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山县隶属于安徽省六安市,隋文帝开皇元年(581年),始设霍山县(治所在今衡山镇)。霍山县位于安徽西部、大别山腹地、淮河一级支流淠河上游,距省城合肥120公里,105国道和商景高速南北穿境,318、209省道东西贯通,曾为鄂豫皖红色区域中心。县域面积2043平方公里,地貌特征为“七山一水一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人口36.6万,辖16个乡镇、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124个行政村、20个社区,是一个山区县、库区县和革命老区县。
一、霍山特色:
霍山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美,森林覆盖率达75.1%,素有“金山药岭名茶地、竹海桑园水电乡”之称。霍山是药材之乡,现有药园5万亩,为全国中医中药试点县,有“软黄金”之称的霍山石斛和断血流、天麻、茯苓、杜仲等名贵中药材;霍山是茶叶之乡,现有茶皮庆园13万亩,霍山黄芽早在唐朝就被奉为御用贡茶,今与黄山、黄梅戏并称“安徽三黄”;霍山是毛竹之乡,现有竹园45万亩,为江北毛竹第一大县,被国家林业局授予“中国竹子之乡”称号;霍山是蚕燃歼握桑之乡,现有桑园5万亩,是全省十大蚕桑基地县之一;霍山是水电之乡,水能资源蕴藏量22万千瓦,是全国农村电气化县,建有佛子岭、磨子潭、白莲崖三座大型水库和73座小水电站。
二、霍山特产:
1.霍山黄芽:霍山黄芽系散茶又称芽茶。开采期一般在谷雨前后二、三日采摘一芽一叶至一芽二叶初展。其炒制技术分为炒茶(杀青和做形)、初烘(摊放)、足火(摊放)和复火踩筒等过程。七十年代以来,"霍山黄芽"每年都特贡中央国家机关为办公用茶。90年获商业部农副产品优质奖、93年获安徽省科技进步四等奖、全国"七五"星火计划银奖、99年获第三届"中茶杯"名优茶评比一等奖。
2.茯苓:茯苓为多孔菌科的干燥菌核,呈类球形、椭圆形或不规则的块状,大小不一。外皮薄而粗糙,棕褐至黑褐色,有明显隆起的皱纹,表面偶见有白色菌丝。体重,质坚实,不易破裂,断面不平坦,显颗粒性,有的具裂隙;改槐外层淡棕色,饮片常加工为赤茯苓;内部白色,少数淡红色,饮片加工成白茯苓或称茯苓片。味淡,嚼之粘牙。
3.百合:霍山县漫水河地区种植的百合经过精致的加工,无任何的添加剂,使百合的独特风味和药用疗效得到了更好的保存与发展。百合富有维生素B1、B2、蛋白质、脂肪、糖份、果胶、还富有秋水仙碱,秋水仙胺等多种生物碱、钾、磷、钙等成分。
4.霍山灵芝:霍山灵芝是一种很名贵的药用食用菌,俗称“灵芝草霍山灵芝,古代称为长生不老的“仙草”。据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和有关资料记载,霍山灵芝除了对人类三大死因的癌症、脑溢血、心脏病确有显著疗效外,还可治疗肝炎、肝硬化、肾炎、肾盂肾炎、风湿性关节炎、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胃病、十二指肠溃疡,心脑血管疾病、心肌炎、神经衰弱、鼻炎、糖尿病、前列腺肥大、高山病、心悸、手足冰冷、高血压、低血压、湿疹、汗疹、寒症瘀血、尿急尿频、盗汗、脑震荡后遗症、失眠、痔疮、便血、盆腔炎、子宫内膜炎、宫颈糜烂、营养不良等症。
5.杜仲:杜仲又名扯丝皮、思仲、丝棉皮、玉丝皮,为杜仲科植物杜仲的树皮。本品属落叶乔木,树皮、叶、果折断后有银白色细丝。树皮灰色,小枝淡褐色或黄褐色,有皮孔,髓片状。叶互生,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长6~8cm,宽3~7.5cm,先端渐尖,基部圆或广楔形,边缘有锯齿,下面脉上有毛。花单性,异株,无花被,先叶开放,单生于新枝基部;雄花雄蕊5~10,花丝极短;雌花子房狭长,顶端有2叉状花柱。翅果扁薄,狭椭圆形,长约3.5cm。花期3~5月,果期7~9月。生于山地林中,或栽培。4~6月剥树皮,刮去粗皮,堆置“发汗”至内皮呈紫褐色,晒干。树皮板片状,少数为卷片,厚1~7mm。外表面淡棕色或灰褐色,有明显的皱纹或纵裂槽纹,较薄者未去粗皮,可见明显的皮孔;内表面暗紫色,光滑。质脆,折断面有细密、银白色、富弹性的橡胶丝相连。气微,味稍苦。杜仲含杜仲胶、杜仲甙、京尼平、有机酸、维生素C及微量生物碱。性温,味甘。补肝肾,强筋骨,安胎。用于肾虚腰痛、筋骨无力、妊娠漏血、胎动不安、高血压等。
6.天麻:天麻属兰科高等食菌植物,其地下块茎被历代本草列为上品。古医药书中对天麻神功奇效的记载很多,最早记载见于成书东汉末年的《神农本草经》:“杀鬼精物,蛊毒恶气,久服益气力,长阴肥健”,即指天麻可治疗脑神经疼痛,具有镇静安眠等作用。在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对天麻的食、药效作了较系统的概述:“赤箭辛,温,无毒。久服益气力,长阴肥健,轻身增年。利腰膝,强筋力,助阳气,补五劳七伤,通血脉,开窍,乃补肝养胆,为定风神药……服食无忌。”等。
7.霍山石斛:霍山石斛主产于大别山区的安徽省霍山县,属未进化的的气生兰科植物,大多生长在云雾缭绕的悬崖峭壁崖石缝隙间和参天古树上。由于其生长条件极为苛刻和长期无节制采集,产量很少只能作为国家、省、县的礼品,市场根本无法买到。1987年,国务院将其视作植物中的大熊猫,列为野生药材二级保护品种。近几年,霍山县委、政府加强了霍山石斛的管理,加大了霍山石斛基地的投入。使模拟霍山石斛生长环境的野生基地大幅度地增加,产品也有了少量供应市场。
三、霍山的习俗:
(一)生活习俗:
衣着发式:在服装穿着方面,改革开放以来变化很大。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期,人们的衣服面料都是以棉织品为主,此外有的确良、的卡等化纤品。男装主要是中山装、军干装、便装,女装有列宁装、翻领装,颜色多为灰、蓝、黑、黄。
日常饮食:过去霍山县在饮食结构上畈区和山区有较大差异。东北部畈区,水稻产量高,群众以米饭为主。同时,家禽家畜多,肉食丰富。但在西南山区农村,水稻产量低,一般常年以玉米、杂粮为主食,经常吃玉米糊、玉米粑、小麦发粑等。一户一年只养一头猪,几只禽,因此,肉食一般只能在逢年过节和招待重要客人时才能吃到,俗话说“养猪为过年,鸡蛋换油盐”。
居舍变化: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城镇居民基本居住在单位或街道分配的砖瓦结构平房。农村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后,农民收入增加,大部分农户对过去低矮潮湿的住房进行了改造。高大明亮的大三间或明三暗六的土墙瓦顶或砖木结构平房一度时兴。
(二)节日习俗:
春节:农历正月初一,每家清晨开门,必放爆竹,象征“开门大吉”。早餐后,出门拜年,有的选择吉神方位,以图吉利。当日忌泼水、扫地。
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城乡普遍兴吃元宵,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部分地方群众自发组织玩灯、舞龙、舞狮,或唱地方戏闹元宵。农村一些人家,还在傍晚上祖坟送灯。但到21世纪初,由于青年人大都外出,春节不归,人手缺乏,玩灯难以组织,春节期间只有城关附近几个乡镇玩灯。
花朝节:农历二月初二,据说是龙抬头的日子,一般不专门举行庆祝或祭祀活动。
清明节:在清明日,机关单位或学校都要举行祭扫烈士墓活动。民间要为本家先人坟包培土、清沟、烧纸、摆祭品、插纸标。祭祀活动多以各户进行,白20世纪90年代后,有的地方逐步发展成为宗族集体活动,全族男士结队而行,打着锣鼓,浩浩荡荡到祖坟前行祭祖大礼。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城乡都习惯吃粽子,亲戚之间互送绿豆糕,家家门头插艾。
七巧节: 农历七月初七,传说是牛郎织女鹊桥相会之日(也称女儿节)。民间没有专项纪念活动。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白天亲戚之间互赠月饼、配以烟酒、糖果等。有的在外务工、工作的亲人,也赶回家中,晚上共同吃饼赏月,故又称“团圆节”。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也是敬老节。机关单位一般要举行敬老活动,民间有吃糍粑、登高习俗。
腊八节:农历腊月初八,城乡都习惯用籼米、糯米、豆类、芝麻、肉丁、莲子、冰糖等混合煮粥,叫做吃“腊八粥”。此粥营养丰富,能强身健体。
小年:农历腊月二十四(有的是二十三)过小年,当日白天打扫烟尘,晚上以丰盛饭菜过小年,过去还要祭祖、送灶神,现已淡化。
大年(除夕):农历腊月最后一天过大年。民间在上午或傍晚要到祖先坟前焚香烧纸,谓之“辞坟”,城关多在住家附近烧香、纸。下午贴春联、门神,也有人家在上午贴。晚上在祭祖还年之后,燃放爆竹,全家老少齐聚一堂,关上大门,吃全年最丰盛的“年夜饭”。城关有的在饭店订餐,老人要给孩子包“压岁钱”,晚辈还要向长辈辞年。尔后有的观看电视春节联欢节目,有的打牌守岁,或串亲访友。在子夜零时,各家开大门放烟花爆竹,迎接新春到来。
四、方言俚语
霍山话属江淮方言,并有一些北方话的成分。其内部有差异,主要是西南部山区,如上土市、古佛堂、高山、太平一带,与湖北省英山县的方言比较接近。霍山话语法和普通话差别不大,只用不太方言气的词,当地人同外地说普通话的人通话没有什么困难。下面就虚词和句法两方面介绍方言语法的若干特点。
霍山隶属于安徽省六安市,要说特色可以用一句话概括,金山药岭茗茶纯渣地,竹海桑田水电乡。要说特产那就比较多了,霍山黄芽,霍山石斛,腊肉,蒿子粑粑,血豆腐,小河鱼,红灯笼等等。要说习俗做信悄,其实跟周边几个县好像坦和都差不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