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世界的战争不是电子游戏。战败的一方很少会出现全员被歼灭的情况,大多数情况下,伤亡率达到一定比例后一支军队就会崩溃。
就像一个班集体里有学霸也有学渣一样,一支军队里也绝对不可能全部都是精兵。打仗时通常都是由战斗力最强的精锐做尖刀,这部分精锐如果折损掉,这支军队的战斗力就会损失大半。
具体到项羽当时的情况来说,他之所以选择突围,战局绝对是已经到了难以挽回的地步。四面楚歌这个成语怎么来的?当时项羽的军队士气已经降到了冰点,精锐部队一定也已经在之前的战斗中所剩无几。
也就是说,项羽当时手中已经没有可战之兵了,虽然看起来还有十万之众,但这十万人基本不剩下什么战斗力了。在这个时候,项羽即使负隅顽抗死战下去除了徒增伤亡外也毫无意义。就像下象棋一样,如果你已经被将死了,也就完全没有必要把最后几步走完才肯认输。
在败局已定的情况下,最佳选择肯定是趁机突围,如果非要死战下去,那可真的连突围的机会都没有了。
在突围的时候,项羽一定是身先士卒,率领手头能调动起来的所有精兵冲击包围圈,至于剩下的部队,他即使想管也有心无力了。
项羽身经百战,一定是在评估了当前局势后作出的判断。不到万不得已,他肯定不会选择逃跑的。
至于突围之后怎么办?在突围时项羽应该还没想好,直到来到乌江边,他才彻底心灰意冷,自刎身亡。
如果把那十万士兵换成项羽破釜沉舟时的军队,你看项羽还逃不逃?他振臂一挥,全军齐心向前,谁胜谁败还未可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