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1年9月30日,位于北京城北的醇亲王府里突然乱作一团,哭喊声打破王府应有的庄重和宁静。
原来,醇亲王载沣年仅37岁的嫡福晋、溥仪的母亲瓜尔佳·幼兰吞食鸦片自杀身亡。
虽然大清已经灭亡,但是这位亲王夫妇仍然备受瞩目,不仅因为他们的出身,更因为他们的儿子做了末代皇帝,至今还盘踞在紫禁城中。
载沣嫡福晋名为瓜尔佳·幼兰,前清大学士、军机大臣荣禄的女儿,慈禧太后钦点她与醇亲王成婚。在这么显赫的一个大家庭里,地位尊崇的瓜尔佳氏为何选择自杀呢?这事还得从紫禁城说起。
醇亲王载沣与嫡福晋瓜尔佳·幼兰
溥仪的父亲是醇亲王载沣,溥仪的母亲是瓜尔佳·幼兰。
溥仪幼年被慈禧太后选中,从醇亲王府进入紫禁城称帝,这意味着他在名义上与生父载沣、生母瓜尔佳氏断绝了人伦亲情。
到民国初年,溥仪法理上的母亲是紫禁城里的四位太妃,即:同治帝的遗孀敬懿太妃、庄和太妃、荣惠太妃,以及光绪帝的遗孀端康太妃。
隆裕太后去世后,在袁世凯的干预下,端康太妃获得了四大太妃之首的位置。她处处效仿慈禧太后,想主导宫廷的日常生活,尤其对废帝溥仪管教严格。
瓜尔佳氏
据溥仪回忆,两位太监为了讨他开心,为他送上民国将领的大礼服,他乐呵呵地穿上过了把瘾。不料这事被端康太妃得悉,她大为光火,把两个太监分别打了二百大板,并赶到打扫处做苦役。此举其实就是杀鸡儆猴,敲打溥仪服从她的约束。
事后,端康太妃还派亲信太监到溥仪身边,监视他的言谈举动。一个死守传统,一个少年叛逆,像剪辫子、找外国医生检查“龙目”等事,都曾引发二人的龃龉。
生活上的种种细故,惹得溥仪对端康太妃十分反感,日积月累,终于酿成了一场大冲突。
1921年,端康擅自辞退了太医院大夫范一梅,溥仪想:呦呵,紫禁城里的斥黜之权已非我有?加上“帝师”陈宝琛和总管太监张谦和从旁怂恿,批评太妃“专擅未免过甚”,他更加怒不可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