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中的父与子》
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五年级上册
第六组的第一篇课文
。
课文讲述了有一年美国洛杉矶发生大地震时,
一位父亲冒
着危险,抱着坚定信念,不顾劝阻,历尽艰辛,经过
38
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
墟中救出儿子和同学的传奇故事。文章描写具体、情感真挚。
一个伟大的父亲
,
一个坚强的儿子!这是本文给我们展示的两个人物形象。
如何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体悟父爱的伟大?在反复研读课文后
,
我确定采用“形
象的感悟
、
情境的感染
、
心灵的感动
,
从而使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的思路来设计,完成这篇课文的教学任务。
为实现教学目标,
我把教学的重点定为:
①了解父亲不顾一切抢救儿子的过
程,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②体会这对父子的了不起。
教学的难点定为:
从课文对人物的外貌、
语言、
动作的具体描写中感受父与
子的了不起。
本课安排二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是:初读课文,
完成生字教
学。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是:体会父与子的了不起,指导感情朗读。
三、教法、学法:
wk_ad_begin({pid : 21});wk_ad_after(21, function(){$('.ad-hidden').hide();}, function(){$('.ad-hidden').show();});
采用“变序”的教学方法。
这篇课文的最后一段“这对了不起的父子
,
无比
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是对全文的一个总结和升华。在教学中,我是这样设
计的:在学生初读课文后,让他们找出课文的中心句,并抓住“了不起、无比幸
福”这些关键词
,
让学生在深入研读课文的过程中去解决问题。
在引导学生深入
阅读时,抓住关键词句,从而体会这对父子的“了不起”。特别是课文中描写这
对父子的外貌
、
语言
、
动作的词句
,
引导学生去想象
、
体验。
像“他挖了
8
小时,
12
小时,
24
小时,
36
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这些数字很明确地告诉我们,
这个过程是异常艰难的
,
是常人难以做到的,
反映的是父亲救孩子所克服的巨大
困难,体现的是父亲那执着的信念。通过对关键词句的品读、理解、体会,真正
让学生能通过“形象的感悟、情境的感染、心灵的感动,从而使语文的熏陶感染
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新课标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为了达成以上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理念,结合本组教材“父母之爱”这一专题,重点引导学生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描写,感受父子情深,通过创设情境、朗读品味、想象体验等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读中感悟。学生则通过多层次(如初读,细读,精读),多形式(如自由读,指名读,引读,分角色读)的朗读,以及圈点批注等方法自主体验,感受父与子的了不起,受到父子情深的感染。
紧扣课文出现的三次“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来组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