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物理题

2024-11-28 05:44:13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质子带正电荷 电子带负电荷 外层电子增加的一个来自原子核其过剩能量

下面是原理

原子核自发耗散其过剩能量使核电荷改变一个单位而质量数不改变的核衰变过程 。分为放出一个电子的β-衰变 、放出一个正电子的 β+ 衰变和俘获一个轨道电子的轨道电子

俘获(EC)3种类型,

X→ Y+e-+ve(β-衰变)

X→ Y+e++ve(β+衰变)

X+e-→ Y+ve(EC)

式中X和Y分别代表母核和子核;A和Z是母核质量数和电荷数;

e-、e+为电子和正电子,ve、ve为电子中微子和反电子中微子。

三种类型释放的衰变能分别为

Qβ-=(mx-mY)c2

Qβ+=(mx-mY-2me)c2,

QEC=(mx-mY)c2-wi

式中mX、mY分别为母核原子和子核原子的静质量;me为电子静质量;wi为轨道电子结合能;c为真空光速。

轨道电子俘获可俘获K层电子 ,称为K俘获 ;也可以俘获L层电子,称为L俘获。轨道电子俘获所形成的子核原子于缺少一个内层电子而处于激发态,可通过外层电子跃迁发射X射线标识谱或发射俄歇电子而退激。最初以为β-连衰变仅放出电子 ,实际测量发现,放出的电子能 量从零到 Qβ- 连续分布 ,曾困惑物理学家多年 。

1930年W.E.泡利提出β-衰变放出e-的同时还放出一个静质量为零、自旋为1/2的中性粒子 ,衰变能为电子和该粒子分享 ,该粒子后来被称为中微子 ,1952年以后被实验确凿证实。

β衰变属于弱相互作用 。1956 年李政道和杨振宁提出弱相互作用过程宇称不守恒,第二年吴健雄等人利用极化核60Co的β衰变实验首次证实了宇称不守恒 。这一发现不仅促进了β衰变本身的研究,也促进了粒子物理的发展。
在β衰变过程当中,放射性原子核通过发射电子和中微子转变为另一种核,产物中的电子就被称为β粒子。在正β衰变中,原子核内一个质子转变为一个中子,同时释放一个正电子,在“负β衰变”中,原子核内一个中子转变为一个质子,同时释放一个电子,即β粒子。

回答(2):

质子带正电荷 电子带负电荷 外层电子增加的一个来自原子核其过剩能量

下面是原理

原子核自发耗散其过剩能量使核电荷改变一个单位而质量数不改变的核衰变过程 。分为放出一个电子的β-衰变 、放出一个正电子的 β+ 衰变和俘获一个轨道电子的轨道电子

俘获(EC)3种类型,

X→ Y+e-+ve(β-衰变)

X→ Y+e++ve(β+衰变)

X+e-→ Y+ve(EC)

式中X和Y分别代表母核和子核;A和Z是母核质量数和电荷数;

e-、e+为电子和正电子,ve、ve为电子中微子和反电子中微子。

三种类型释放的衰变能分别为

Qβ-=(mx-mY)c2

Qβ+=(mx-mY-2me)c2,

QEC=(mx-mY)c2-wi

式中mX、mY分别为母核原子和子核原子的静质量;me为电子静质量;wi为轨道电子结合能;c为真空光速。

轨道电子俘获可俘获K层电子 ,称为K俘获 ;也可以俘获L层电子,称为L俘获。轨道电子俘获所形成的子核原子于缺少一个内层电子而处于激发态,可通过外层电子跃迁发射X射线标识谱或发射俄歇电子而退激。最初以为β-连衰变仅放出电子 ,实际测量发现,放出的电子能 量从零到 Qβ- 连续分布 ,曾困惑物理学家多年 。

1930年W.E.泡利提出β-衰变放出e-的同时还放出一个静质量为零、自旋为1/2的中性粒子 ,衰变能为电子和该粒子分享 ,该粒子后来被称为中微子 ,1952年以后被实验确凿证实。

β衰变属于弱相互作用 。1956 年李政道和杨振宁提出弱相互作用过程宇称不守恒,第二年吴健雄等人利用极化核60Co的β衰变实验首次证实了宇称不守恒 。这一发现不仅促进了β衰变本身的研究,也促进了粒子物理的发展。

回答(3):

在β衰变过程当中,放射性原子核通过发射电子和中微子转变为另一种核,产物中的电子就被称为β粒子。在正β衰变中,原子核内一个质子转变为一个中子,同时释放一个正电子,在“负β衰变”中,原子核内一个中子转变为一个质子,同时释放一个电子,即β粒子。

回答(4):

质子的相对质量为1.007.中子的相对质量为1.008.所以本来中子的质量就大于质子。而且中子显中性。所以中子变为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是合理的。既满足质能守恒定律,也满足电荷守恒定律。

回答(5):

从中子那来,衰变成质子和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