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灶:
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晚,俗称小年夜,灶君要上天向玉皇大帝述职了。他忙碌了一整年,保佑各家各户灶火不断,饮食平安,人们为了表示感谢,给他饯行,叫做谢灶。祭拜时点燃香烛,烧纸钱,到了团圆当晚,还得“接灶”,把灶君接回来,与家人一起团年。
打饼:
就是把片糖煮溶,与炒米粉或绿豆粉,爆谷拌匀,掺以花生,芝麻,砂糖,搓成小团,填在木刻的饼格(模)中,用方形铁槌敲打坚,成饼后放进饼柜中用炭火焙干。饼格分别刻有福,禄,寿,富,贵,吉祥等字样,或金鸡,寿桃,鲤鱼,金钱,鲜花等图形,寓意吉祥。开炸便是开油窝,炸煎堆,油角,牛绳,牛耳,蛋散,蛋粒,芋虾等甜咸食品。“年晚煎堆,人有我有。”这类食品是少不得的。除了要蒸糯米年糕外,还喜欢蒸松糕,九层糕,芋头糕,也有蒸葡萄糕,马蹄糕的,均取“年年高升”之意。
扫屋:
又叫扫尘,“尘”与“陈”同音,古时称“扫陈”,含有扫荡妖邪,除旧布新之意。一般是先洗晒被亟衣服,后洗擦家具杂物,除尘,刷灰水,洗地,冲洗沟渠,清理禽窝畜舍,最后把垃圾集中搬走。这实际是一年一度的清洁总动员,预防疾病的大行动,应该大力弘扬的美俗。
除夕团年:
当日,镗鸡杀鸭,摆满美酒蔬果肉食,先祭拜天地,神灵,祖宗,把灶君接回来,然后全家团桌而坐,欢叙天伦,共进晚餐,这就叫做“团年”。
除夕是农历年的最后一晚,是狂欢之夜,家家户户张灯结彩,大小门户点燃香烛,厅堂插花摆果,一派富丽堂皇景象。人们吃罢团年饭,酒足饭饱,兴高彩烈,便成群结队去行街,逛花市,尽情欢乐。在过去,小孩则上街卖懒,他们怀 着一个熟红鸡蛋和一个茨菇,手提灯笼,拿着一支点燃的香,穿街过巷,边走边念“卖懒,卖懒,卖到年三十晚,人懒我不懒。”一直念到土地庙,把香插上,然后回家,把红鸡蛋分给长辈吃,认为这样就可以把懒“卖”掉,使自己变得勤恳。
拜年:
初一人拜神,初二人拜人。过去,初一只拜神,人们是不外出拜年的(现在已不拘论了),清早起来,开门先烧炮仗,祭拜天地神灵祖先,然后给小孩派利是。亲朋戚友见面时互相祝贺,说些吉祥的话,给小孩派利是,然后围坐喝茶,客人呈上礼品,主人则招呼品尝自家制作的糕饼,油饼,和“馔盒”中的莲子,马蹄,莲藕,冬瓜,姜片等蜜饯糖果。品尝过后,客人在“馔盒”中放一封利市,以示感谢。送别时,主人只收受部分礼品,把所余部分,回赠的礼品和利市一封,放进客人的提蓝中,叫做“责蓝”。
“四月龙头随街绕,五月龙船抢大标。”这两句岁时歌,百多年来在江门五邑广泛传唱,可见端午节斗龙船在我市风气之盛,历史之长。江门市境内有锦江、潭江、西江三条大流贯。鹤山、新会地处西江下游,河涌纵横,水网密布。农民通晓水性,扒艇出入,斗龙戏水,得其所乐。
五邑的龙船,亦叫龙舟,以船首龙头的颜色区分,有红龙、黄龙、白龙、黑龙、银龙、金龙、绿龙、灰龙等。红龙的桡手一律穿红色纱衫、用红色桡桨。余此类推。远远望去,江中龙船颜色各异,易于识别,煞是好看。龙船的制作十分讲究,均以数丈长的原枝坤甸木作龙骨,取其木质坚韧不易渗水,耐浸耐碰。但坤甸木忌北风和日晒,平时龙船埋藏于河底淤泥中,用时才起出。
起龙
把埋藏于河中的龙船起出,叫“起龙”,也叫“出水龙”。起龙一般在浴佛节(农历四月初八)举行,也有另行择日的。此时天气暖和,洪潦勃发,淤泥受到潮水冲刷,龙船松动,人们见些现象,又听到潮声阵阵,便说:“龙舟鼓响,龙抬头了。”于是,由乡中父老主持拜祭,把龙头、龙尾请出。一人舞龙头,一人舞龙尾,巡游于街巷之中,舞进各家各户,意谓纳吉驱邪,主家则搞以钱物。“四月龙头随街绕”。就是指此项活动。接着,人们便下河把龙船中的淤泥戽去挖净,将龙船扛抬上岸,风乾后用桐油灰打整,然后涂油,便可供使用了。此时正值插秧大忙过后,农事稍闲,村中青壮桡手便抓紧时间操练,准备“斗龙”,人们纷纷跑到江边观看。小孩高兴得尾随龙舟奔跑,扑下水中嬉戏,姑娘们也下到滩边,掬水洗脸,边洗边喝,这叫洗、饮“龙船水”。老人说,洗饮龙船水,祛病又灾,一年不生疥疮。龙舟宴到了“斗龙”之日,例必在村头或祠堂举行宴会,谓之“龙舟宴”。宴会意在使“斗龙”健儿饱餐战饭,壮其行色;同时也含有尊敬前辈,激厉来者之意。因此,全村男丁不论老幼,均可赴宴。宴后每户还可带一份饭菜回去,给家中妇女幼儿、残疾老人分享,谓之吃“龙舟饭”。也有非本村的富裕人家,来“乞”一碗“龙舟饭”回去给孩子吃,祈求孩子快高长大,身壮力健。本村则来者不拒,派完即止。
旺龙
龙舟宴吃罢,当即选出两名桡手,分别扛着龙头、龙尾,在锣鼓声中巡行到河边,举行拜祭仪式: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然后把龙头、龙尾装上龙舟,是谓“旺龙”。
出龙
旺龙之后,桡手们登上龙船坐定,双手紧握木桨,肃穆待发。主祭者便把柚叶水酒向龙头,霎时间鞭炮四起,锣鼓齐鸣,船上鼓手一声令下,众桡齐发,龙舟飞驰而出,驶向大河。这叫“出龙”。
应景
“应景”其实是龙船的表演赛、友谊赛。各乡定有应景日期,应邀的龙船依期赴会,表演各种扒龙船技艺。有的单舟戏水,慢荡轻扒;有的双舟竞渡,你追我赶;有的三舟齐发,争先恐后,自然而然地形成友谊比赛。龙船经过,“搞龙”小艇便靠上前去,举桨把水戽向龙船--给张着口的桡手喂水,顿时金珠乱迸,欢声四起。或把粽糍、糕点、水果抛掷过去,或在上游把食物放在水中漂下,供桡手取食,是谓“犒龙”。1989年鹤山县古劳、沙坪两镇共需27艘船,于五月初三、初四两天汇集三夹河上,进行划龙表演、友谊竞渡,观众近二万人,极一时之盛。
斗龙
“斗龙”即正式的锦标赛,是要抢大标的,一般在五月初五举行。地点大多选择江面宽直、水流平舒的河段,如市郊外海镇选取古猿洲至舂米沙的西江河段,鹤山在三夹河,开平在三埠镇的潭江河段。过去斗龙,由大乡组织,乡绅主持。现在是各县体育委员会或乡镇政府组织。改革开放后,由于群众生活富裕,乡镇财政收入增多,华侨和港澳台同胞纷纷回乡观赏斗龙,解囊赞助,斗龙的奖品除传统的金猪、烧酒、奖杯、高标、匾额之外,另加摩托车、彩电、高级音响和奖金,大大剌激了斗龙的狂热。
入窦
斗龙之后,无论胜负,各乡(村)均设宴慰劳健儿,举行拜祭仪式。然后,大家同心协力把龙船抬到藏龙点埋藏起来,叫做“入窦”。至此,斗龙抢标才告一段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