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别林电影为什么有配乐没对话

2024-11-16 10:23:14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无声电影
又称“默片”。早期电影只有画面,影片本身不发出声音,剧中人物的说白通过动作、姿态以及插入字幕间接表达。拍摄和放映无声影片的运转速率为每秒16格画幅。无声电影时期,电影发展为纯视觉艺术,拍摄了《战舰波将金号》、《淘金记》等经典性影片。
无声电影时期,诞生了一大批电影艺术大师,梅里爱、格里菲斯、卓别林、爱森斯坦、勒内·克莱尔、茂瑙等,他们在电影创作实践中已经积累和完善了一套成熟的影像蒙太奇艺术。有声电影诞生初期,这些默片艺术大师对有声电影的出现产生过强烈的贬斥和抵触情绪。的确,早期有声电影在技术和艺术上的幼稚,曾对默片蒙太奇艺术的精妙产生过不良作用,但随着它在技术和艺术上不断发展、成熟,以不可阻挡的势头成为电影发展的方向,许多默片大师也开始尝试有声电影的创作。

回答(2):

不是因为技术原因。
当时那种电影称作“默片(或称无声电影、默剧)”
卓别林早期制作电影时 影音确实技术还不行,但后来随着技术的进步。完全可以制作有声电影。卓别林是出于一种艺术追求——他认为声音会破坏默片的艺术效果;或是一个人的偏执(就如辜鸿铭以偏执地 喜欢小脚来向时代的演化政权的更替表示抗议)——完全动用肢体语言来表达人物的喜怒哀乐。仍然只做无声电影。不过后期他也做出了一些让步:一些电影 已经出现收音机的声音了。

回答(3):

默片时代的影片放映时在荧幕的下方有乐队伴奏,以这个方式弥补无声的遗憾。现在在世界很多地方也经常会有这样方式的电影放映来怀旧。

回答(4):

卓别林就是要只求个人的表演,有些东西没有声音才有意义,才有表演个价值

回答(5):

简单说。
有技术原因,也有他个人的观念。
电影开始时都是无声电影,在卓别林后期有声电影才出现。
早期卓别林的作品因为是无声电影,所以不可能在电影中出现对白的声音,只能后期加入配乐、字幕;后来有声电影出现后,卓别林认为无声电影其实比有声电影更有魅力,所以对有声电影有抵触,继续着“默片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