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的成长故事和名人名言

谁有名人的成长故事和名人名言
2024-11-08 20:46:25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北岛的诗《一切》
一切都是命运/一切都是烟云/一切都是没有结局的开始/一切都是稍纵即逝的追寻/一切欢乐都没有微笑/一切苦难都没有泪痕/一切言语都是重复/一切交往都是初逢/一切爱情都在心中/一切往事都在梦中/一切希望都带着注释/一切信仰都带着呻吟/一切爆发都有片刻的宁静/一切死亡都有冗长的回声。
2.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3.钱钟书《围城》中的话:“因为大学里理科学生瞧不起文科学生,外国语文系学生瞧不起中国文学系学生,中国文学系学生瞧不起哲学系学生,哲学系学生瞧不起社会学系学生,社会学系学生瞧不起教育系学生,教育系学生没有谁可以给他们瞧不起了,只能瞧不起本系的先生。”
4.在纪念王小波的文中,有一句话:“那些连王小波的随笔都没有读过的人,一定是错过了。”
5.约翰·布雷恩有一个观点:“如果一本书不能被大声朗诵出来的话,它就不是一本好书。”
6.《南方周末》的信奉是:“总有一种情感会让你泪流满面。”
7.那些浑然天成之作,其实是“成如容易却艰辛”的。尽管放翁有诗云:“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但这偶一得之,是以丰厚的积累为条件的。我们今天仍然能从庄子的散文、陶潜的诗、李煜的词、蒙田的随笔、托尔斯泰的小说、莎士比亚的戏剧……这些不朽的文字中去感受作者的思想与情怀。既然文字的奇迹可以变为生命的奇迹,那么,文字的永恒也就会变作精神的永恒。
8.德雷莎修女说:“我们无法在人间做大事,我们只能用大爱来做小事。”
9.卢梭说:“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有爱好学问的兴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
10.《学记》中说:“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1.学会质疑与独立思考——不轻信、不盲从、不唯书、不唯上,一切放在理性的天平上来考量。
12.自由社会、民主社会、多元社会、开放社会、法治社会,这些词语几乎是同义词。在这样的社会,人人享有广泛的人权;人人享有平等之权利;人的尊严受到高度的尊重。
13.阿克顿勋爵有句名言:“任何权力都会产生腐败,绝对的权力产生绝对的腐败。”
14.英国戴维·赫尔德《民主的模式》中的名句:“民主的思想是重要的,因为它不仅体现了自由、平等和公正等诸多价值中的一种价值,而且它是可以联系和协调相互竞争的既有问题的一种价值。”
15.政治学家韦伯认为,落后民族从根本上说,是一个“非政治的民族”,亦即由于缺乏一套能够使全体国民都参与其中的政治过程和政治机制,大多数国民并不生活在本国政治之中。
16.鲁迅先生在《华盖集续编·学界的三魂》中说:“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它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
17.乔拉德在《健康人格》中说:“健康人格意味着人把自己看作是一个人,一个拥有自由和责任的人,而不是一个感情冲动的消极工具或他人所期望的人。对他人方面,健康人格也把他人看作是一个人,而不是物或工具。”
18.受过教育的人,是这样一个人:他(她)严正而又宽容,深邃而又单纯,执著而又潇洒,真诚而又练达;他(她)勤勉而又从容,刚毅而又柔情,豪迈而又儒雅,平实而又追索。
19.知识改变命运,教育成就未来。
20.良好的人文环境:宽松、宽厚、宽容;温情、温暖、温馨;自主、自由、自信;成长、成功、成人。
21.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能和其他有个性的人和谐相处,小人则表面一致,而背后各行其是,各怀鬼胎。
22.古人语:“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23.多一点个性的张扬,少一点自我贬抑;多一点自信与自尊,少一点自轻与自贱;多一点自我判断、自主选择、自主承担,少一点奴性和曲意逢迎。
24.自主性有三个特征:独立作出判断,批判地反思这些判断的倾向,以及依据这些独立的、反思的判断将信念与行为整合起来的倾向。(英国学者迪尔登《自主性智育》)
25.爱因斯坦说:“我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才能,我只不过是喜欢寻根问底地追究问题罢了。”
26.瑞典病理学家非克说:“人类的历史即是疾病的历史。”公元前430年,一场瘟疫席卷古希腊,夺走了1/4希腊城邦人的生命;公元165—180年,罗马帝国发生黑死病,导致了1/3的人口死亡;公元1555年,墨西哥天花大流行,200万人不治而亡。
27.戊戌维新运动的志士谭嗣同悲愤地写下了这样的诗句:“世间无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20世纪初到日本留学的鲁迅也写道:“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28.1927年,梁启超被美国医生误切了一个好肾,为了便于西医在中国的推广,为了维护西医的声誉,梁启超谢绝了他的学生徐志摩对美国医生起诉的提议,不要赔偿,不要道歉,一个人默默地承担着痛苦。1929年,梁先生与世长辞。这件事足以使我们对梁公油然而生敬意。
29.《学记》:“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
30.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辉。故曰: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31.走进电话的发明者贝尔的实验室,安放着一尊贝尔的半身塑像,下面镌刻着一句话:“假如你能偶尔偏离正轨,钻进丛林,你一定能够发现从未见过的东西。”
32.一篇文章无非是由主题、素材、技巧和语言四个要素构成的。“文章者,所以宣上下之象,明人伦之理,穷理尽性,以究万物之宣者也。”
33.《文赋》:“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
34.俄国思想家恰达耶夫说:“一个人找不到自己与过去、与未来的联系时,他便会丧失自我。”(《哲学书简》)
35.真正的学者不夸夸其谈,不哗众取宠,不危言耸听,不虚妄,不臆断,不故作惊人之论。他们有着理智的诚实,正如胡适先生倡扬的“有九分证据,不说十分话”。
36.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以胡适、闻一多、赵元任为代表的学者的节操与情怀,是令人高山仰止的。他们风流蕴藉,有健康的审美情趣,畅论天下抑或吟诗作画,都兴味盎然,俯仰天地之间,有把酒临风的旷达与潇洒。
37.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已有六位华裔科学家获得了自然科学方面的诺贝尔奖,他们是杨振宁、李政道、丁肇中、李远哲、朱棣文、崔琦。但他们都与1949年以来的中国内地教育没有关系。杨振宁、李政道是1949年以前在中国内地受到的教育,丁肇中、李远哲、朱棣文是在中国台湾和美国受的教育,崔琦是在中国香港和美国受到的教育。这一事实,说明两个问题:一是说明我们中国人的智力天赋是世界一流的;二是说明1949年以来的中国内地教育存在着一些问题,那就是忽视创新,没有鼓励学生自由思考、独立探索,忽视了理性精神,特别是批判精神和怀疑精神的培养,忽视了对学生独特性、自主性和自信心的培养,忽视了对学生哲学气质的熏陶。(肖川《教育的智慧与真情》)
38.一位在美国工作的教授写过一本书,其主体思想是“布什政府是白痴政府”,不仅没有受到追究,书籍还很畅销;最近又有一个美国学者,还是一个研究所的所长写了一本书,其主题是“美国才是世界上最大的无赖国家”,自然也平安无事。美国的政客们不见得谁都宽宏大量,但在那个制度下,谁要钳制思想自由是不易达到目的的。
39.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革命家,他曾说:“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为不愿少数满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40.记得当年尼克松政府任命哈佛大学教授亨利?基辛格为国务卿,得知此任命,哈佛大学马上通知基辛格,要求他辞去哈佛大学的教职。这就是世界一流大学的风范——在我们的大学里有一位教授是政界要员,应该是一件十分荣耀也有可能带来潜在好处的事情,作为大学为什么要拒绝呢?那就是因为它有可能破坏大学之间公平竞争的原则。维护社会正义是大学的职责之一。
41.所谓“声一无听,色一无文,味一无果,物一不讲”。这就是说,一种声响不成音乐,没有听头;一种颜色不成文采,没有看头;一种味道不成美食,没有吃头;一种事物没有比较,无法品评。
42.《四喜歌》:“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这是民间流传的俗语。
43.在科举时代,读书的价值还是宋真宗的《励学篇》说得明白彻底: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楼,书中自有黄金屋。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
44.文章无非是这样几个要素:第一是主题。你要表达什么,肯定什么,否定什么,歌颂什么,贬斥什么,这就是主题。第二是素材。你的经历,你的观察,你的学识的积累、生活的积累。第三是写作的技巧。如何剪材选材,如何布局谋篇、起承转合,如何铺垫、渲染,如何蓄势,如何细处摄神,如何横云断岭、横桥锁溪等等。第四是语言。用什么样的语言风格来表达,怎样讲究点文趣,如何使语言具有质感和美感。
45.清代学者金兰生在《传世言》中对“道德文章”作了解释:“无为曰道,无欲曰德,无习于鄙陋曰文,无近于暧昧曰章,是谓道德文章。”
46.古人云:“读书者不贱,守田者不饥,积德者不倾,择交者不败。”
47.古人云:“有工夫读书谓之福,有力量济人谓之福,有著述行世谓之福,有聪明浑厚之见谓之福;无是非到耳谓之福,无疾病缠身谓之福,无尘俗撄心谓之福,无兵凶荒歉之岁谓之福。”
48.庞德写过这样两行诗:“当我倦于赞美落日和晨曦,请不要把我列入不朽者的行列。”
49.“总是在失去以后才知道珍惜,总是在太迟了的时候,才发现无比的美丽”,这是人性的弱点,也是愧悔的原因。
50.清代叶玉屏言:“大其心,容天下之物;虚其心,受天下之善;平其心,论天下之事;潜其心,观天下之理;定其心,应天下之变。”
51.一位朋友的一条短信:
幸福是母亲的关怀,幸福是婴儿的笑脸;
幸福是自由的跳跃,幸福是轻柔的抚摸;
幸福是沉甸甸的麦穗,幸福是绿色的生活;
幸福是收到的康乃馨,幸福是神秘的巧克力;
幸福是远离尘嚣的净土,幸福是置身事外的安闲;
幸福是不经意之间的感动,幸福是重温听潮的时刻;
幸福是拥有美妙的梦,幸福是开满鲜花的原野;
幸福是一生的信仰,幸福是丰富的宴飨;
幸福是腰里的银钱响当当,幸福是寄托在纸上的希望;
幸福是用心去倾听,幸福是真诚地分享;
幸福是自己的感觉,幸福是下一步的欲望……
其实,幸福是一种感觉。
52.阳光总在风雨后,请相信彩虹是一定会出现的。
53.旅人啊,请不要停止你的脚步,前面的路,还很长很长。
54.“人”字的结构就是相互支撑。
55.托尔斯泰的名言:幸福的人生是相似的,不幸的人生却各有各的不同。
56.韩愈在《原毁》中说:“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重以周,故不怠;轻以约,故人乐为善。”胸怀大度是一种高尚的品质。容万物于胸襟,萌和善于心田。
57.是金子,一定会闪光的。
58.夏日午后,走过校园板报栏,不经意地看到这样一句话:“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一切社会存续的基础。”不禁怦然心动,抬头望天空,似乎才发现路旁的白杨树是那样挺拔,浓绿的树叶,在灿烂阳光下更显得青翠欲滴。很有兴致地哼起《编辑部的故事》的主题歌:“人字的结构是相互支撑。”
59.鲁迅先生曾说:“同是一部《红楼梦》,经学家看到的是易,道学家看到的是淫,才子看到的是缠绵,革命家看到的是排满,流言家看到的是宫闱秘事。”
60.沈从文说:“我一生从不相信权力,只相信智慧。”
61.席慕容的短诗《禅意》:“生命原本是不断地受伤,与不断地复原,世界依然是一个,等待着我们成熟的果园,天这样蓝,树这样绿,生命原本是这样的,安宁与美丽。”
62.撒谎和欺骗是美国领导人的大忌。昔日总统尼克松,虽然兼备聪明才智和战略眼光,却深为美国人痛恨,原因就是他在“水门事件”上说了谎话,被美国人视为用“秘密而肮脏”的手段解决问题。美国有揭露撒谎和欺瞒的机制,可并不是所有国家都有。
63.“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苏轼为我们描述了崇高的境界。
64.清晨的薄雾、黄昏的暮霭、月光下的田园、云岫里的丛树,这些都是美的自然。
65.南宋的张载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续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种过于浓烈的精英意识,是特权意识进而是等级社会的心理基础。这种意识中是不太可能孕育出平等、民主和宽容的精神的。(肖川)
66.《菜根谭》语:“静中念虑澄澈,见心之真体;闲中气象从容,识心之真机;淡中意趣冲夷,得心之真味。”
67.古人云:“风恬浪静中,见人生之真境;味淡声稀处,识心体之本然。”
68.“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静望天上云卷云舒。”(对联)
69.康德说,世界上有两件东西能震撼人们的心灵:一件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标准;另一件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
70.林清玄曾对窗子和镜子有过精彩的比喻:“一个人面对外面的世界时,需要的是窗子;一个人面对自我时,需要的是镜子。”

回答(2):

在一个人民的国家中还要有一种推动的枢纽,这就是美德。 —— 孟德斯鸠
人不能象走兽那样活着,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 —— 但丁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 刘备
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耻禄之不伙,而耻智之不博。 —— 张衡
土扶可城墙,积德为厚地。 —— 李白
行一件好事,心中泰然;行一件歹事,衾影抱愧。 —— 神涵光
入于污泥而不染、不受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侵蚀,是最难能可贵的革命品质。 —— 周恩来
一个人最伤心的事情无过于良心的死灭。 —— 郭沫若
害羞是畏惧或害怕羞辱的情绪,这种情绪可以阻止人不去犯某些卑鄙的行为。 —— 斯宾诺莎
应该热心地致力于照道德行事,而不要空谈道德。 —— 德谟克利特
感情有着极大的鼓舞力量,因此,它是一切道德行为的重要前提。 —— 凯洛夫
没有伟大的品格,就没有伟大的人,甚至也没有伟大的艺术家,伟大的行动者。 —— 罗曼·罗兰
理智要比心灵为高,思想要比感情可靠。 —— 高尔基
共产主义不仅表现在田地里和汗水横流的工厂,它也表现在家庭里、饭桌旁,在亲 戚之间,在相互的关系上。 —— 马雅可夫斯基
有德行的人之所以有德行,只不过受到的诱惑不足而已;这不是因为他们生活单调刻板,就是因为他们专心一意奔向一个目标而无暇旁顾。 —— 邓肯
人类被赋予了一种工作,那就是精神的成长。 —— 列夫·托尔斯泰
人在智慧上应当是明豁的,道德上应该是清白的,身体上应该是清洁的。 —— 契 诃夫
良心是由人的知识和全部生活方式来决定的。 —— 马克思
守法和有良心的人,即使有迫切的需要也不会偷窃,可是,即使把百万金元给了盗 贼,也没法儿指望他从此不偷不盗。 —— 克雷洛夫
精神上的道德力量发挥了它的潜能,举起了它的旗帜,于是我们的爱国热情和正义 感在现实中均得施展其威力和作用。 —— 黑格尔
把“德性”教给你们的孩子:使人幸福的是德性而非金钱。这是我的经验之谈。在患难中支持我的是道德,使我不曾自杀的,除了艺术以外也是道德。 —— 贝多芬
如果道德败坏了,趣味也必然会堕落。——狄德罗
我愿证明,凡是行为善良与高尚的人,定能因之而担当患难。 —— 贝多芬
装饰对于德行也同样是格格不入的,因为德行是灵魂的力量和生气。 —— 卢梭
我深信只有有道德的公民才能向自己的祖国致以可被接受的敬礼。 —— 卢梭
让我们把不名誉作为刑罚最重的部分吧! —— 孟德斯鸠
对于事实问题的健全的判断是一切德行的真正基础。 —— 夸美纽斯
德行的实现是由行为,不是由文字。 —— 夸美纽斯
教育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中——道德。 —— 赫尔巴特
美德有如名香,经燃烧或压榨而其香愈烈,盖幸运最能显露恶德而厄运最能显露美 德也。 —— 培根
阴谋陷害别人的人,自己会首先遭到不幸。 —— 伊索
智者宁可防病于未然,不可治病于已发;宁可勉励克服痛苦,免得为了痛苦而追求 慰藉。 —— 托马斯·莫尔
我们有力的道德就是通过奋斗取得物质上的成功;这种道德既适用于国家,也适用 于个人。 —— 罗素
养成他们有耐劳作的体力,纯洁高尚的道德,广博自由能容纳新潮流的精神,也就是能在世界新潮流中游泳,不被淹没的力量。 —— 鲁迅
只有在不仅消灭了阶级对立,而且在实际生活中也忘却了这种对立的社会发展阶段上,超越阶级对立和超越这种对立的回忆的、真正人的道德才成为可能。 —— 恩 格斯
我们有无产阶级道德,我们应该发展它,巩固它,并且以这种无产阶级道德教育未 来的一代。 —— 加里宁
当前的任务是,即使在最困难的条件下,也要挖掘矿石,提炼生铁,铸造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以及与这一世界观相适应的上层建筑的纯钢。 —— 列宁
自觉心是进步之母,自贱心是堕落之源,故自觉心不可无,自贱心不可有。 —— 邹韬奋
知耻近乎勇。 —— 孔丘
辱,莫大于不知耻。 —— 王通
革命道德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它是从日常的坚持不懈的斗争和锻炼中发展和巩固起来的,正如玉石越磨越亮,黄金越炼越纯一样。 —— 胡志明
孩子是要别人教的,毛病是要别人医的,即使自己是教员或医生。但做人处事的法子,却恐怕要自己斟酌,许多人开来的良方,往往不过是废纸。 —— 鲁迅
不是不能见义,怕的是见义而不勇为。 —— 谢觉哉
要留心,即使当你独自一人时,也不要说坏话或做坏事,而要学得在你自己面前比 在别人面前更知耻。 —— 德谟克利特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 诸葛亮
君子忧道不忧贫。 —— 孔丘
贫而无谄,富而无骄。 —— 子贡
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 —— 荀况
侈而惰者贫,而力而俭者富。 —— 韩非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 诸葛亮
奢者狼藉俭者安,一凶一吉在眼前。 —— 白居易
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以伐根而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 魏徵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 李商隐
霸祖孤身取二江,子孙多以百城降。豪华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 —— 王安石
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念慕富贵,枉道速祸。 —— 司马光
奢则妄取苟取,志气卑辱;一从俭约,则于人无求,于己无愧,是可以养气也。 —— 罗大经
半截粉条犹爱惜公家物件总宜珍。诸生不解余衷曲,反谓余为算细人。 —— 徐特立
让自己完全受财富支配的人是永不能合乎公正的。 —— 德谟克利特
谁在平日节衣缩食,在穷困时就容易度过难关;谁在富足时豪华奢侈,在穷困时 就会死于饥寒。 —— 萨迪
奢侈总是跟随着淫乱,淫乱总是跟随着奢侈。 —— 孟德斯鸠
奢侈的必然后果——风化的解体——反过来又引起了趣味的腐化。 —— 卢梭
礼仪的目的与作用本在使得本来的顽梗变柔顺,使人们的气质变温和,使他尊重 别人,和别人合得来。 —— 约翰·洛克
善气迎人,亲如弟兄;恶气迎人,害于戈兵。 —— 管仲
天下有大勇者,猝然临之而不惊,不故加之而不怒。 —— 苏轼
我们应该注意自己不用言语去伤害别的同志,但是,当别人用语言来伤害自己的 时候,也应该受得起。 —— 刘少奇
礼貌使人类共处的金钥匙。 —— 松苏内吉
讲话气势汹汹,未必就是言之有理。 —— 萨迪
不论你是一个男子还是一个女人,待人温和宽大才配得上人的名称。一个人的真正的英勇果断,决不等于用拳头制止别人发言。 —— 萨迪
火气甚大,容易引起愤怒底烦扰,是一种恶习而使心灵向着那不正当的事情,那 是一时冲动而没有理性的行动。 —— 彼得·阿柏拉德
青年人应当不伤人,应当把个人所得的给予各人,应当避免虚伪与欺骗,应当显 得恳挚悦人,这样学着去行正直。 —— 夸美纽斯
礼貌是儿童与青年所应该特别小心地养成习惯的第一件大事。 —— 约翰·洛克
礼貌使有礼貌的人喜悦,也使那些受人以礼貌相待的人们喜悦。 —— 孟德斯鸠
坏事情一学就会,早年沾染的恶习,从此以后就会在所有的行为和举动中显现出 来,不论是说话或行动上的毛病,三岁至老,六十不改。 —— 克雷洛夫
礼貌经常可以替代最高贵的感情。 —— 梅里美 礼貌是最容易做到的事,也是最珍贵的东西。 —— 冈察尔
脾气暴躁是人类较为卑劣的天性之一,人要是发脾气就等于在人类进步的阶梯上 倒退了一步。 —— 达尔文
蜜蜂从花中啜蜜,离开时营营的道谢。浮夸的蝴蝶却相信花是应该向他道谢的。 —— 泰戈尔

回答(3):

鲁迅生平

鲁迅(1881-1936),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原名周树人,字樟寿,号豫才;“鲁迅”是其投身五四五四运动后使用的一个笔名,因为影响日甚,所以人们习惯称之为鲁迅。

鲁迅,1882年9月25日出生于绍兴都昌坊口一个封建士大夫家庭,7岁启蒙,12岁就读于三味书屋,勤学好问,博闻强记,课余喜读野史笔记及民间文学书籍,对绘画艺术产生浓厚兴趣,自此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他不囿于四书五经,多方寻求课外读物,努力掌握历史文化知识。

绍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特别是众多越中先贤的道德文章,给鲁迅的思想以很大的熏陶和影响。鲁迅少年时代,祖父因科场案下狱,父亲病故,家道从此中落。鲁迅由一个封建士大夫大家庭的长房长孙,变成了一个破落户子弟。家庭所遭受的一系列重大变故,使少年鲁迅饱受人间冷暖,世态炎凉,看到了“世人的真面目”,认识到封建社会的腐朽和没落。鲁迅母亲鲁瑞,农民的女儿,品格高尚,对鲁迅影响很大。

1898年春,鲁迅离开故乡,满怀人生新的希望,考入了南京江南水师学堂,翌年,因不满学堂的“乌烟瘴气”,改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矿务铁路学堂。他广泛接触西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阅《时务报》,看《天演论》,深受维新思潮和进化论学说的影响,初步形成“将来必胜于过去,青年必胜于老人”的社会发展观。

1902年,鲁迅以优异的成绩毕业,被官派赴日留学。他先入东京弘文学院学习日语,后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习医。因深受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浪潮的影响,积极投身于反清革命的洪流之中,课余“赴会馆,跑书店,往集会,听讲演”,立下了“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誓言。1906年,鲁迅在事实面前,有感于国内同胞的愚弱,认识到改变国民性的重要,便毅然弃医从文,迈出了人生道路上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选择了文学艺术,以笔作为自己救国救民的战斗武器。他参与筹办文艺杂志《新生》,撰写了《人之历史》、《科学史教篇》、《文化偏至论》、《摩罗诗力说》等早期重要论文。鲁迅认为,中国的严重问题在于人,不在于物;在于精神,不在于物质;在于个性,不在于“众人”;要“立国”,必先“立人”,而“立人”的关键,在于个性的觉醒与精神的振奋。

辛亥革命前夜,鲁迅回到祖国,先在杭州的浙江两级师范学堂执教,担任化学、生理学教员,后又回到故乡绍兴,担任绍兴府中学堂监学兼博物教员、山会初级师范学堂监督(校长)。他一方面教书育人,培养青年, 一方面积极投身于辛亥革命。 他领导故乡文学团体“越社”, 支持创办《越铎日报》。 1912年初, 鲁迅应教育总长蔡元培之邀,赴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任职,不久,随教育部迁至北京,任社会教育司第一科科长,同时先后受聘于北京大学、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等一些高等院校,担任校外兼职讲师。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鲁迅深受鼓舞,与李大钊、陈独秀等当时许多先进知识分子一起,写文章,办杂志,揭开了中国五四运动的序幕。他站在反帝反封建的前列,积极提倡新文化、新思想、新道德,猛烈抨击几千年来的旧文化、旧思想、旧道德。1918年,他发表了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小说通过象征的艺术手法,无情地揭露了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吃人的本质,强烈地控诉了封建礼教和封建宗法制度的罪恶。此后,鲁迅“一发而不可收”,以彻底的不妥协的姿态,创作了《孔乙己》、《药》、《阿Q正传》等许多小说和大量杂文、随笔、评论,从而成为五四五四运动的先驱和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1926年夏,鲁迅离开北洋军阀盘踞的北京,南下厦门,担任厦门大学中国文学系教授,同时兼任国学院教授。1927年初,鲁迅又转赴当时的革命中心广州,担任了中山大学中文系主任,同时兼任教务主任,一边从事教育和文学创作,一边投入新的战斗。同年4月,反革命政变发生,鲁迅经受了腥风血雨的考验,因营救学生无果,愤而辞职。在血的教训面前,鲁迅早年形成的社会发展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他严厉解剖自己的思想,纠正了过去只信进化论的“偏颇”,从此,他的思想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起点。

20年代中期,参与创办《莽原》周刊、《语丝》周刊和文学社团末名社。1927年初到广州中山大学任文学系主任兼教务主任。1927年8月到厦门大学任教授。

1927年10月,鲁迅到了上海,从此定居下来,集中精力从事革命文艺运动。1928年与郁达夫创办《奔流》杂志。193O年,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他是发起人之一,也是主要领导人,曾先后主编《萌芽》、《前哨》、《十宇街头》、《译文》等重要文学期刊。他参加和领导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等许多革命社团。他主编《前哨》、《奔流》、《萌芽月刊》等许多刊物,团结和领导广大革命的、进步的文艺工作者,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国民党政府及其御用文人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他坚持韧性战斗,撰写了数百篇杂文。这些杂文,如匕首,似投枪,在反文化“围剿”中,作出了特殊的贡献。他与共产党人交往密切,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他以“窃火者”自喻,致力于中外文化交流,倡导新兴木刻运动。他关心青年,培养青年,为青年作家的成长付出了大量的心血。

恩来从小志高,12岁就发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誓言。
1911年年底,周恩来在沈阳东关模范学校上学。这一天,魏校长亲自为学生上修身课,题目是“立命”。当时正是中国社会发出剧烈变动的时期。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刚刚推翻了清朝政府,结束了中国两千年的封建统治。很多人,特别是年青人思想困惑,没有明确的理想追求,没有人生奋斗的目标。校长讲“立命”,就是给学生讲怎样立志。
魏校长讲到精彩处突然停顿下来,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请问为什么读书?”
教室里静静的,没有一个学生回答。
“如果没有人回答,我就一个个问了!”
魏校长走下讲台,指着前排一同学说:“你为什么而读书?”这个学生站起来挺着胸脯说:“为光耀门楣而读书!”,“就是为了光宗耀祖。”魏校长又向第二个学生,回答是:为了明礼而读书。第三个被问的学生是一个靴铺掌柜的儿子,他很认真地回答说:“我是为我爸而读书的。”同学们听了哄堂大笑。
校长对这些回答都不满意,摇了摇头又到周恩来面前,问道:“你是为什么而读书?”
周恩来在学生中威信挺高,在以前不久,辛亥革命刚刚成功,他在同学们中第一个剪掉了长长的辫子,这是很不简单的一件事,因为满清政府规定,所有汉人男子都必须像满族人一样留长辫子,以表示忠于清朝朝廷,不留辫子就要杀头。周恩来是第一个剪掉辫子的学生,所以,大家都很佩服他。
周恩来站起身来,教室里静悄悄的,大家都在等待他的回答。周恩来非常郑重地回答道:“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回答的多好啊!一句话,表达了周恩来从小立志振兴中华的伟大志向。
魏校长没有想到,竟然有这样出众的学生,非常高兴。他示意让周恩来坐下,然后对大家说:“有志者,当效周生啊!”意思是说,有志气的青年,都要向周恩来学习啊!
同学们,你们现在是学生,你们有什么样的志向啊!我想,我们应该向敬爱的周总理学习,从小立志。立志就是树立一个崇高的人生目标,然后,为实现这个目标坚持不懈,奋斗不止,为人民,为国家做出贡献,这样一生才有意义。
周恩来小小的年龄,为什么能有这样伟大的志向呢?俗话说,从小看大。周恩来小的时候就受过很好的教育,在后来的学习他又善于思考,加上他的家庭渐败落,尝到了生活的艰辛和社会的淡泊,也看到了那时社会的黑暗。他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实践,不断地思考,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人生志向,渴望中华腾飞,下面,我讲几个周恩来小时候的故事。
周恩来1898年3月5日出生于江苏省北部的淮安县。这里位于淮河和宋杭大运河交汇的地方,是一片水草丰盛的草原。
周恩来的祖父叫周殿魁,原是浙江绍兴人,后来在淮安县当师爷,到晚年才捞到一个知县的职位,但前任知县有后台,迟迟不离位,拒不交印。周殿魁正式走马上任不久就去世了,家业就逐渐衰落。
周殿魁有4个儿子,周贻庚、周贻能、周贻奎、周贻(),周恩来的父亲周贻能排行老二,老大周贻庚一直在沈阳做小职员,他的父亲也在外面做事,挣钱都不多。老三周贻奎长期有病,老四周贻(),是周恩来的养父,二十几岁去世。
周恩来有3位母亲:生母万氏,万冬儿;养母陈氏,乳母蒋江氏。3位母亲对他都很好,对他都有重要的影响。生母万氏教给他处事,养母给了他启蒙教育,乳母主要教他做事。
生母万氏,万冬儿,是淮阴县一家大户的女儿。周恩来的外祖父万青选是淮阴县知县,但在周恩来出生后不久就病逝了。周恩来的生母万氏从小跟着外祖父经常出入于官府大户,见过大世面,在周家也是她支撑门户,善理家财。周家逆运败落,但终究是有名望之家,婚丧嫁娶,逢年过节,迎来送行,求人办事,万氏都办得井井有条,体体面面。生母万氏处理这些应酬时,总把周恩来带在身边,使他增长了许多见识。后来,周恩来身为总理,日理万机,是深受全国人民爱戴的大管家。这里面有生母万氏的熏陶。养母陈氏知书达理,是周恩来的启蒙老师,对周恩来性格的形成影响很大。从小陈氏教他念书识字,5岁就学儿歌和唐宋诗词,万氏还给他讲“窦娥冤”、“西厢记”、太平天国和义和团。周恩来对养母的感情甚至超过生母,他称养母为娘,称生母为干妈。养母陈氏去世后,周恩来写过一篇《念娘文》,满怀深情地说道:“直到今天,我还得感谢母亲的启发,没她的爱护,我不会走上好学的道路。”“慈母终日守在房中不出门,我的好静的性格是从她身上继承过来的。”周恩来从乳母那里学习了家事,让她了解了农民的生活。蒋妈妈是个“粗人”,但是她讲的话周恩来很爱听。她给周恩来讲了许多家事,告诉周恩来从播种稻种到舂大米要经过多少道工序;瓜是怎么用瓜籽种出来的;为什么有的人不走路,总是让人用黄包车拉着走。有一年冬天,周恩来还按蒋妈妈说的把一把瓜籽种在花坛里,天天浇水,就是长不出苗来。周恩来去问蒋妈妈是怎么回事,原来,要到春天种才行,冬天怎么能种呢?第二年春天,周恩来又将瓜籽种下,果然出苗了,还结出了几个大南瓜,周恩来高兴得很。后来,周恩来回忆说:“我的妈妈把我带到大运河她自己的家里,我从那里了解到劳动人民是如何生活的。”周恩来在天津读书时,蒋妈妈不顾行路艰难,还去看望她。周恩来高兴极了,陪蒋妈妈在天津到处去看看,临走时送她一个搪瓷碗,请她保重身体!
1907年,周恩来的生母万氏得了胃癌,不幸去世。1908年,养母陈氏也患肺结核病逝。那时,周恩来刚满10岁,父亲又远在他乡,不得不像成年人担起家庭的重担。他含着眼泪葬送了两位母亲,挑起了生活的重担。
周家本来经济状况就不好,加上给两位母亲治病、安葬,又花了不少钱,周恩来不得不经常出入于当铺,把家里值点钱的东西都当了出去换钱维持生活。东西当净了,又硬着头皮向亲戚借钱。可有的亲友在周家兴旺时常登门拜访,如今周家败落了,却没有一个人帮忙,世态之炎凉使周恩来很有感触,真是“贫居闹市无人向,富在深山有远亲”。
周恩来靠自己的劳动来维持生活。他把自家花园改成了菜园,种上了玉米,南瓜和豆角。当时他还很小,没有锄头高,但是他不怕吃苦,辛勤耕耘。秋天,玉米和南瓜都长得好大好大,成了一家人的主要口粮。人民间的贫富之分,使周恩来认识到是社会黑暗造成的,从此,萌发了反封建的意识。
周恩来12岁那年,大伯周贻庚托堂伯周贻谦把他带到了沈阳。大伯父一直单身在沈阳,大伯母远在天津,周恩来来到沈阳,大伯父非常高兴。他喜欢喝绍兴黄酒,常常让侄儿陪他喝几盅。
周恩来来到沈阳是夏天 ,可是这里与家乡的景色大不一样,看不到美丽的岸柳,看不到无垠的绿浪,只看到那稀疏的野花。本来,大伯父要让他在沈阳读书,但是学校在修道,先让他去堂伯父那儿的银岗书院读了半年,然后进了沈阳的东关模范学校,一学3年。
东关模范学校是一所新学堂,开设的课程不少,有修身、国文、算术、历史、地理、格致(物理)、英文、图画、歌唱、体操等几门课,既学经书,又学西方的哲学,周恩来喜欢。学校里有钱人家子弟多,周恩来虽然家境不好,但学习非常刻苦努力,经常名列前茅,可以说是德才兼备,德智体全面发展,老师和同学们都很喜欢他。
在东关模范学校的3年,周恩来勤奋刻苦博览群书,学到了很多知识。他上课专心听讲,遵守纪律,课后认真按时完成作业,进步很快,各门功课成绩都不错,特别是作文、书法和英文,每学期他都名列第一。他的作文经常受到老师表扬,让全班同学传阅,有的作文,比如他写的《奉天东关模范学校第二周年纪念日感言》一文,立意新颖,论述精辟,表达了强烈的爱国思想,因而轰动了全校,并在全省举办的教育成绩展览会上展示,还收入《学校国文成绩》一书。有一位历史教师高戈吾,发现周恩来聪明、勤奋、爱国、求上进,非常喜欢他,经常借给他一些反映历史上热心变革的政治家,思想家的著作。周恩来先后阅读了陈天华的《猛回头》、《警世钟》和邹容的《革命军》等著作。他还在课外读了《离骚》、《史记》、《汉书》等历史文学者作,他特别赞赏《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周恩来得到许多教师的赞赏,如国文老师在他的作文上批语:“教不如此,不足以言教,学不如此,不足以言学,学校不如此,不足以言学校,文章不如此不足以言文章。”还感慨地说:“我教了几十年书,从未见过这样好的学生,为这样的学生,就是呕心沥血也心甘情愿。”
在学校里,周恩来生活非常俭朴,每天,他就带两个“火烧”上学,穿着十分朴素,夏天总是穿一件白长衫,冬天,也只有一件单薄的青年袍,外面罩一件洗白了的兰大褂。但是,他对别人非常关心。有一次,周恩来去打开水,看到烧火的校工吴老头病在床上,他急忙走到床前,端水喂药,而且,还掏出自己仅有的8个铜元说:“您用它买点药吧!”吴老头知道周恩来非常节约,连买书的钱都是从嘴上省出来的,就说:“孩子,你来看我,我就很高兴了,你的生活也不宽裕,我怎么忍心收你的钱呢!”周恩来诚挚地说:“大爷,你别客气了。你快点治好病,让大家喝上您烧的开水是最要紧的啊!”吴老头紧紧握住周恩来的手,老泪纵横。
周恩来在东关模范学校期间,还非常注意锻炼身体。一开始他从淮安到沈阳很不适应。冬天,那里是冰天雪地,北风呼啸。别的同学在外面玩得非常高兴,可是他却宁在火炉旁,他想,如果没有好的身体,振兴中华岂不是一句空话。于是,他下决心好好锻炼身体。
他每天早上从家跑到学校,下午放学再从学校跑回家,从不间断。当时,都是土路,无风三尺土,下雨一身泥。冬天凛冽的寒风吹到脸上像刀割一样,吹得喘不上气来。他还积极参加体育课,踢球,打拳,做体操,还用冷水擦身,他最喜欢的运动是踢“熊头”。这种运动和踢足球差不多,但当时条件差,连球门都没有。在球场上他勇敢得像小老虎。有一次,他们这个班输了一个球,有的同学垂头丧气,周恩来说:“没关系,咱踢球不是为了赢几个球啊!”那个同学不理解:“那是为什么啊?”周恩来说:“我们踢球,最主要的是练好身体报效中华啊!只要能煅练好身体,输几个球算得了什么!”
在东关模范学校学习期间,有一件事对周恩来影响很大。
周恩来一个叫何殿祯的同学家在沈阳郊区的魏家楼子,这个地方是1904年到1905年日俄战争的战场。 1911年暑假,何殿祯邀请周恩来到他家过暑假,周恩来本来想利用暑假多看些书,经过一番考虑,周恩来还是去了魏家楼子,而且连续3个暑假都是在那儿度过的。魏家楼子在沈阳郊区,它南面沙河的南岸是当年日俄战争的战场。魏家楼子村后的山上还有俄国人立下的石碑,村东头的烟龙山上有日本人建造的水泥塔,残垣断壁上还可以依稀看到当年激战的累累弹痕。
何殿祯的爷爷是一位富有正义感,忧国忧民的私熟先生,非常喜欢周恩来这个爱读书的孩子。这位老先生还带着孙子陪周恩来去了烟龙山,讲述了自己一生经历的风风雨雨,尤其是日俄战争带来的苦难。日俄战争的悲惨情景使周恩来震惊。那是1904年的一天晚上,宁静的村子里突然传来了声声狗叫和阵阵枪声。日本兵和俄国兵在这里打起来了。日军在烟龙山设了指挥部,村里的房子被俄国兵放火烧了,乡亲们有的被打死,有的被活埋。何老先生的父亲被俄国兵活埋了,何媳藏在萝卜窖里也没能幸免,被枪杀了。何老先生做梦也盼着祖国强大,满怀热望地对周恩来说!“今天我老了,要说有什么愿望,就是希望你们将来使国家强大起来!”何老先生还和周恩来对对子,他说了上句:“不为列强之奴仆。”周恩来想了想对了下句:“誓做中华的主人。”何老先生听了高兴地说:“好!好!绝好!”何老先生从周恩来身上看到了祖国的前途和民族的希望。周恩来也受到了一次爱国主义教育,更加激发了“为中华崛起而学习的热情”,“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中华腾飞而努力奋斗!”,伟人周恩来从小就立下了这鸿鹄之志。
勤学好问的伽利略
伽利略17岁那年,考进了比萨大学医科专业。他喜欢提问题,不问个水落石出决不罢休。 有一次上课,比罗教授讲胚胎学。他讲道母亲生男孩还是生女孩,是由父亲的强弱决定的。父亲身体强壮,母亲就生男孩;父亲身体衰弱,母亲就生女孩。” 比罗教授的话音刚落,伽利略就举手说道老师,我有疑问。” 比罗教授不高兴地说你提的问题太多了!你是个学生,上课时应该认真听老师讲,多记笔记,不要胡思乱想,动不动就提问题,影响同学们学习!”这不是胡思乱想,也不是动不动就提问题。我的邻居,男的身体非常强壮,可他的妻子一连生了5个女儿。这与老师讲的正好相反,这该怎么解释?”伽利略没有被比罗教授吓倒,继续反问。 我是根据古希腊著名学者亚里士多德的观点讲的,不会错!”比罗教授搬出了理论根据,想压服他。 伽利略继续说难道亚里士多德讲的不符合事实,也要硬说是对的吗?科学一定要与事实符合,否则就不是真正的科学。”比罗教授被问倒了,下不了台。 后来,伽利略果然受到了校方的批评,但是,他勇于坚持、好学善问、追求真理的精神却丝毫没有改变。正因为这样,他才最终成为一代科学巨匠。

回答(4):

北岛的诗《一切》
一切都是命运/一切都是烟云/一切都是没有结局的开始/一切都是稍纵即逝的追寻/一切欢乐都没有微笑/一切苦难都没有泪痕/一切言语都是重复/一切交往都是初逢/一切爱情都在心中/一切往事都在梦中/一切希望都带着注释/一切信仰都带着呻吟/一切爆发都有片刻的宁静/一切死亡都有冗长的回声。
2.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3.钱钟书《围城》中的话:“因为大学里理科学生瞧不起文科学生,外国语文系学生瞧不起中国文学系学生,中国文学系学生瞧不起哲学系学生,哲学系学生瞧不起社会学系学生,社会学系学生瞧不起教育系学生,教育系学生没有谁可以给他们瞧不起了,只能瞧不起本系的先生。”
4.在纪念王小波的文中,有一句话:“那些连王小波的随笔都没有读过的人,一定是错过了。”
5.约翰·布雷恩有一个观点:“如果一本书不能被大声朗诵出来的话,它就不是一本好书。”
6.《南方周末》的信奉是:“总有一种情感会让你泪流满面。”
7.那些浑然天成之作,其实是“成如容易却艰辛”的。尽管放翁有诗云:“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但这偶一得之,是以丰厚的积累为条件的。我们今天仍然能从庄子的散文、陶潜的诗、李煜的词、蒙田的随笔、托尔斯泰的小说、莎士比亚的戏剧……这些不朽的文字中去感受作者的思想与情怀。既然文字的奇迹可以变为生命的奇迹,那么,文字的永恒也就会变作精神的永恒。
8.德雷莎修女说:“我们无法在人间做大事,我们只能用大爱来做小事。”
9.卢梭说:“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有爱好学问的兴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
10.《学记》中说:“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1.学会质疑与独立思考——不轻信、不盲从、不唯书、不唯上,一切放在理性的天平上来考量。
12.自由社会、民主社会、多元社会、开放社会、法治社会,这些词语几乎是同义词。在这样的社会,人人享有广泛的人权;人人享有平等之权利;人的尊严受到高度的尊重。
13.阿克顿勋爵有句名言:“任何权力都会产生腐败,绝对的权力产生绝对的腐败。”
14.英国戴维·赫尔德《民主的模式》中的名句:“民主的思想是重要的,因为它不仅体现了自由、平等和公正等诸多价值中的一种价值,而且它是可以联系和协调相互竞争的既有问题的一种价值。”
15.政治学家韦伯认为,落后民族从根本上说,是一个“非政治的民族”,亦即由于缺乏一套能够使全体国民都参与其中的政治过程和政治机制,大多数国民并不生活在本国政治之中。
16.鲁迅先生在《华盖集续编·学界的三魂》中说:“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它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
17.乔拉德在《健康人格》中说:“健康人格意味着人把自己看作是一个人,一个拥有自由和责任的人,而不是一个感情冲动的消极工具或他人所期望的人。对他人方面,健康人格也把他人看作是一个人,而不是物或工具。”
18.受过教育的人,是这样一个人:他(她)严正而又宽容,深邃而又单纯,执著而又潇洒,真诚而又练达;他(她)勤勉而又从容,刚毅而又柔情,豪迈而又儒雅,平实而又追索。
19.知识改变命运,教育成就未来。
20.良好的人文环境:宽松、宽厚、宽容;温情、温暖、温馨;自主、自由、自信;成长、成功、成人。
21.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能和其他有个性的人和谐相处,小人则表面一致,而背后各行其是,各怀鬼胎。
22.古人语:“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23.多一点个性的张扬,少一点自我贬抑;多一点自信与自尊,少一点自轻与自贱;多一点自我判断、自主选择、自主承担,少一点奴性和曲意逢迎。
24.自主性有三个特征:独立作出判断,批判地反思这些判断的倾向,以及依据这些独立的、反思的判断将信念与行为整合起来的倾向。(英国学者迪尔登《自主性智育》)
25.爱因斯坦说:“我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才能,我只不过是喜欢寻根问底地追究问题罢了。”
26.瑞典病理学家非克说:“人类的历史即是疾病的历史。”公元前430年,一场瘟疫席卷古希腊,夺走了1/4希腊城邦人的生命;公元165—180年,罗马帝国发生黑死病,导致了1/3的人口死亡;公元1555年,墨西哥天花大流行,200万人不治而亡。
27.戊戌维新运动的志士谭嗣同悲愤地写下了这样的诗句:“世间无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20世纪初到日本留学的鲁迅也写道:“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28.1927年,梁启超被美国医生误切了一个好肾,为了便于西医在中国的推广,为了维护西医的声誉,梁启超谢绝了他的学生徐志摩对美国医生起诉的提议,不要赔偿,不要道歉,一个人默默地承担着痛苦。1929年,梁先生与世长辞。这件事足以使我们对梁公油然而生敬意。
29.《学记》:“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
30.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辉。故曰: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31.走进电话的发明者贝尔的实验室,安放着一尊贝尔的半身塑像,下面镌刻着一句话:“假如你能偶尔偏离正轨,钻进丛林,你一定能够发现从未见过的东西。”
32.一篇文章无非是由主题、素材、技巧和语言四个要素构成的。“文章者,所以宣上下之象,明人伦之理,穷理尽性,以究万物之宣者也。”
33.《文赋》:“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
34.俄国思想家恰达耶夫说:“一个人找不到自己与过去、与未来的联系时,他便会丧失自我。”(《哲学书简》)
35.真正的学者不夸夸其谈,不哗众取宠,不危言耸听,不虚妄,不臆断,不故作惊人之论。他们有着理智的诚实,正如胡适先生倡扬的“有九分证据,不说十分话”。
36.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以胡适、闻一多、赵元任为代表的学者的节操与情怀,是令人高山仰止的。他们风流蕴藉,有健康的审美情趣,畅论天下抑或吟诗作画,都兴味盎然,俯仰天地之间,有把酒临风的旷达与潇洒。
37.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已有六位华裔科学家获得了自然科学方面的诺贝尔奖,他们是杨振宁、李政道、丁肇中、李远哲、朱棣文、崔琦。但他们都与1949年以来的中国内地教育没有关系。杨振宁、李政道是1949年以前在中国内地受到的教育,丁肇中、李远哲、朱棣文是在中国台湾和美国受的教育,崔琦是在中国香港和美国受到的教育。这一事实,说明两个问题:一是说明我们中国人的智力天赋是世界一流的;二是说明1949年以来的中国内地教育存在着一些问题,那就是忽视创新,没有鼓励学生自由思考、独立探索,忽视了理性精神,特别是批判精神和怀疑精神的培养,忽视了对学生独特性、自主性和自信心的培养,忽视了对学生哲学气质的熏陶。(肖川《教育的智慧与真情》)
38.一位在美国工作的教授写过一本书,其主体思想是“布什政府是白痴政府”,不仅没有受到追究,书籍还很畅销;最近又有一个美国学者,还是一个研究所的所长写了一本书,其主题是“美国才是世界上最大的无赖国家”,自然也平安无事。美国的政客们不见得谁都宽宏大量,但在那个制度下,谁要钳制思想自由是不易达到目的的。
39.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革命家,他曾说:“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为不愿少数满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40.记得当年尼克松政府任命哈佛大学教授亨利?基辛格为国务卿,得知此任命,哈佛大学马上通知基辛格,要求他辞去哈佛大学的教职。这就是世界一流大学的风范——在我们的大学里有一位教授是政界要员,应该是一件十分荣耀也有可能带来潜在好处的事情,作为大学为什么要拒绝呢?那就是因为它有可能破坏大学之间公平竞争的原则。维护社会正义是大学的职责之一。
41.所谓“声一无听,色一无文,味一无果,物一不讲”。这就是说,一种声响不成音乐,没有听头;一种颜色不成文采,没有看头;一种味道不成美食,没有吃头;一种事物没有比较,无法品评。
42.《四喜歌》:“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这是民间流传的俗语。
43.在科举时代,读书的价值还是宋真宗的《励学篇》说得明白彻底: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楼,书中自有黄金屋。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
44.文章无非是这样几个要素:第一是主题。你要表达什么,肯定什么,否定什么,歌颂什么,贬斥什么,这就是主题。第二是素材。你的经历,你的观察,你的学识的积累、生活的积累。第三是写作的技巧。如何剪材选材,如何布局谋篇、起承转合,如何铺垫、渲染,如何蓄势,如何细处摄神,如何横云断岭、横桥锁溪等等。第四是语言。用什么样的语言风格来表达,怎样讲究点文趣,如何使语言具有质感和美感。
45.清代学者金兰生在《传世言》中对“道德文章”作了解释:“无为曰道,无欲曰德,无习于鄙陋曰文,无近于暧昧曰章,是谓道德文章。”
46.古人云:“读书者不贱,守田者不饥,积德者不倾,择交者不败。”
47.古人云:“有工夫读书谓之福,有力量济人谓之福,有著述行世谓之福,有聪明浑厚之见谓之福;无是非到耳谓之福,无疾病缠身谓之福,无尘俗撄心谓之福,无兵凶荒歉之岁谓之福。”
48.庞德写过这样两行诗:“当我倦于赞美落日和晨曦,请不要把我列入不朽者的行列。”
49.“总是在失去以后才知道珍惜,总是在太迟了的时候,才发现无比的美丽”,这是人性的弱点,也是愧悔的原因。
50.清代叶玉屏言:“大其心,容天下之物;虚其心,受天下之善;平其心,论天下之事;潜其心,观天下之理;定其心,应天下之变。”
51.一位朋友的一条短信:
幸福是母亲的关怀,幸福是婴儿的笑脸;
幸福是自由的跳跃,幸福是轻柔的抚摸;
幸福是沉甸甸的麦穗,幸福是绿色的生活;
幸福是收到的康乃馨,幸福是神秘的巧克力;
幸福是远离尘嚣的净土,幸福是置身事外的安闲;
幸福是不经意之间的感动,幸福是重温听潮的时刻;
幸福是拥有美妙的梦,幸福是开满鲜花的原野;
幸福是一生的信仰,幸福是丰富的宴飨;
幸福是腰里的银钱响当当,幸福是寄托在纸上的希望;
幸福是用心去倾听,幸福是真诚地分享;
幸福是自己的感觉,幸福是下一步的欲望……
其实,幸福是一种感觉。
52.阳光总在风雨后,请相信彩虹是一定会出现的。

回答(5):

爱迪生的故事
爱迪生 一生只上过三个月的小学,他的学问是靠母亲的教导和自修得来的。他的成功,应该归功于母亲自小对他的谅解与耐心的教导,才使原来被人认为是低能儿的爱迪生,长大后成为举世闻名的“发明大王”。
爱迪生从小就对很多事物感到好奇,而且喜欢亲自去试验一下,直到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为止。长大以后,他就根据自己这方面的兴趣,一心一意做研究和发明的工作。他在新泽西州建立了一个实验室,一生共发明了电灯、电报机、留声机、电影机、磁力析矿机、压碎机等等总计两千余种东西。爱迪生的强烈研究精神,使他对改进人类的生活方式,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浪费,最大的浪费莫过于浪费时间了。” 爱迪生常对助手说。“人生太短暂了,要多想办法,用极少的时间办更多的事情。”
一天,爱迪生在实验室里工作,他递给助手一个没上灯口的空玻璃灯泡,说:“你量量灯泡的容量。”他又低头工作了。
过了好半天,他问:“容量多少? ”他没听见回答,转头看见助手拿着软尺在测量灯泡的周长、斜度,并拿了测得的数字伏在桌上计算。他说:“时间,时间,怎么费那么多的时间呢?”爱迪生走过来,拿起那个空灯泡,向里面斟满了水,交给助手,说:“里面的水倒在量杯里,马上告诉我它的容量。”
助手立刻读出了数字。
爱迪生 说:“这是多么容易的测量方法啊,它又准确,又节省时间,你怎么想不到呢?还去算,那岂不是白白地浪费时间吗?”
助手的脸红了。
爱迪生喃喃地说:“人生太短暂了,太短暂了,要节省时间,多做事情啊!”

历数古今中外一切有大建树者,无一不惜时如金。古书《淮南子》有云:"圣人不贵尺之璧,而重寸之阴。"汉乐府《长歌行》有这样的诗句:"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晋朝陶渊明也有惜时诗:"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唐末王贞白《白鹿洞》诗中更有"一寸光阴一寸金"的妙喻。法国作家巴尔扎克把时间比作资本。德国诗人歌德把时间看成是自己的财产。鲁迅先生对时间的认识更深刻。他说:"时间就是生命。无端地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无异于谋财害命。"法拉第中年以后,为了节省时间,把整个身心都用在科学创造上,严格控制自己,拒绝参加一切与科学无关的活动,甚至辞去皇家学院主席的职务。居里夫人为了不使来访者拖延拜访的时间,会客室里从来不放坐椅。76岁的爱因斯坦病倒了,有位老朋友问他想要什么东西,他说,我只希望还有若干小时的时间,让我把一些稿子整理好。
当代青少年多数都很羡慕美国、日本富裕的生活及其轿车、电器,然而,你知道他们是多么珍惜时间吗?早在200多年前美国还没独立的时候,美国启蒙运动的开创者、科学家、实业家和独立运动的领导人之一富兰克林就在他编撰的《致富之路》一书中收入了两句在美国流传甚广、掷地有声的格言:"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金钱"。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辽宁青年参观团在日本出席一个会议,出国前团长准备了厚厚一叠发言稿,可是届时日方官员递上的会序表却写着:"中方发言时间:10点17分20秒至18分20秒。"发言时间仅为一分钟。这在那些"一杯茶水一支烟,一张报纸看半天"的人看来,似乎不可思议,而在日本却是极为平常的。日本从工人到学者,时间观念都非常强。他们考核岗位工人称不称职的基本标准就是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单位时间的劳动量,时间一般精确到秒。
参考资料:http://www.gaopeng.com/txy/blog/xsoblog/more.asp?name=yuqi&id=22831爱迪生的故事
爱迪生 一生只上过三个月的小学,他的学问是靠母亲的教导和自修得来的。他的成功,应该归功于母亲自小对他的谅解与耐心的教导,才使原来被人认为是低能儿的爱迪生,长大后成为举世闻名的“发明大王”。
爱迪生从小就对很多事物感到好奇,而且喜欢亲自去试验一下,直到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为止。长大以后,他就根据自己这方面的兴趣,一心一意做研究和发明的工作。他在新泽西州建立了一个实验室,一生共发明了电灯、电报机、留声机、电影机、磁力析矿机、压碎机等等总计两千余种东西。爱迪生的强烈研究精神,使他对改进人类的生活方式,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浪费,最大的浪费莫过于浪费时间了。” 爱迪生常对助手说。“人生太短暂了,要多想办法,用极少的时间办更多的事情。”
一天,爱迪生在实验室里工作,他递给助手一个没上灯口的空玻璃灯泡,说:“你量量灯泡的容量。”他又低头工作了。
过了好半天,他问:“容量多少? ”他没听见回答,转头看见助手拿着软尺在测量灯泡的周长、斜度,并拿了测得的数字伏在桌上计算。他说:“时间,时间,怎么费那么多的时间呢?”爱迪生走过来,拿起那个空灯泡,向里面斟满了水,交给助手,说:“里面的水倒在量杯里,马上告诉我它的容量。”
助手立刻读出了数字。
爱迪生 说:“这是多么容易的测量方法啊,它又准确,又节省时间,你怎么想不到呢?还去算,那岂不是白白地浪费时间吗?”
助手的脸红了。
爱迪生喃喃地说:“人生太短暂了,太短暂了,要节省时间,多做事情啊!”

历数古今中外一切有大建树者,无一不惜时如金。古书《淮南子》有云:"圣人不贵尺之璧,而重寸之阴。"汉乐府《长歌行》有这样的诗句:"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晋朝陶渊明也有惜时诗:"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唐末王贞白《白鹿洞》诗中更有"一寸光阴一寸金"的妙喻。法国作家巴尔扎克把时间比作资本。德国诗人歌德把时间看成是自己的财产。鲁迅先生对时间的认识更深刻。他说:"时间就是生命。无端地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无异于谋财害命。"法拉第中年以后,为了节省时间,把整个身心都用在科学创造上,严格控制自己,拒绝参加一切与科学无关的活动,甚至辞去皇家学院主席的职务。居里夫人为了不使来访者拖延拜访的时间,会客室里从来不放坐椅。76岁的爱因斯坦病倒了,有位老朋友问他想要什么东西,他说,我只希望还有若干小时的时间,让我把一些稿子整理好。
当代青少年多数都很羡慕美国、日本富裕的生活及其轿车、电器,然而,你知道他们是多么珍惜时间吗?早在200多年前美国还没独立的时候,美国启蒙运动的开创者、科学家、实业家和独立运动的领导人之一富兰克林就在他编撰的《致富之路》一书中收入了两句在美国流传甚广、掷地有声的格言:"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金钱"。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辽宁青年参观团在日本出席一个会议,出国前团长准备了厚厚一叠发言稿,可是届时日方官员递上的会序表却写着:"中方发言时间:10点17分20秒至18分20秒。"发言时间仅为一分钟。这在那些"一杯茶水一支烟,一张报纸看半天"的人看来,似乎不可思议,而在日本却是极为平常的。日本从工人到学者,时间观念都非常强。他们考核岗位工人称不称职的基本标准就是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单位时间的劳动量,时间一般精确到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