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是怎样选秀的呢?

2025-04-03 10:14:18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满清入关以前是没有选秀一说的,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的婚姻基本上都是政治联姻的产物。顺治十年(1654)十月,顺治帝以谕旨的形式宣告天下举行选秀活动。他将满洲官员和外落王公大臣家的女子纳入了选后的范围,虽然范围不如后世之大,但初步确定了选秀制度。

一、选秀的资格

选秀制度在顺治年间初定,历经康熙、乾隆、嘉庆等朝的多次修订,逐渐成为定式。清代后宫,上至皇后,下到宫女,都是从旗人女子中挑选出来的。满族人是旗人,而旗人不一定是满族人,其中还包括蒙古人、汉人。

旗人分为八旗和内务府包衣三旗,八旗包括满洲八旗、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内务府包衣三旗是清皇室的奴求,二者的政治地位不同。所以,尽管清初将八旗和包衣三旗的女子都称为秀女,但挑选的方法和她们在宫中的地位却有所不同。

八旗秀女每三年挑选一次,由户部主持,以充实后宫,备皇后妃嫔之选,或者赐婚皇子皇孙以及近支宗室;包衣三旗秀女,每年挑选一次,由内务府主持,虽然其中有一些人可能会被皇帝看上,最终升为妃嫔,但绝大多数只是承担后宫杂役。

到了清代后期,包衣三旗的应选女子就不再称为秀女,而是“使女”了。因此,一般意义上的秀女实际上指的是八旗秀女。满清规定,凡是满、蒙、汉军八旗官员、另户军士、闲散壮丁家中年满13岁至17岁的女子,都必须参加三年一度的备选秀女,17岁以上的女子不再参加。

康熙年间增加了一条新规定,后族近支或母族系宗室觉罗之女,可免选秀仍要参加阅选。没有经过阅选的旗人女子,即使过了婚龄也不准私自聘嫁,如有违例,女子及其家人都会受到惩治。

乾隆二十年(1755),再次补充规定:应阅视的秀女,在未受阅选之前,私自与宗室王公结姻者,其母家按照隐瞒秀女的处罚条例议处。在报名阅选秀女时,如果符合选秀条件的旗人女子确实有残疾的,必须经过族长、领催、晓骑校、佐领等层层报到各旗都统,申明原因,都统禀明户部,户部奏准皇帝,才准免选。

二、秀女是如何选出来的

虽然旗人女子都能参加选秀,但是当选的毕竟只是少数,秀女们入宫要经过一次次严格的考察。每次临近挑选秀女时,户部发公文给各旗都统,都统再层层通知下级审查秀女资格,随后将参选女子的年龄出身等情况统计在册,统一汇报户部。

户部上奏皇帝,待皇帝批准选阅秀女的日期后,再发文给各旗都统,命令各旗制作秀女花名册。参选的女子一般13-17岁,不过也有例外,据清宫档案记录,最小的有11岁,大的可达20岁。

各旗选送的秀女,要用骡车提前送到京城。由于秀女的家庭背景不一,官宦之家尚有车辆送行,兵丁之家却只能雇车乘坐。因此,乾隆年间规定,凡是参选秀女,无论家境如何,每人赏银一两,以充雇车之需。(当时一两银子价值今天一千多元人民币左右)

回答(2):

你知道吗?在清朝皇帝选秀女时,是不会选择一些特别漂亮妖艳的女孩子的,为的就是防止沉湎酒色,不理朝政,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清朝的后宫嫔妃都不好看了!

回答(3):

由户部将身份年龄合格的八旗女子名单上报给皇帝,皇帝定好日期以后,八旗秀女会提前被送到京城,日期到了以后,太后和皇帝会亲自选阅,被选中后不会立即成为嫔妃,还要经过复选,通过复选之后再宫中观察一个月之后,才能正式入宫为妃嫔。

回答(4):

清朝选秀女的流程:首先由户部将身份年龄合格的八旗女子名单上报给皇帝,皇帝定好日期以后,八旗秀女会提前被送到京城,日期到了以后,太后和皇帝会亲自选阅,被选中后不会立即成为嫔妃,还要经过复选,通过复选之后再宫中观察一个月之后,才能正式入宫为妃嫔。

回答(5):

清朝皇室选秀有两个标准,道德品质是第一标准,第二个就是看出身。妃子的封册上经常看到“仁”、“孝”、“仁”、“淑慎”、“名家”等词汇。其中,“名家”起着更重要的作用。众所周知,光绪的皇后就像貌奇丑,但她是慈禧皇太后的侄女,出身很好所以她能成为皇后。光绪深爱的珍妃当选时,她的父亲和祖父是大官珍妃姐妹姐妹双双入选为珍、瑾二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