷载标准值 3. 梁柱墙门窗重力计算
4. 重力荷载代表值=自重标准值+可变荷载组合值+上下各半层墙柱等重量
可变荷载组合值系数:雪、屋面积灰为0.5,屋面活荷载不计,按实际考虑的各楼面活荷载为1。将各层代表值集中于各层楼面处。
四. 框架侧移刚度计算
计算梁柱线刚度,计算各层D值,判断是否规则框架。分别计算框架纵横两个方向。
五. 计算自振周期
T1=(0.6或0.7)X1.7Xsqrt(Ut)
Ut___假想把集中在各层楼面处的重力荷载代表值作为水平荷载而算得的结构顶点位移。0.6或0.7为考虑填充墙的折减系数。对于带屋面局部突出的房屋,Ut应取主体结构顶点位移,而不是突出层位移。此时将突出层重力荷载折算到主体结构的顶层。 Ge=Gn+1(1+1.5h1/H)+G n+2(1+1.5(h1+h2)/H) 分别计算纵横框架。
六. 风荷载作用下弹性位移验算
对于框架结构应将所得的分布风荷载按静力等效的原则化为楼面处的集中荷载,以便于内力计算。由水平集中风荷载计算内力及位移(D值法),检查是否满足层间位移及顶点位移要求。如不满足,应返回修改梁柱截面尺寸强度等级。应分别计算纵横向框架内力位移。
七. 多遇地震作用下弹性位移验算
40m以下采用底部剪力法等计算水平地震作用,T1>1.4Tg时考虑顶部附加地震作用。计算各质点水平地震作用。水平地震作用下位移验算。检查是否满足弹性位移限制,如不满足应返回修改梁柱截面尺寸强度等级。D值法分别计算纵横向框架内力位移。
八. 竖向荷载作用下框架内力计算
活荷载不利布置。当活荷载与恒载之比不大于1时可按满布考虑,跨中弯矩乘1.1~1.2系数予以调整。常用弯矩分配法计算纵横向框架内力。对计算出的内力进行弯矩调幅。
九. 内力组合 60m及9度以下几种组合方式
1. 1.2恒+1.4活
2. 1.2恒+0.9*1.4(活+风) 3. 1.35恒+1.0活
4. 1.2恒+1.3地震水平力
通常 1.2恒+1.4风 不起控制作用
十. 竖向荷载作用下楼屋盖设计
十一. 梁柱截面配筋 节点构造 框架柱首先验算轴压比,剪跨比,如不满足要求应调整截
面和等级。柱端弯矩设计值的调整(梁柱节点,柱脚弯矩节点调整),以符合强柱弱梁;柱端剪力值调整以符合强剪弱弯;角柱地震作用效应调整以抗扭转引起角柱内力增大。梁抗弯截面设计取抗震和非抗震弯矩大值进行配筋。注意跨中弯矩不小于1/2(按简直梁计算的跨中弯矩)。梁的斜截面设计注意验算截面尺寸是否符合要求。
十二. 基础设计
十三. 罕遇地震作用下薄弱层弹塑性变形验算
7度区竖向不规则,3,4类场地考虑。7~9度楼层屈服强度系数小于0.5时的框架结构应进行薄弱层的抗震变形验算。其余见规程。12层以下有简化计算方法。如不满足变位角限值,应重新调整梁柱截面配筋。所谓竖向不规则即为下层刚度小于上层相邻的70%,承载力小于上层80%
从拿到建筑图到出图的步骤是怎样呢?发表于 2007-11-10 20:09:50 类别:土木工程从拿到建筑图到出图的步骤是怎样呢?
1 有了最初的条件图(往往还是很粗的,可能还只有标准层平面),首先好好看看建筑图,平面有不合理的地方要和建筑协调,凭经验大致确定柱墙的布置(我们这里这个步骤主要还是总工做的,我们看试算结果再调整)。 2 根据建筑dwg图布置轴网,轴线尽量考虑好梁偏位(比如楼梯口用200梁,我轴线就退100;以后pkpm里输梁到出模板图就可以减少工作量)。轴网画好转到pkpm,柱梁我是习惯在pkpm里输。
3 接着开始试算,试算的目的就是大致确定柱墙布置,一些总的指标通过。所以不用非常细,比如输个标准层和屋面层就行了,柱梁偏位不用管。荷载也不必太精确,墙体材料要让建筑确定,查得容重,高度取(层高-400),至于外墙门窗按开洞大小估算下按0.7或0.8折算就行了,100内墙门窗洞就不折减了,一来稍微增加点安全系数,二来框架柱梁配筋主要还是受地震影响(高层风荷载影响也大)。然后根据试算出来的位移、周期、轴压比、配筋进行调整。 4 试算通过后,然后就要比较细的调整电算了。像柱梁的偏位,确定柱墙收几次截面相应增加标准层,小屋面建模,还有阳台梁高、外圈梁高等和建筑商量好。然后计算,看看总的指标是不是还是满足(一般变化不会太大),然后主要就要看配筋图调整柱、梁的截面。柱收完截面后要看看轴压比合不合适,配筋较大的再调整截面;梁要看看配筋率是否合适,过大的在满足建筑要求前提下加大截面减少配筋。调好电算就可以把柱墙反提给建筑。
5 电算调好接着就要开始画施工图了。调好模板后,我一般按板-柱-梁-楼梯、大样的顺序画。我觉得就算建筑再有调整,影响最小的就是板图了,有地下室的话底层柱墙也要优先画好。
板图:基本就是用pm设置好参数生成后修改修改,大小板相邻时大板的负筋一般把小板拉通,卫生间之类小板可以双向拉通,其他可以在说明里注明一些未注明的板厚、板筋、负筋长度之类的使图面干净些。
柱墙图:柱挺简单的,根据角筋、配筋、箍筋配就行了,注意有些柱要全长加密,像八度区的框架柱角柱、贴着窗边或柱截面高形成的短柱。墙么除了配筋值还要算算体积配箍率,不过做过几次不同标号、墙厚的以后就可以直接复制来用了。
梁图:编号的话看习惯了,主要是要让看图的容易看懂,方便查找。框架梁我们按轴号编,比如A轴有2段分别4跨,就编KLA1(4),KLA2(4);12轴有2段分别4跨,就编KL12-1(4),KL12-2(4)。次梁不多可以编张梁表,多的话按一个顺序编下来,比如从左到右再从上到下。支座筋虽然两边会不同,但一般都是拉通配一样的,一来施工方便,不会造成梁柱节点钢筋过密;二来你锚入柱内也还需要下弯长度,比拉通过去也省不了多少。pkpm生成的梁图问题很多的,我一般是拿来当个模板,根据配筋图重新配的。
荷载计算-荷载组合-板设计-梁设计-柱设计-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