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结肠癌的病理报告!请帮我分析一下。

2024-11-08 03:52:49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大肠癌包括结肠癌、直肠癌和肛管癌,其中以直肠癌最多见。大肠癌的扩散途径有:
①局部扩散:先是肠壁内扩散,侵犯肌层后易发生血行转移,还可以侵袭肠周围的器官,如膀胱、子宫、前列腺、小肠、胃、肝、胰等。
②结肠癌淋巴道转移。
③血道转移:多转移至肝、肺、骨、脑、卵巢,极少数会转移至肾上腺和肾脏。
④癌细胞脱落种植在腹膜和盆腔形成结节。
大肠癌首先要注意的是肛门出现的症状。大部分患者在排便时感觉到肛门深处疼痛,或有异常感,或觉得排便困难,经常有残便感,且频频产生便意等。此外,排便习惯也会改变,腹泻或便秘,或腹泻、便秘交替出现,时有里急后重、肛门坠痛,并有腹部隐痛。病久则出现慢性不完全性机械性肠梗阻的表现,先腹部不适、腹胀,然后出现阵发性腹痛、肠鸣亢进、便秘或粪便变细以致排气排便停止。晚期会出现腹部包块、贫血、发热、全身无力、消瘦等症状。到后期会引起局部侵袭,出现骶部疼痛;穿孔时会发生急性腹膜炎,腹部脓肿。
诊断:
肛门直肠手指检查可以了解直肠情况。大便隐血试验可作为没有症状的人群中筛选普查使用。应用乙状结肠镜可以观察距肛门缘25厘米以内的大肠癌。25厘米以上的结肠可以用导光纤维结肠镜检查,钡灌肠X线检查,对乙状结肠中段以上的癌瘤是必要的检查方法。癌胚抗原(CEA)检查,可用于辅助诊断、监视复发、疗效观察等方面。
治疗:
大肠癌的治疗,最有效的治疗手段是手术切除。不能作根治术者,争取作姑息性切除术或减状手术。早期大肠癌术后,主张服中药治疗。对Ⅱ、Ⅲ期大肠癌患者术后还要进行化疗、中药治疗,以防复发和转移。直肠癌根治术前、术中、术后都可选择放射治疗,对于术后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如骨、肝、肺、脑转移),也可有选择地采用放疗,以求缓解症状(如疼痛等),延长寿命。
预防:
为了预防大肠癌,城市居民每天的脂肪消耗量应该控制在60克左右,正常人每人每天蔬菜的摄入量应该在250克以上。大肠腺瘤是肠道的良性肿瘤,但是容易发生癌变,一旦发生大肠腺癌,应该及时手术切除。应该积极防治血吸虫。

参考资料:
‘大 肠 癌’的致病因素及预防
大肠癌的病因是什么
大肠癌的病因问题同其他恶性肿瘤一样,至今还不完全清楚,但已注意一些与大肠癌发生有关的因素。现在认为,在大肠癌的病因学中,饮食的成份占有重要的作用。象平时多摄入高脂肪、高蛋白、低纤维食物的人,其大肠癌的发病率通常较高。这可能是因为高营养而少消化残渣的食物不利于排便,食物在肠管内停留的时间过长,从而可以使食物中的致癌物质长时间的刺激肠粘膜。此外,大肠的炎症如溃疡性结肠炎,大肠腺瘤和遗传因素与本病的发生也有一定的关系。
怎样预防大肠癌
预防大肠癌的重要方法是消除已知道的可能发生癌的因素。
⑴合理安排饮食、多吃水果、新鲜蔬菜等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及粗纤维的食物、少食入高脂肪、高蛋白的食物。
⑵积极治疗已患的大肠疾病如溃疡性结肠炎、肠腺瘤等。
⑶如有大肠癌的高危因素存在,如家族性结肠癌或息肉病、家族性多发性自肉、溃疡性结肠炎、应定期去医院咨询或检查,以便掌握自己的身体状况。
预防大肠癌应意哪些方面?
(1)改进饮食习惯。合理安排每日饮食,多吃新鲜水果、蔬菜等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及粗纤维的食物,适当增加主食中粗粮、杂粮的比例,不宜过细过精。改变以肉类及高蛋白食物为主食的习惯。少吃高脂肪性食物,特别是要控制动物性脂肪的摄入。因为高脂肪、高动物类蛋白饮食一方面刺激胆汁分泌,肠道内胆汁量增加,胆汁中主要含有胆酸和胆固醇,故粪便中胆酸和胆固醇含量增多;另一方面,该类饮食可导致大肠腔内内容物(俗称粪汁)中梭形芽孢杆菌生长活跃,该种细菌是一种厌氧杆菌,该类细菌含有丰富的7-?一脱羟基化酶,它作用于胆酸和胆固醇,形成可致癌的非饱和多环烃类物质。故高脂肪、高蛋白、低纤维饮食所产生的致癌物质多,作用于大肠时间长,必然导致大肠癌的发生率增加。
(2)积极防治肠道疾病。如各种息肉、慢性肠炎(包括溃疡性结肠炎)、血吸虫病、慢性痢疾等。对于肠道息肉更应及早处理。大肠息肉分为五大类,即腺瘤性息肉、化生性息肉、炎症性息肉、错构瘤性息肉及其他等,其中腺瘤性息肉是真性肿瘤性息肉,是一种大肠癌癌前病变,所以当发现大肠内有腺瘤时,就应进行治疗,摘除腺瘤并进行病理学检查,希望有良性腺瘤阶段予以摘除,以防大肠癌。如果不予以早期治疗,绝大多数会变成大肠癌,预后是不良的。另外,应积极治疗习惯性便秘,注意保持大便通畅。
(3)对大肠癌的高危人群,如40岁以上男性,家族性多发性肠息肉患者,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慢性血吸虫病患者及有大肠癌家族史的人应定期检查,警惕大肠癌的警号及早期症状,如大便习惯改变,腹泻、便秘交替,大便带血或黑便,大便形状变扁变细等。

大肠癌的发生与哪些因素有关?�
大肠癌包括结肠癌与直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本病以男性较多见,男女之比约1.65∶1,发病年龄约75%在31~60岁,发病高峰在45岁左右,但30岁以下的青年型大肠癌并不少见。本病在我国的发病特点为:大肠癌的发病年龄比欧美约提前10年,且青年型大肠癌比欧美多见;大肠癌常见于结肠下段,国内所见约近半数位于直肠,比欧美直肠癌的发生率为高。
大肠癌的病因尚未明确,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1)饮食因素:大肠癌的发病情况在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差异很大,一般认为高脂食谱与食物纤维不足是主要发病原因。高脂肪饮食,特别是含有饱和脂肪酸的饮食,食后使肠内的胆酸、胆固醇量增加,在肠道细菌的作用下,此两者的代谢产物可能为大肠癌的致病物质。食物纤维(如纤维素、果胶、半纤维、木质素等)能稀释肠内残留物,增加粪便量,使粪从肠道排空加快,减少致癌物质和大肠粘膜接触的机会,故进食富含纤维的食物可减少大肠癌的发病机会。
(2)结肠息肉:据统计,大肠癌的发病率在有结肠息肉者高出无结肠息肉者约5倍。结肠息肉主要为管状腺瘤与乳头状腺瘤( 亦称绒毛状腺瘤)。组织病理学证实,结肠腺瘤可癌变,尤其是后者的癌变率可达40%~50% ,家族性多发性结肠息肉病,癌变发生率更高。
(3)慢性大肠炎症:溃疡性结肠炎的大肠癌发生率高于正常人群5~10倍,慢性细菌性痢疾、慢性阿米巴肠病以及克隆病发生大肠癌者比同年龄对照人群高。据认为,在炎症增生的过程中,常可形成炎性息肉,进而发生癌变,但所需时间较长,比结肠息肉的大肠癌发生率为低。女性生殖系癌经放射治疗后,常引起放射性直肠结肠炎,少数可发生癌变。慢性血吸虫病,因肠壁虫卵沉积与毒素刺激,可能导致肠粘膜慢性溃疡、上皮增生、炎性息肉形成,进而引起癌变。
(4)其他因素:亚硝胺类化合物,可能是大肠癌的致病因素之一。钼是硝酸还原酶作用中不可缺少的成分,当土壤中钼含量减少或缺乏时,可使植物中的硝酸盐积聚,硝酸盐是形成亚硝胺的前身。原发性与获得性免疫缺陷症也能成为本病的致病因素。

大肠癌的形态有哪几种?
大肠癌大体形态有:
(1)隆起型(又称息肉型) :较多见,癌个体大,质软,又称髓样癌。肿瘤的主体向肠腔内突出,呈结节状、息肉状或菜花样隆起,表面可有糜烂与小溃疡,易溃烂出血。癌体境界清楚,有的有蒂。好发于结肠任何部位,但多发于右半结肠,特别是盲肠。
(2)单纯溃疡型:癌体一般较小,癌体早期则出现糜烂坏死,形成溃疡,边缘有结节状周堤,其周围无明显浸润,溃疡底可深达肌层,甚可穿透肠壁侵入邻近器官和组织,并易引起出血。
(3)浸润溃疡型:系在隆起的癌体上有坏死与溃疡,癌肿多沿肠壁浸润,形成环形狭窄。
第(2)、(3)两型均为溃疡型,最常见,可见于结肠各段,但以下段结肠与直肠多见。
(4)弥漫浸润型:又称硬癌,较少见。肿瘤向肠壁各层弥漫浸润,伴纤维组织异常增生,肠壁增厚,并形成环形狭窄。本型易引起肠梗阻,好发于直肠、乙状结肠及直肠。

大肠癌的转移途径有哪几种?
大肠癌的转移途径包括以下3种:
(1)直接蔓延:肠壁的癌浸润可直接蔓延到邻近组织或器官,如膀胱、子宫、输尿管、小肠、肠系膜、腹膜及腹膜后等处,并可形成直肠�膀胱瘘和胃�结肠瘘。脱落的癌细胞可种植到所接触的组织,如直肠膀胱窝或直肠子宫陷窝、手术后的肠吻合处或皮肤切口等处。
(2)淋巴转移:先转移至结肠旁淋巴结,再至肠系膜血管周围淋巴结及肠系膜根部淋巴结,晚期也可能转移到腹股沟、直肠前凹或锁骨上淋巴结。淋巴结转移不一定呈连续性,可为跳跃式。因此,手术中应广泛清扫有关部位的淋巴结,以减少手术后复发的机会。
(3)血行播散:癌栓易通过门静脉转移到肝脏,亦可经体循环转移到肺、脑、肾上腺及骨骼等处。

大肠癌的临床表现如何?
大肠癌起病隐匿,早期症状不明显,随着癌肿的增大与继发病变的发生才出现症状,其主要症状有:
(1)排便习惯与粪便性状的改变:常以血便为突出表现,或有痢疾样脓血便、里急后重,系因结肠下段或直肠癌肿糜烂坏死造成。有时表现为顽固性便秘,大便形状变细,则由大肠远端癌肿引起的肠腔狭窄所致。也可表现为腹泻与糊状大便,或腹泻与便秘交替,粪质无明显粘液脓血,多因癌肿位于结肠上段,瘤体表面糜烂、炎症而导致的肠功能紊乱所致。
(2)腹痛:癌肿常有糜烂、坏死与继发感染,而使相应的肠段蠕动增加,肠曲痉挛,多可引起不同性质与程度的腹痛,一般见于右侧大肠癌,表现为右腹钝痛,或同时涉及右上腹、中上腹;因胃结肠反射加强,可出现餐后腹痛。左半结肠肠腔不如右半结肠肠腔宽大,乙状结肠肠腔狭小且与直肠形成锐角,而粪便在左半结肠已成形,因此左半结肠癌容易引起慢性进行性肠梗阻,见腹绞痛,伴有腹胀、肠鸣音亢进与肠型。晚期病人因有腹膜后转移,浸润腰骶神经丛,常有腰骶部持续性疼痛。
(3)腹部肿块:肿块质坚硬,大小不等,表面呈结节感,一般可以推动,到后期则固定不移,合并继发感染时可有压痛。癌肿多见于右侧腹,是右侧大肠癌的表现之一,肿块位置的高低取决于癌肿的部位,盲肠、升结肠、结肠肝曲癌的肿块分别位于右下、右中、右上腹,横结肠癌的肿块可在脐周扪到。腹部肿块提示为体积较大的息肉型癌肿或已有肠周围器官转移。
(4)直肠病变:直肠指诊可扪及肠腔内菜花状硬块,或边缘隆起、中心凹陷的溃疡,或肠腔环状狭窄,指套常染有脓血。大肠癌位于直肠者约占半数,而绝大部分直肠癌可在直肠指诊时触及,所以,直肠指诊是早期发现直肠癌的重要检查手段,不可忽视。
(5)全身症状:有贫血、消瘦、发热、黄疸、腹水以及恶病质等。

大肠癌常用的检查方法有哪些?
本病强调早期诊断。对中年或中年以上的患者(尤其是家族中有癌症或有肠息肉者),凡近期出现原因不明的血便或排便习惯的改变,或原因不明的缺铁性贫血时,应该首先考虑到本病的可能,必须不失时机地进行各项检查。
(1)粪便检查:粪便隐血试验对本病的诊断虽无特异性,但方法简便易行,可作为普查筛选手段,或可提供早期诊断的线索。
(2)直肠指诊:我国下段直肠癌远比国外多见,占直肠癌的77.5%,因此绝大部分直肠癌可在直肠指诊时触及。
(3)乙状结肠镜检查:国内77.7%的大肠癌发生在直肠和乙状结肠,常用的乙状结肠镜管长30cm,可直接发现肛管、直肠和乙状结肠中段以下的肿瘤。
(4)钡灌肠X线检查:病变在乙状结肠上段或更高位置者,须进行X线钡剂灌肠检查。普通钡灌肠X线检查对较小的大肠癌容易漏诊,最好采用气钡双重造影,可提高放射学诊断的正确率,并显示癌肿的部位与范围。
(5)纤维结肠镜检查:可清晰地观察全部结肠,并可在直视下钳取可疑病变进行病理学检查,有利于早期及微小结肠癌的发现与癌的确诊,进一步提高了本病的诊断正确率,是大肠癌最重要的检查手段。
(6)血清癌胚抗原(CEA)测定:在大肠癌患者血清中,可以检测到癌胚抗原(CEA),这是一种糖蛋白,常出现于恶性肿瘤患者血清中,并非大肠癌的特异相关抗原,故血清CEA测定对本病的诊断不具有特异性。但用放射免疫法检测CEA,作定量动态观察,对判断大肠癌的手术效果与监测术后复发有一定意义。如大肠癌经手术将肿瘤完全切除后,血清CEA则逐渐下降;若复发,又可再度升高。
(7)其他检查:直肠内超声扫描可清晰显示直肠肿块范围、大小、深度及周围组织情况,并可分辨直肠壁各层的微细结构,检查方法简单,可迅速提供图像,对选择手术方式、术后随访有一定帮助。CT检查对了解肿瘤肠管外浸润程度以及有无淋巴结或肝脏转移有重要意义,对直肠癌复发的诊断较为准确。

大肠癌如何治疗?�
大肠癌的治疗关键在于早期发现和早期诊断。
(1)外科治疗:大肠癌的唯一根治方法是早期切除癌肿。探查中如发现已有癌转移,但病变肠曲尚可游离时,原则上即应将大肠癌切除,以免日后发生肠梗阻;另一方面,癌肿常有糜烂、渗血或伴有继发感染,切除后能使全身情况获得改善。对有广泛癌转移者,如病变肠段已不能切除,则应进行造瘘或捷径等姑息手术。
(2)化学药物治疗:大肠癌根治术后,仍有约50%病例复发和转移,主要是手术前未能发现隐匿转移灶或术中未能将病灶完全切除。因此在剖腹手术前,先进行肿瘤肠腔内化疗或直肠癌术前灌肠给药,可阻止癌细胞扩散,杀伤和消灭癌细胞。术后继续化疗,有可能提高根治术后的5年生存率。
大肠癌的化疗以5-氟尿嘧啶为首选药物。一般用静脉注射,可给12~15mg/kg,每日一次,共5天,以后剂量减半,隔日一次,直至明显的毒性症状如呕吐、腹泻等出现,以总量达8~10g为一疗程。本法反应稍轻,适用于门诊治疗。有肝脏转移者,可每日予5-氟尿嘧啶150~300mg,分次口服,总量约10~15g,比静脉用药的疗效差。目前多主张联合化疗,但尚无成熟方案。有人建议MFC方案,即:5-氟尿嘧啶500mg,丝裂霉素4mg,阿糖胞苷50mg,联合应用,第1~2周,每周静脉注射2次,以后每周1次,共8~10次为一疗程。化疗的毒性症状除胃肠道反应外,还可见骨髓抑制,须密切观察。此外,目前常用的化疗药物还有呋喃氟尿嘧啶、优福定、环磷酰胺、双氯乙亚硝脲、环己亚硝脲及甲环亚硝脲等。
(3)放射治疗:疗效尚不满意,有人认为:①术前放疗
2.栏目归属:消化系统疾病→一般疾病→生理健康→中国心理热线 主持:郭卜乐 相关:身体奥秘||预防疾病||家庭护理

回答(2):

病人分期为ⅢC,美国2000年Ⅲ期结直肠癌5年生存率为65.5,国内没找到相应资料。

化疗会加速癌细胞生长???我按照你的说法搜了下,
-----------------------------------------
美国人终于承认手术或放化疗后癌细胞反而加速扩散......!
2007年4月10日,《深圳特区报》A14版以标题〈专家找出刺激癌细胞扩散物质〉为题报道了为什么手术及放化疗方法治疗癌症是失败的,而且以手术及放化疗治疗癌症后,癌细胞反而加速扩散。原文如下:

科学家一项最近研究发现,有些癌症患者在接受手术、化疗或放疗后,癌细胞反而加速扩散,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是人体一种名为TGF-be-ta物质。因此,控制TGF-be-ta物质在人体内的含量,才是治愈癌症的关键。

路透社报道,来自美国田纳西州范德比尔特大学的研究人员在老鼠身上试验发现,患有乳腺癌的老鼠在服用化疗物质“阿霉素”或接受放疗后,体内的TGF-be-ta物质含量提高,刺激癌细胞向肺部转移。而使用某种抗体抑制它们体内的TGF-be-ta含量则能够遏制癌细胞扩散。

是不是指的这个?
碰巧我对TGF-β这方面略有了解。
TGF-β1在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双向调节作用,既有抑癌作用也可以促进肿瘤进展。
这个转变的过程涉及多个基因及信号转导通路的改变,目前有很多问题尚在研究中。

术后化疗是为了消灭手术无法消灭的微小转移灶。3期结肠癌的生存期获益是明显大于其化疗副作用的。

回答(3):

低分化腺癌是恶性度很高的。而且看报告已经转移和浸润周围组织,应该是晚期了。
做化疗是常规的治疗手段,治疗的效果和愈后和很多因素有关。癌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程度、营养、身体状况、精神意志、和病人的心态都有很大关系。
一般像你父亲这样的情况半年生存率不足60%。(在做化疗的情况下)
记住所有的事情都不是绝对的,信心是最好的药物。
希望能帮到你。好运!

回答(4):

虽然我不知道,但我也希望你的父亲早日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