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道教对世界的认知之中,天上有着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天贵星就是其中一颗。而“天贵星”正是《水浒传》中一百零八位好汉之一的柴进所对应的星宿。
柴进在《水浒传》的百余位好汉当中,出身不可谓不高贵。施耐庵说柴进是后周世宗柴荣的嫡系子孙,掌握着宋太祖御赐的丹书铁券。而丹书铁券,其实就是我们熟知的“免死金牌”。
而历史上,后周世宗柴荣确有其人。宋太祖赵匡胤也确实和柴荣有交集。所以问题就出现了,历史上真的存在在宋朝地位极高,完全可以横着走的柴氏子孙吗?
当然不存在。事实上柴氏子孙在宋朝不仅不能横着走,还活得不如自己的老祖宗。我们都知道:宋太祖赵匡胤在陈桥兵变时黄袍加身,从而开启了大宋的历史。但赵匡胤称帝的基业哪来的?从后周世宗柴荣那抢来的。
柴荣是五代十国时期后周的第二位皇帝。而后周的建立者是郭威,柴荣的养父。郭威死后,流淌着柴家血液的柴荣,接过了郭家的后周。而赵匡胤,在显德元年(954)被新帝柴荣提拔为禁军首领。
到了显德六年(959)六月,柴荣病重,在临死前擢升赵匡胤为检校太傅、殿前都点检。六月十九柴荣病逝,其时年七岁的长子柴宗训在灵柩前即位。赵匡胤则改任归德军节度使、检校太尉。此时的赵将军,可以说是独揽了后周的军权。
也正是因为手握大军,赵匡胤才“坦坦荡荡”地走进后周皇宫,和合伙的大臣们上演了一出柴宗训“禅位”于赵匡胤的大戏。幼小的柴宗训根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就从皇宫里搬了出去,在奴仆的陪伴下到达房州(今湖北房县),住进了自己新得到的郑王府。
可以说赵匡胤的资本,北宋的基础,正是从柴氏手上夺来的。等到了赵匡胤基本平定周遭,建立起一个相对稳定的政权的时候,他就又想起来当年自己侍奉的皇族柴氏,想起来柴宗训和他的三个兄弟。毕竟是禅位于自己的前任皇帝和自己支持过的前朝皇室。赵匡胤为了向天下展现自己的尊礼守仁,把柴宗训的兄弟们也封赏了一遍。
但事实上,柴氏后代只有柴宗训一个人还以“柴”姓活着。据说柴宗训的五弟柴熙让遭到赵匡胤追杀,为了活命改姓宁,后来不知所踪。而六弟柴熙谨和七弟柴熙诲,分别被潘美和卢琰收养,也换了身份和姓氏。所以到最后,柴家名正言顺的后代也就只剩柴宗训一个。可惜柴宗训二十岁时英年早逝,尚未留下子嗣。后周皇室柴氏,至此就可以说是已经断绝了。
到了宋仁宗时,宋仁宗又想起来柴家一家人。于是他找到了柴宗训的叔伯等旁系的子孙,挑了个过继给柴宗训一脉,将柴宗训的后人封为崇义公。
但按照宋的制度,爵位是不世袭的。所以柴家后来也不过每一代都有一个人被宋朝皇帝选出,封赏一下。其他的,也和普通百姓没什么两样了。
柴氏子孙过得多辛苦,只有他们自己知道。有“丹书铁券”傍身而无所畏惧的逍遥生活,只不过是存在于文人笔下和闲谈之中的美好幻想罢了。
这个所谓横着走的传说很显然是虚假的。
根据真实的历史加载,柴后主一共有七个儿子,这其中有三个死于汉隐帝之手。后面的四个儿子也都在大宋建立之后死的死,失踪的失踪。
所以当大宋建立之后,柴家已经是实际意义上的乏嗣无后,连后代都不存在了,更何谈所谓的“横着走”。
对啊,因为赵匡胤得到了柴氏家族的皇位,为了报答他们,单氏子孙在宋朝时期有很多的特权,可以横着走
不可以。宋朝皇室只是善待他们,要是真的“横着走”的话,第一个就会收拾他们。
并不是可以横着走,如果他们犯了真正的大罪还是会受到法律的处罚了,但是会有一定的特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