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医生和教师的事业编制,直接后果是什么?

2024-11-08 20:27:18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首先,从职业发展来看。
可以不避讳地说,当前的最优秀的教师和医生都集中在高校和公立医院中。现行的教师和医生管理体制都有着严格的壁垒,地方为了保持自己的稳定和利益,是禁止教师和医生自由流动的。从社会层面来讲,限制了人才的自由流动不利于人才的发展成长,不利于总体水平的提高,但是不限制又会加剧地区间的差距,这是一个比较矛盾的问题。从个人层面来讲,限制流动会影响自身发展和水平的提高,会影响自身的利益,所以更希望取消编制,让人员实现自由流动,得到更好的职业发展。

其次,从收入分配来看。
高校教师和医院医生以前是事业单位编制人员,但是在此次事业单位改革中,打破编制,变成聘用制或者是备案制是高校和医院改革的趋势。其实对于这种改革,高校教师和医院医生总体来说是非常欢迎的。以前由于身份的限制,教师和医生不能做兼职,收入自然比不上公务员,但是改革后身份会有编制改成聘用制,所以兼职工作这些都是家常便饭,收入自然也不会少。而且改革后管理束缚等都没有现在严格,教师和医生只要能力突出收入绝对不会低。

最后,从各种保障来看。
两者取消编制后并没有什么后顾之忧,教师和医生专业性都非常强,靠的是专业技术吃饭,只要有技术,到哪里都能生存。加之现在的社会保障越来越完善,养老保险等已经基本实现全覆盖,事业单位和企业的养老保险基本实现并轨,退休后,都是差不多的收入,没有太多后顾之忧。

以后的教师就是凭能力吃饭,没有制度约束的这些教师也可以通过兼职等形式获得更高的薪酬。除了大学教师之外,医生这个岗位也在事业单位改革之中。其实取消编制并没有什么不好的,对于一些医院来说采用“多劳多得”的制度,能够极大地提高医生的工作积极性。而教师医生这个岗位也将正式迈入“金饭碗”之列。所以,在事业单位改革中,这两个职业人员并不希望保留事业编制也就比较正常了!

看到国家出台这样的政策,网友们是怎么说的呢?一起来看看。对于作为旁观者的老百姓来说,“铁饭碗”没了,其实是有人开心有人愁的。

有人表示很担心:

1.医院和学校两大民生工程千万不能走向市场化,后果不敢想。

2.主要是降低人民花钱问题,不要越改越贵,让老百姓少花钱才对。

有人表示这是好事儿:

1.如果这样,国家强盛有希望了。

2.好事好事,人人平等。

3.应该都搞聘用制,能者上不能者下,让更多人有机会。

回答(2):

医疗的说一下,我们这矿务局医院被收购了,同行的工资果然涨了不少,不过公立医院要是都去编制化的,有三个问题要解决。


第一,定位问题,是公益还是以营收为目的?现在公立医院是公益性的,对医生的价值是被压榨的,比如一个夜班我们医院是20块钱,我们看一个门诊是给医生提1块钱(地级市排名三甲);莆田系医院同等水平的劳动肯定赚的比公立医院同等职称和水平的高出数倍,但是多出来的钱是老板发善心么,肯定不是的,商人要追逐利益的,最后羊毛要出在羊身上。虽然医院的编制不是像老师那样全额开支,但是也是一部分补贴,假如编制取消,苦的还是就医群体。

第二,流动性,最优秀的医生必然在超一线城市,估计以后地市一级医院,很多微创手术都做不了,举个例子,新技术的学习需要成本,一个县级医院派出一名青年才俊去北京学习ESD(一种操作),学成归来有编制的羁绊有很大可能回归县医院服务县域人民;假设没有编制羁绊呢,自然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医院也不会傻,前人栽树,后人结果的事不会干,不出意外的话,大多数不会派人外出学习,即使外出学习,也会让医生自费,学习期间也不会有工资。最后结果可能是一线城市集中了最好的医疗资源,而三线以下城市是医疗的荒漠。


第三个问题就是医疗定价的问题,我国医疗定价比较低,药品,辅助检查,诊疗费用的定价权并不在医院。这个定价权到底怎么办。
欧美发达国家,拥有完善的比较完事的医保和商报制度,仍然还是公立+私营两条腿走路,现在医疗制度除了医生倒霉点,对患者还是相当不错的,全世界可能都找不到一个博士毕业的医生给你肠镜检查才收不到500块钱的医院了。医疗是一块大蛋糕,非常的大,要是有人想要这用蛋糕赚钱,十多亿人口不一定都需要网购,但是肯定都需要医院,一旦去除编制,下一步就是公立医院私有化,我想最后倒霉的还是真正需要就医的人群。

回答(3):

老师及医护人员的这些疑问,恰恰暴露出目前事业编制改革的问题所在:因为丧失了编制身份的老师及医护人员,很有可能被私人开的医院或学校可以更轻易的挖走,再以十倍或百倍的价格提供高端服务,而公立医院和学校,由平庸者提供平庸的、缺乏活力的服务,并随着与私立机构的差距拉大,公立机构逐渐失去追赶和竞争的期望(反正只要有点出息的都会去私立机构),整个公共服务系统彻底失去竞争意识,并进一步失去吸引人才的氛围。

医疗和教育是最不适合私有化的

医疗和教育是最不适合私有化的,私有化的效率高的前提是其市场属性,而市场属性的核心是价格与使用价值的均衡,医疗和教育,如何通过价格博弈?你会为了省下两万块钱把小命交给半吊子医生?你会为了省下几千块钱把孩子交给不着调的老师?医疗和教育,你不可能像普通商品那样考虑性价比,而是竭尽全力的谋求更好一点、更好一点的服务,因为其服务的差距哪怕只有一点,也会对未来形成重大影响!不愿意考虑性价比的服务就不具备商品属性,也就不适合市场化!

回答(4):

高校教师和医院医生以前是事业单位编制人员,但是在此次事业单位改革中,打破编制,变成聘用制或者是备案制是高校和医院改革的趋势。其实对于这种改革,高校教师和医院医生总体来说是非常欢迎的。以前由于身份的限制,教师和医生不能做兼职,收入自然比不上公务员,但是改革后身份会有编制改成聘用制,所以兼职工作这些都是家常便饭,收入自然也不会少。而且改革后管理束缚等都没有现在严格,教师和医生只要能力突出收入绝对不会低。
两者取消编制后并没有什么后顾之忧,教师和医生专业性都非常强,靠的是专业技术吃饭,只要有技术,到哪里都能生存。加之现在的社会保障越来越完善,养老保险等已经基本实现全覆盖,事业单位和企业的养老保险基本实现并轨,退休后,都是差不多的收入,没有太多后顾之忧。
以后的教师就是凭能力吃饭,没有制度约束的这些教师也可以通过兼职等形式获得更高的薪酬。除了大学教师之外,医生这个岗位也在事业单位改革之中。其实取消编制并没有什么不好的,对于一些医院来说采用“多劳多得”的制度,能够极大地提高医生的工作积极性。而教师医生这个岗位也将正式迈入“金饭碗”之列。所以,在事业单位改革中,这两个职业人员并不希望保留事业编制也就比较正常了!

回答(5):

医疗和教育是最不适合私有化的,私有化的效率高的前提是其市场属性,而市场属性的核心是价格与使用价值的均衡,医疗和教育,如何通过价格博弈?你会为了省下两万块钱把小命交给半吊子医生?你会为了省下几千块钱把孩子交给不着调的老师?医疗和教育,你不可能像普通商品那样考虑性价比,而是竭尽全力的谋求更好一点、更好一点的服务,因为其服务的差距哪怕只有一点,也会对未来形成重大影响!不愿意考虑性价比的服务就不具备商品属性,也就不适合市场化!

用钱来划分生命和子孙前途,这也是巨大的不公!公立医院或学校,你可以凭借“概率”让自己获得最优服务,当然你会说有钱人能有更多机会,但私立之后,你没钱就会完全失去任何机会!

有事业编制,对医疗和教育从业人员还有些吸引力,轻易不肯离开原单位,但现在,这个编制没了,必然促进人员流动,而流动的趋势以经济为动力,然后按照经济标准提供服务。

食盐私有,大家无非多花两三块钱,一些人稳定和安逸的赚取一些利润,对大家的生活影响不大,但医疗和教育,尤其教育,长期来说将构成社会分层的重要因素,影响会更为甚远!

这两个领域完全可以搞个“半市场化”

更大的问题是,这一措施一旦开启,根本没有回头的余地,私立医院和学校一旦开始建立,你根本没办法再弄成公立。医院私有化早就开始了,只是因为莆田系等野鸡医院的存在,让私立医院一直不受信任,但以后,恐怕会发展非常迅猛了。

▲医院私有化早就开始了,只是因为莆田系等野鸡玩意的存在,让私立医院一直不受信任,但以后,恐怕会发展非常迅猛了。

如果是普通领域,私有化或市场化都没有问题,但医疗和教育,太特殊了。

其实,这两个领域完全可以搞个“半市场化”,国家给从业人员一个兜底人头费,不用多,与当地收入平均水平为限即可,毕竟这两个领域都属于货真价实的知识分子,给个平均收入真的不多,然后给其单位一个最基本的运转费用,这样一来,人员和机构都算基本安顿了,剩下的,在核准的标准范围内收费,水平高的,适当多收点,到时候“客户”也就多一些,大家的福利也就好一大截了。这样大家都有积极性,水平差的大不了半死不活呆着,所耗费的也不过就是最基本的人头费和办公费,不会比半个乡政府更费钱,再说,人家也可以在公共防疫、小的疾病治理方面提供服务呢。

失去业务精英,平庸的人会更平庸

更大的问题是,这样的单位失去业务精英,本来平庸的人会更平庸,整个团队必然失去活力和进取心,反正定位就是按部就班的半死货,任何出彩的人,都是为别人做嫁衣,你做的越出色,单位越认为留不住你,从而放弃培养和促进,其他人,凑合就好。如果由注定平庸的人组成的团队运作,你觉得风气会如何?

写在最后:

医疗和教育不比其它领域,这两个领域都没办法提供标准服务,而是直接依赖优秀人才提供优质服务,不把优秀人才留在体系内尽可能多的为公众服务,而是把人赶出体系,为资本服务,真的无语了。不过小编还是要在这里强调一下,以免很多人误会,这里教育指的是高校哦,不包括九年义务教育,所以大家放心去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