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要怎么发心

2025-04-14 12:28:42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天台大师在发菩提心上加个「真正」,这是什么意思?知道我们发菩提心是假的不是真的,只嘴皮上发的菩提心,其实与菩提心完全不相干。这一条要紧,《无量寿经》教给我们,念佛求生西方净土,「三辈往生」这一品里面告诉我们,上品、中品、下品第一个条件都是「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也就是说,从上上品到下下品的第一个条件,不发菩提心,你有一向专念,还是不能往生。我们才知道发菩提心是多么重要,我们每天念佛,对发菩提心疏忽了。什么叫菩提心?这个地方讲四弘誓愿,没错,四弘誓愿就是菩提心。什么是真正发菩提心?这里给我们讲的是「无作」。为什么无作才是真正的菩提心?无作是从一念真心里面发的,没有作意。作意是什么?刻意去求,那就错了。无作是自自然然的,是从自性里面流露出来的。从三心二意里面发心,那都是有作,不是无作;从一念自性里面发出来的,那是无作。
『依上妙境,发无作四弘誓愿,愍己愍他,上求下化。』这种人为什么他不是上根,是中根?他的分别执着没断,也依上面所说的妙境,就是说大乘法、一乘圆顿大法他听了很多,时常受大法的熏习,可是妄想分别执着习气难断,他懂得,他不是不懂。菩提心是什么?悲悯一切众生,虚空法界这一切迷失自性的众生,都在搞六道轮回,我们自己也是如此。六道里的众生可怜,所以怜悯自己,怜悯一切众生,要度自己,也要帮助一切众生,这才上求下化。我们求佛道,修学佛道,为什么?为自己永脱轮回,高超十法界,为的是这个。还得要帮助轮回当中这一切众生,也要跟自己一样出离、高超,真有这个心。
轮回从哪里来的?你要知道,轮回从妄想分别执着里头变现出来的,是这么来的。这是前面讲的「三千性相,百界千如」,这个复杂的现象,你要晓得根源是什么?具足妄想分别执着,这三样东西都具足,六道轮回就出现了。这三条就是佛法所说的见思烦恼、尘沙烦恼、无明烦恼,执着是见思烦恼,分别是尘沙烦恼,妄想是无明烦恼,是从这里变现出来的。你只要离开一切执着,世出世间一切法都不执着,轮回就没有了;再能够于一切法不分别,十法界没有了;妄想断掉,你就超越四十一个阶级,《华严经》讲的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你超越了,你就证得圆满的佛果。你要懂得这个道理,然后自己这才真的恍然大悟,要不肯舍弃执着,就决定脱不了轮回。为什么你会有分别执着?不知道所有一切境界相,能得的心、所得的法都是即空即假即中,不晓得事实真相。《金刚经》告诉我们,能得的是假的,所得的也是假的,能得之心、所得之法统统不可得。凡夫不了解事实真相,不可得当中还要想得到,还要坚固执着,还要永恒的保持,哪有这回事情?纯属妄想。真正参透,真正明白了,再不打妄想,再也不分别,再也不执着,你才会懂得用中,中是成就功德。这个理很深,事非常广,事繁多,广大而没有边际。
真的菩提心生起了,菩提心是觉悟的心,就真正觉悟了,在「众生无边誓愿度」里头决定没有分别执着,现在讲的不分族类、不分宗教,一切众生要平等得度。佛教给我们,要以清净心、平等心对一切众生,宗教里面讲的上帝亦复如是。上帝爱世人,也是平等心,也是清净心,也没有分别族群,也没有分别不同种类。中国人常说神,神的定义是:「公平正直谓之神」,大公无私这是神。在佛法里面讲的天神,都具备「慈悲喜舍」四无量心,这才能生天。修行十善业道,他的心是慈悲喜舍,他的行是上品十善,这是生天的条件。佛经上也说,天神对人有奖惩,世间人作善,神有赏赐,世间人作恶,神有惩罚。诸位要晓得,赏罚都是从爱心里面生的,就像一个慈母对待儿女,儿女做好事,夸奖他几句,儿女做坏事也要惩罚他,赏赐他是爱他,罚他也是爱他。为什么别的小孩做坏事就不管?
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不能把意思错解了,要深入去思惟,冷静去观察,神爱世人,决定没有分别执着。赏罚,接你到天堂,或者把你送到地狱,都是一番爱心。地狱让你受折磨,让你悔过,让你自新,不是说堕到地狱永不翻身,没这个道理;地狱受罪的时间再长,也能够受完。实在讲,佛法里讲得很清楚,堕地狱的时劫长短,是在你能不能改过自新回头。你早一天觉悟,忏悔回头了,就出来了;还不知道后悔,还不知道觉悟,在地狱再多受几次罪,几时觉悟过来,几时就离开。这是慈悲,这是大爱,这才通情达理,我们才知道天神真正值得我们尊敬。佛教导学生,大年初一第一天供天,道理就在此地,他值得我们尊敬。

你今天不能断烦恼,抵不过烦恼习气,你不肯学法门,懈怠懒散,都是没有第一愿。真正发这个第一愿,你还敢不去做吗?我们自己早一天成就,众生就早一天离苦,早一天享福;我们自己迟一天成就,就是让一切众生多受一天罪。不是为自己,为自己可以懈怠、可以懒散、可以不干,为一切众生,你看芸芸众生这么苦,他们离苦得乐靠谁?靠发菩提心的这个人。这个人是他们真正的依靠,这个人是他们真正的救主,发菩提心就是发心要作救世主。救度一切世间的灾难,我们说得很多,唯有教学,其他的方法都没有办法达到。佛菩萨专心从事于教学的工作,做一个义务的社会教育家,生生世世无量劫中从事社会教育工作,只尽义务不享受权利。这一句话含义很深,一切诸佛菩萨都「作斯示现」,为什么?如果一享受权利,就很容易堕落。
佛在灭度之前,教诫后人要「以戒为师」、「以苦为师」。释迦牟尼佛一生做到了,以戒为师,以苦为师,他不是只是口头说说教我们,他自己一生没有过失,这就是持戒。一生过着最低水平的生活,以苦为师,从来没有想到把自己物质生活提高一层,希望大地一切众生生活过得幸福美满,自己过得去就行了,众生才肯听他的调教,才从内心里面佩服他、尊敬他、赞叹他,不能不向他学习。如果释迦牟尼佛过着豪华奢侈的生活,身上都挂满了珠宝,珠光宝气,谁还会跟他学?我们看到现在画的佛像、塑像的佛搞得满身璎珞,珠光宝气,那是我们对他尊敬,实际上他不是这样。世尊一生是个苦行僧,那一种生活我们过不了,三衣一钵,天天去乞食,在这里面修清净平等觉,人家供养什么吃什么,决定没有分别。
所以断烦恼为谁?为一切苦难众生,为自己无量劫来在轮回里受这个屈辱,发一个狠心断烦恼,不再搞六道轮回。断烦恼成就自己的德行,学法门成就自己的学问,有德行、有学问、有智慧才能度众生,才能度自己。我们今天干断烦恼、学法门这个事情都来不及,时间都不够用,还有什么时间去打妄想、去说闲话、去搞是非?那就是真正不想出离生死,真正不想脱离六道,还是希望搞六道轮回,还是希望堕三恶道,不是这个意思吗?这事情不是表明在眼前吗?你往哪里去,看你的心行,不在你的口说。口说得再好,说得天花乱坠,无济于事,该怎么生死还是怎么生死,我们怎能不警觉?
为什么一定要转凡成圣,要作佛?如果不作佛,不能够度尽众生。这个尽是讲什么?各种不同的族类。也就是说你是等觉菩萨,你可以度十地以下的众生,等觉你度不了。你是十地菩萨,你就不能度十地菩萨,你只能度三贤菩萨。你要想普度,一切众生都度,上包括等觉,下至阿鼻地狱众生,你一定要成佛道。为什么要努力修学圆成佛道?就是为了普度一切众生,实现你「众生无边誓愿度」的大愿,这个愿才真正落实,不成佛就不能落实。为这个事情上求下化,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上求下化是同时,这是菩萨;不但大乘同时,小乘圣者也根利的也是同时,但根钝的,他是先成就自己再帮助别人。大乘菩萨决定是同时的,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自他不二,性相一如。第一句说「依上妙境」,就是讲这桩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