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四声 zi三声 ming二声 di二声
“翟”字是个多音字:
一、翟 dí 1. 长尾山雉(野鸡)。2. 古代乐舞用的雉羽。3. 古同“狄”,称中国北方的民族。
二、翟 zhái 姓
在墨子的名字中,“翟”字读dí。
墨子(约前468年—前376)名翟,春秋末战国初鲁国人,出生于今山东省滕州市,是我国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军事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子出身低贱,一生中除著书立说和教授门徒外,还参加过一些政治活动。墨子有著作传世,较能代表墨子学说和思想的有《尚贤》、《兼爱》、《非攻》。学说思想主要包括:兼爱,非攻,天志明鬼,尚同尚贤,节用,生活上奉行“以自苦为极”。墨家在战国时是一个重要的学派,与儒家并称“显学”。
《墨子》由墨子和各代门徒逐渐增补而成,其内容广博,包括了政治、军事、哲学、伦理、逻辑、科技等方面,是研究墨子及其后学的重要史料。
墨子(约公元前468年~前376年),名翟,鲁国(今山东省滕州市)人,是我国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
墨子创立墨家学说,并有《墨子》一书传世。墨子是历史上唯一一个农民出身的哲学家、有重大影响力的人,墨家创始人。主要内容有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天志、明鬼、非命等项,以兼爱为核心,以节用、尚贤为支点。墨子在先秦时期创立了以几何学、物理学、光学为突出成就的一整套科学理论。墨学在当时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在当时的百家争鸣,有“非儒即墨”之称。墨子死后,墨家分为相里氏之墨、相夫氏之墨、邓陵氏之墨三个学派。
出身平民的墨子,是小工业者的代表,他自称“今翟上无君上之事,下无耕农之难”,可见,他属于当时的“士”阶层,但他又承认自己是“贱人”。墨子始终保持着劳动者的本色,甘于清贫,乐于奉献,具有相当丰富的生产工艺技能,可与当时的巧匠鲁班相比。
墨子主要在鲁国活动,又生活在孔门学说正盛的时期,所以他的思想学说处处和儒家有关系。他曾从师于儒者,学习孔子之术,称道《尚书》、《春秋》等儒家典籍,但后来他渐渐不满儒家“礼”的烦琐,最恨那些儒家一面不信鬼神,一面却讲究祭礼丧礼。他说:“不信鬼神,却要学祭礼,这不是没有客却行客礼吗?这不是没有鱼却下网吗?”
最终,他舍弃儒学,另立新说,聚徒讲学,形成了自己的墨家学派,成为儒家的主要反对派,也是先秦时代唯一能与孔子创立的儒家学派相抗衡的“世之显学”。
墨家与儒家的根本不同,在于两家的哲学方法和“逻辑”。儒家只注意行为的动机,不注意行为的效果,墨子的方法却恰与此相反,处处要问一个“为什么”。比如,造一所房子,墨子先要问为什么要造房子。知道了“为什么”,才能知道“怎样做”。知道房子的用处是“冬避寒焉,夏避暑焉,室以为男女之别”,才会知道该怎样布置构造,使其能避风雨寒暑、分别男女内外。
或许是因为出身的关系,墨子的思想总体而言,可以看成一种平民哲学。墨子在他的体系中,始终以下层的普通民众作为原点,进而衍生出其他。墨子以“耳目之实”的直接感觉经验作为认识的唯一来源,他认为,人的知识来源可分为三个方面,即闻知、说知和亲知。
在墨子看来,判断事物的有与无,不能凭个人的臆想,而要以大家所看到的和听到的为依据。对于学习得到的知识,不应当是简单地接受,而必须消化并融会贯通,使之成为自己的知识。因此,他强调要“循所闻而得其义”。这种把知识来源的三个方面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方法,使得墨子的认识论在我国古代哲学领域里独树一帜。
墨子精通手工技艺,可与当时的巧匠公输班(俗称鲁班)相比,墨子擅长防守城池,据说他制作守城器械的本领比公输班还要高明。他自称是“鄙人”,被人称为“布衣之士”。《史记》记载说墨子曾做过宋国大夫,墨子很可能是一个有相当文化知识,又比较接近工农小生产者的士。自诩说“上无君上之事,下无耕农之难”,是一个同情“农与工肆之人”的士人。墨子曾经从师于儒者,学习孔子之术,称道尧舜大禹,学习《诗》《书》《春秋》等儒家典籍。但后来逐渐对儒家繁琐礼乐感到厌烦,最终舍掉了儒学,形成自己的墨家学派。墨家是一个宣扬仁政的学派。在代表新型地主阶级利益的法家崛起以前,墨家是先秦和儒家相对立的最大的一个学派,并列“显学”。《韩非子·显学》记载:“世之显学,儒墨也。儒之所至,孔丘也;墨之所至,墨翟也。”
墨子一生的活动主要在两方面:一是广收弟子,积极宣传自己的学说;二是不遗余力的反对兼并战争。 墨家是一个有着严密组织和严密纪律的团体,最高领袖被称为“巨子”,墨家的成员都称为“墨者”,必须服从“巨子”的指导,听从指挥,可以“赴汤蹈火,死不旋踵”,意思是说至死也不旋转脚跟后退。
为宣传自己的主张,墨子广收门徒,一般的亲信弟子达到数百人之多,形成了声势浩大的墨家学派。墨子的行迹很广,东到齐、鲁,北到郑、卫,南到楚、越。
墨子先祖是宋国贵族目夷(今河南商丘人),曾到过鲁、卫、楚、齐等国,并打算到越国,但终未成行。其主要事迹有:阻止鲁阳文君攻郑,说服公输班而止楚攻宋。楚惠王打算以书社封墨子,越王也打算以吴之地方五百里以封墨子,但墨子都没有接受。宋昭公时曾做过宋大夫。但以后地位下降,接近劳动者。《墨子》一书,大部分是墨子的弟子或再传弟子对墨子言行记录的汇集。它是研究墨子思想的直接材料,其中《经上》《经下》《经说上》《经说下》《大取》《小取》等6篇,是后期墨家的著作。也有人认为《经上》《经下》两篇是墨子的著作。
墨子生于东鲁(今山东省滕州市),死后也葬于滕州。目前有西安、北京、上海、香港、山东和河南等地的诸多专家出版了21部专著认定墨子故里是滕州,并从七个方面论证墨子是滕州人,滕州大量的墨子遗迹也为此说提供了充分的史料依据。再加上滕州濒临微山湖畔,因此滕州市也被愈为——“墨子故里,江北水乡”!
2006年11月1日到4日,《墨攻》(《墨子攻略》)影片发行方西影华谊在山东滕州举行盛大的“寻访墨子、敬拜墨子的大型活动”,导演张之亮率众主创人员亲自前往墨子故里——滕州。随后,《墨攻》所有主创也11月中旬在北京、上海、深圳和香港等地举行盛大首映礼。
2008年5月16日,中国(滕州)首届国际墨子文化节暨第七届国际墨子鲁班学术研讨会在滕州成功举办。
墨子,名翟,读音:dí
墨子(公元前468 年—公元前376年),名翟(dí),华夏族,滕国人。他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也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墨子的先祖是宋人。墨子创立了墨家学说,墨家在先秦时期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墨子是历史上唯一一个农民出身的哲学家、有重大影响力的人。关于墨子生平事迹的史料,后由其弟子收集其语录,完成《墨子》一书传世。他提出了“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乐”、“节葬”、“节用”等观点。以兼爱为核心,以节用、尚贤为支点。墨子在先秦时期创立了以几何学、物理学、光学为突出成就的一整套科学理论。在当时的百家争鸣,有“非儒即墨”之称。墨子死后,墨家分为相里氏之墨、相夫氏之墨、邓陵氏之墨三个学派。
《墨子》一书是墨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对起言行的经济辑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