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3的知识点总结有哪些?

2024-11-03 09:19:54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1. 内环境:由细胞外液(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构成的液体环境;

  2. 高等的多细胞动物,它们的体细胞只有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3. 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主要是: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4. 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内环境稳定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5.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主要调节机制;

  6. (多细胞)动物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它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组成;

  7. 兴奋: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8. 静息电位:外正内负;兴奋部位的电位:外负内正;

  9. 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

  10. 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因此兴态缺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

  11. 调节人和高等动物生理活动的高级中枢是大脑皮层;

  12. 激素调节: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调节;

  13. 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这种调节方式叫作反馈调节。分为正反馈调节和负反馈调节;

  14. 激素调节的特点:微量和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相关激素间具有协同作用或拮抗作用;

  15. 体液调节:激素等化学物质(除激素以外,还有其他调节因子,如CO2等),通过体液传送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

  16. 单细胞动物和一些多细胞低等动物只有体液调节;

  17. 动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常常同时受神经和体液的调节,但神经调节仍处于主导地位;

  18. 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

  19. 免疫系统的功能:防卫、监控和清除;

  20. 向光性实验发现:感受光刺激的银握部位在胚芽鞘尖端,而向光弯曲的部位在尖端下面的一段,向光的一侧生长素分布少,生长的慢,背光的一侧生长素分布多,生长的快;

  21. 植物激素: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

  22. 极性运输: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而不能反过来运输;

  23. 生长素的作用表现出两重性: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一般说,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24. 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在根本上是基因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上程序性表达的结果;

  25. 在没有受粉的雌蕊柱头上涂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可获得无子果实;

  26. 种群密度:种群在单位空间内的个体数。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27. 种群的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28. 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样方法、标志重捕法、抽样检测法、取样器取样进行采集、锋闭庆调查的方法;

  29. K值:在环境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

  30. “J”型增长的数学模型:Nt=N0λt。其中N0为该种群的起始数量,t为时间,Nt表示t年后该种群的数量,λ表示该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

  31. 群落: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32. 丰富度: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33. 种间关系包括:竞争、捕食、互利共生和寄生等;

  34. 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35. 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分为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回答(2):

  高中生物必修一、二、三基础知识检查清单
  必修一
  1、蛋白质的基本单位_氨基酸, 其基本组成元素是C、H、O、N
  2、氨基酸的结构通式:R 肽键:—NH—CO—
  |
  NH2—C—COOH
  |
  H
  3、肽键数=脱去的水分子数=_氨基酸数—肽链数
  4、多肽分子量=氨基酸分子量 x氨基酸数—x水分子数18
  5 、核酸种类DNA:和RNA;基本组成元素:C、H、O、N、P
  6、DNA的基本组成单位:脱氧核苷酸;RNA的基本组成单位:核糖核苷酸
  7、核苷酸的组成包括:1分子磷酸、1分子五碳糖、1分子含氮碱基。
  8、DNA主要存在于中细胞核,含有的碱基为A、G、C、T;
  RNA主要存在于中细胞质,含有的碱基为A、G、C、U;
  9、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是糖类,直接能源物质是ATP。
  10、葡萄糖、果糖、核糖属于单糖;
  蔗糖、麦芽糖、乳糖属于二糖;
  淀粉、纤维素、糖原属于多糖。
  11、脂质包括:脂肪、磷脂和固醇。
  12、大量元素:C、H、O、N、P、S、K、Ca、Mg(9种)
  微量元素:Fe、Mn、B、Zn、Cu、Mo(6种)
  基本元素:C、H、O、N(4种)
  最基本元素: C(1种)
  主要元素:C、H、O、N、P、S(6种)
  13、水在细胞中存在形式:自由水、结合水。
  14、细胞中含有最多的化合物:水。
  15、血红蛋白中的无机盐是:Fe2+,叶绿素中的无机盐是:Mg2+
  16、被多数学者接受的细胞膜模型叫流动镶嵌模型
  17、细胞膜的成分:蛋白质、脂质和少量糖类。细胞膜的基本骨架是磷脂双分子层。
  18、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流动性;功能特点是:具有选择透过性。
  19、具有双层膜的细胞器:线粒体、叶绿体;
  不具膜结构的细胞器:核糖体、中心体;
  有“动力车间”之称的细胞器是线粒体;
  有“养料制造车间”和“能量转换站”之称的是叶绿体;
  有“生产蛋白质的机器”之称的是核糖体;
  有“消化车间”之称的是溶酶体;
  存在于动物和某些低等植物体内、与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有关的细胞器是中心体。
  与植物细胞细胞壁形成有关、与动物细胞分泌蛋白质有关的细胞器是高尔基体。
  20、细胞核的结构包括:核膜、染色质和核仁。
  细胞核的功能:是遗传物质贮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21、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最主要的区别: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22、物质从高拆誉浓度到低浓宽姿度的跨膜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需要载体的运输方式是: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 需要消耗能量的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
  23、酶的化学本质: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24、酶的特性:高效性、专一性、作用条件温和。
  25、ATP的名称是三磷酸腺苷,结构式是:A—P~P~P。ATP是各项生命活动的直接
  能源,被称为能量“通货”。
  26、ATP与ADP相互转化的反应式:ATP 酶 ADP+ Pi + 能量
  27、动物细胞合成ATP,所需能量来自于作用呼吸;
  植物细胞合成ATP,所需能量来自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28、叶片中的色素包括两类: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前者又包括叶绿素a和叶绿素b
  ,后者包括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以上四种色素分布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
  29、叶绿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因此蓝紫光和红光的光合效率较高。
  30、光合作用的反应式:见必修一P 103
  31、光合作用释放出的氧气,其氧原子来自于水。
  32、在绿叶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无水乙醇作用是溶解色素,二氧化硅作用是使研磨充分,碳酸钙作用是防止色素受到破坏。
  33、层析液不能没及滤液细线,是为了防止滤液细线上的色素溶解到层析液中,导致实验失败。
  34、色素分离后的滤纸条上,色素带从上到下的顺序是: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
  35、光合作用包括两个阶慎御绝段:光反应和暗反应。前者的场所是类囊体薄膜,后者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
  36、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 H ]和ATP。
  37、有氧呼吸反应式:见必修一P 93
  38、无氧呼吸的两个反应式:见必修一P 95,
  39、有丝分裂的主要特征:染色体和纺锤体的出现,然后染色体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
  40、细胞分化的原因: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41、检测还原糖用斐林试剂,其由0.1g/ml的NaOH溶液和0.05g/ml的CuSO4溶液组成,与还原糖发生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使用时注意现配现用。
  42、鉴定生物组织中的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和苏丹Ⅳ染液。前者将脂肪染成橘黄色,后者染成红色。
  43、鉴定生物组织中的蛋白质可用双缩脲试剂。使用时先加NaOH溶液,后加2~3滴CuSO4溶液。反应生成紫色络合物。
  44、给染色体染色常用的染色剂是龙胆紫或醋酸洋红溶液。
  45、“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中,用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染色,DNA被染成绿色,RNA被染成红色。
  46、原生质层包括:细胞膜、液泡膜以及这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
  47、健那绿染液是专一性染线粒体的活细胞染料,可以使活细胞中线粒体呈现蓝绿色。
  48、在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运输和分泌过程中,有关的细胞器包括: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
  49、氨基酸形成肽链,要通过脱水缩合的方式。
  50、当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现象;当外界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时,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的复原现象。
  51、细胞膜和其他生物膜都是选择透过性(功能特点)膜。
  52、细胞有氧呼吸的场所包括: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53、有氧呼吸中,葡萄糖是第一阶段参与反应的,水是第二阶段参与反应的,氧气是第三阶段参与反应的。第三阶段释放的能量最多。
  54、细胞体积越大,其相对表面积越小,细胞的物质运输效率就越低。细胞的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限制了细胞的长大。
  55、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称为一个细胞周期。
  56、有丝分裂间期发生的主要变化是: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的合成。
  56、有丝分裂分裂期各阶段特点:
  前期的主要特点是:染色体、纺锤体出现,核膜、核仁消失;
  中期的主要特点是:染色体的着丝点整齐地排列在赤道板上;
  后期的主要特点是染色体的着丝点整齐地排列在赤道板上:;
  末期的主要特点是:染色体、纺锤体消失,核膜、核仁出现。
  57、酵母菌的异化作用类型是:兼性厌氧型
  58、检测酵母菌培养液中CO2的产生可用澄清石灰水,也可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 CO2可使后者由蓝色变绿色再变黄色。
  59、检测酒精的产生可用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该溶液与酒精发生化学反应,变成灰绿色。
  60、细胞有丝分裂的重要意义,是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
  61、植物细胞不同于动物细胞的结构,主要在于其有:细胞壁、叶绿体、液泡
  62、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叫做细胞分化。
  63、植物组织培养利用的原理是:细胞全能性。
  64、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叫细胞凋亡。
  65、人和动物细胞的染色体上本来就存在着与癌有关的基因:抑癌基因和原癌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