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易中天品三国》中曹操听取意见的问题。

2025-04-13 04:13:06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我们读史,可以不断看见曹操对不下建议的态度:听之,从之,善之。当然也有不听,不从的。如果事后证明曹操错了,他一定会检讨,会道歉,会感谢不下的建议和提醒。检讨,也不一定就是哭丧着连,多半是笑着说。三国志蒋济传说,曹操真孙权时,准备按照官渡之战的老办法,将淮南的老百姓都迁走,蒋济就不赞成。蒋济说,现在的情况和官渡之战时不一样了,根本没有这个必要。再说,老百姓都恋土,并不愿意迁移。强行迁移,他们心里肯定不安。曹操不听,结果淮南的人民跑到孙权那里去了。后来蒋济去见曹操,曹操特地迎上来,呵呵大笑着说,你看我干的这事!原本是想让他们躲避贼寇的,结果反倒把他们全赶到那边去了。于是便拜蒋济为丹阳太守。

回答(2):

实际上曹操早就在杀人,杀什么人?杀反对他的人。但是曹操在这样做的时候,面临着一个矛盾,什么矛盾呢?就是曹操一贯鼓励说真话,这不是假 的,是真的。因为曹操非常明白,对他说真话对他有好处,他是真心实意地希望他的部下和朝廷的大臣能够对他说真话,能够真诚地指出他的错误和不足,这是真诚 的。但是另一方面,他又必须镇压他的反对派。那么如何解决这当中的矛盾呢,一方面保证大家能够说真话,另一方面他又能够镇压他的反对派?曹操的做法是区分 善意反对和恶毒攻击,他把这两个东西区分开来,善意的反对他鼓励,恶毒的攻击他镇压。那你又怎么样区分善意的反对和恶毒的攻击呢?你怎么搞得清楚呢?曹操 的办法是看三点:第一,看你是提意见还是唱反调;第二,看你是闹别扭还是搞阴谋;第三,看你是一个人还是一伙人。如果这个反对派只是一个人,这个人又不过 是闹别扭,并没有背后搞阴谋,他的那些反对都是当面说出来的,尽管是唱反调,曹操也不一定杀,比方说祢衡。

回答(3):

你个好人,拉拉你个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