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与台湾最近距离只有72海里,
福州至基隆149海里,
厦门至高雄165海里,
厦门至基隆也仅222海里。
如果指台湾地区,不是指台湾本岛,厦门角屿至小金门的最近距离仅1000多米
简介:
台湾(Taiwan)位于中国大陆东南沿海的大陆架上,东临太平洋, 东北邻琉球群岛, 南界巴士海峡与菲律宾群岛相对,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总面积约3.6万平方千米,包括台湾岛及兰屿、绿岛、钓鱼岛等21个附属岛屿和澎湖列岛64个岛屿。台湾岛面积35882.6258平方千米,是中国第一大岛,7成为山地与丘陵,平原主要集中于西部沿海,地形海拔变化大。由于地处热带及亚热带气候之交界,自然景观与生态资源丰富多元。
原住民族(高山族)在17世纪汉族移入前即已在此定居;自明末清初始有较显著之福建南部和广东东部人民移垦,最终形成以汉族为主体的社会。南宋澎湖属福建路;元、明在澎湖设巡检司;明末被荷兰和西班牙侵占; 1662年郑成功收复;清代1684年置台湾府,属福建省,1885年建省; 1895年清政府以《马关条约》割让与日本; 1945年抗战胜利后光复;1949年国民党政府在内战失利中退守台湾,海峡两岸分治至今。
台湾自1960年代起推行出口导向型工业化战略,经济社会发展突飞猛进,缔造了举世瞩目的台湾经济奇迹, 名列亚洲四小龙之一,于1990年代跻身发达经济体之列。台湾制造业与高新技术产业发达,半导体、IT、通讯、电子精密制造等领域全球领先。
台湾文化以中华文化为主体,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原住民族的南岛文化亦有影响, 近现代又融合日本和欧美文化,呈现多元风貌。
历史文化:
1、语言文字
台湾现代标准汉语(“中华民国国语”)和繁体中文是台湾地区法律公文、学校教学、主要媒体通用的语言文字。
汉族方言主要有闽南民系使用的闽南语(台语、台湾话)和客家民系使用的客家语。此外马祖地区通行福州话(闽东语),金门县乌丘乡通行莆田话。台湾原住民族使用台湾南岛语群,但会使用母语的人口逐渐下降。
台湾最普及的外语是英语,为国民教育重要的课程之一。
2、宗教信仰
佛教、道教等中国传统宗教在台湾极为盛行且长期发展,西方常见的基督新教、天主教与伊斯兰教等宗教也拥有不少信众。
佛教、道教相互影响融合已不易区分。道教徒中混杂台湾民间信仰者应占大多数,妈祖、关圣帝君、保生大帝是台湾民间信仰的主要神祇。
儒家思想所规范的礼仪与哲学观被中国人视为组成家国与人际伦理的基础观念。儒家思想对台湾影响深远,中华民族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规范着台湾人的思想和言行。
3、民俗
台湾融合了明清时期移居的闽粤移民和二战后来台的外省人的民俗,堪称中国民俗文化的缩影。春节、端午节、中秋节是台湾的三大节日, 每逢元宵节、清明节、中元节、七夕节等传统节日,民间也有与大陆相同或类似特色的庆祝礼俗。此外尚有多项深具中华文化特色的民俗庆典,如迎妈祖、盐水蜂炮、平溪放天灯、东港烧王船、头城抢孤等。
台湾原住民族各族群有各具特色的传统岁时祭仪文化。
4、饮食
台湾饮食文化融合各地美食风格,台湾菜与闽南菜(还受福州菜影响)和广东潮汕潮州菜渊源深厚,也受客家菜、广州菜和日本料理的影响。
台湾菜有海鲜丰富、酱菜入菜、节令食补等特色,倾向自然原味,调味不求繁复,风格鲜香、清淡。炎热气候使一些酸甜开味的菜肴出现在台菜中。台菜素有“汤汤水水”之称,羹汤类菜肴广受欢迎。
台湾饮食文化中有著名的“小吃”文化,各式风味小吃云集的夜市是台湾庶民生活文化的代表之一,常见的小吃有蚵仔煎、炸鸡排、臭豆腐、盐酥鸡、生煎包、米血糕、蚵仔面线、甜不辣、卤肉饭、肉圆、担仔面、牛肉面、小笼包等。凤梨酥、牛轧糖等台湾特产的烘焙美食是知名的伴手礼。
茶是台湾民众的传统饮品。台湾全境皆产茶,名茶有冻顶乌龙茶、文山包种茶、东方美人茶和铁观音等。茶艺形式主要是功夫茶。泡沫红茶文化是台湾茶文化新的发展,代表性茶饮珍珠奶茶广受欢迎。
5、文学
日据时期在大陆“五四”新文学运动的影响和指导下产生和发展起了台湾新文学运动,赖和被誉为“台湾新文学之父”。 1949年后,胡适、林语堂、梁实秋等大陆文学家随国民党政府移居台湾。1950、60年代风行怀乡文学,代表作家有林海音(《城南旧事》)等。 同时西方现代文学也是文坛的重要力量,代表作家有白先勇(《台北人》)、王文兴(《家变》)等。 1960、70年代乡土文学思潮兴起,代表作家有钟肇政(《鲁冰花》)等。1960、70年代以后,柏杨、李敖、三毛、余光中、席慕蓉、龙应台、刘墉、古龙、琼瑶、林清玄、张晓风等作家陆续有重要作品问世。 21世纪初网络文学蔚然成风,代表作家有九把刀(《等一个人咖啡》)等。
6、美术
1950年代画坛主流是大陆来台的水墨画家与日据时期学院出身的西画家,绘画技巧较传统。1960年代起新生代画家引入西方抽象画等风格,美术风格走向西化。 1970年代乡土意识抬头后绘画题材再趋本土化。 解严后美术界生态多元自由,风格日益前卫。
7、戏剧
歌仔戏是台湾最主要的地方戏曲,也是中国地方戏曲剧种中唯一诞生于台湾的剧种。 战后早期官方大力扶持、推广京剧(平剧、国剧)等大陆剧种,同时歌仔戏、布袋戏等台湾本土剧种仍是庶民重要的娱乐方式。随着电视的出现布袋戏、歌仔戏讲求声光效果而重获重视。京剧与话剧融入创新元素,常以小剧场等形式表演,舞台剧表演成为极具活力的艺术活动。
8、音乐
台北“总统府”战后初期台语歌曲一度流行。民间香港的国语流行歌曲和欧美音乐传唱一时。1970年代清新的校园民谣风行,同时台语流行乐坛秀场文化盛行。1980年代讲究字正腔圆的国语老歌风靡亚洲,代表人物有邓丽君和费玉清。受西方摇滚乐的影响,民歌时期后罗大佑等将社会百态写成歌曲,同时李宗盛创作的情歌广受欢迎。1990年代以来台语歌曲风格愈多元活泼。解严后自由的创作与发展环境使台湾成为华语流行音乐的重要发展地,代表歌手及乐团有周杰伦、蔡依林、张惠妹、S.H.E、五月天等,也吸引其他地区的华人歌手来台发展,代表歌手有王力宏、孙燕姿、陶喆、林俊杰、蔡健雅、梁静茹等。
9、电影
战后台湾电影界在当局扶持下拍摄大量国语剧情片。台湾第一部国语影片是1949年的《阿里山风云》,主题曲《高山青》传唱至今。同时题材以民间故事为主的台语电影悄然兴起。
1960年代健康写实电影成为主流。 同时香港电影在台广受欢迎,影响到台湾电影的制作路线,爱情片、武侠片和功夫片成为主流。1962年台湾电影金马奖创立。 1970年代末以翻拍作家琼瑶的小说为主的爱情片掀起一阵潮流,主题曲大为流行。
1980年代《儿子的大玩偶》等影片开启了新电影风潮。解严后侯孝贤《悲情城市》、杨德昌《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等作品屡获殊荣。同时由于台湾电影表现手法大众多难理解,加之以美国电影为主的外国电影大举进入,台湾电影的环境与市场一度萎缩低迷。
1990年代起一些华人导演前往好莱坞发展,其中台湾导演李安凭借执导《卧虎藏龙》、《断背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等作品蜚声国际,三度获奥斯卡奖。
2008年魏德圣执导的《海角七号》以国际化商业路线揉合本土特色内容,在票房大获成功并获不少奖项后,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赛德克·巴莱》等叫好又叫座的台湾电影掀起国片复兴热潮。
10、体育
棒球在台湾是广受社会大众欢迎的体育项目[6],日据时期由日本引进台湾。“中华民国棒球协会”成立于1973年。中华职业棒球大联盟是台湾成立最早和唯一的职业棒球联盟。王建民是著名台湾旅美棒球选手。篮球也是台湾主力推广的运动项目。林书豪是NBA首位台湾裔球员。 在朱木炎和陈诗欣于2004年雅典奥运会夺得两枚跆拳道金牌后,台湾近几年也开始推广跆拳道。台湾经常获得竞赛佳绩的体育项目还有合球、高尔夫球、台球、羽毛球、举重、拔河、马拉松等。
台湾曾数度举办国际体育赛事,包括2009年高雄世界运动会、2009年台北听障奥运会和将举办的2017年台北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 以及每年一度的台北国际马拉松比赛等。
福建是大陆距离台湾最近的省。福建与台湾隔海相望,,台湾海峡是祖国大陆与台湾相联的纽带。福建与台湾最近距离只有72海里,福州至基隆149海里,厦门至高雄165海里,厦门至基隆也仅222海里。
如果指台湾地区,不是指台湾本岛,厦门角屿至小金门的最近距离仅1000多米。
台湾海峡离大陆多远?可不可以人工填海成陆地?能否修建跨海大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