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恩格斯世界观和政治立场的转变,是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主观条件。马克思在青年时代就受到革命民主主义思想的熏陶,立志要为人类的幸福而奋斗。
1、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资本主义在欧洲各国的发展和周期性经济危机的出现,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经济条件。近代无产阶级的成熟和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斗争日益高涨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政治条件。德国古典哲学和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重要思想条件,而历史上的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及其在理论上的贡献,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奠定了基础。由于马克思发现了剩余价值学说,“所以他就揭露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以它为基础的占有方式的结构,揭示了整个现代社会制度在其周围凝结起来的核心”,“科学社会主义就是从此开始,以此为中心发展起来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和恩格斯顺应时代要求,及时地总结工人运动的经验教训,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2、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共产党宣言》
1848年2月发表的《共产党宣言》,系统的阐述了以下原理:第一,关于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原理。第二,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原理。第三,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原理。第四,关于无产阶级政党的原理。第五,关于无产阶级政党的站略策略原则。由此可见,《宣言》全面地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宣告了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3、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伟大意义
《宣言》是一部划时代的著作,它所阐述的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为工人阶级的解放树立了一面旗帜。100多年来的实践证明,这些原理是颠扑不破的真理,他的诞生,推翻了历史上传统的“剥削有理、压迫有理”的传统观念,为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解放事业,指明了光明的前途和道路。
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经济学和英法三大空想社会主义,它们在理论上的成就和存在的缺陷以及正面和反面的经验,都成为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理论前提.
主要内容:
第一、德国的古典哲学:产生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主要代表人物是黑格和费尔巴哈.黑格尔第一次以唯心主义形式系统地阐述了辩证法的基本规律,他把发展辩证法的主体不是物质世界,而是一种"绝对精神"的自我运动.费尔巴哈则是恢复了唯物主义的权威,论证了物质第一性、思维第二性的原理,并由些出发发展了他的人本主义哲学,但他同时抛弃了黑格尔的辩证法,因此,他在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的.这为辩证唯物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科学的材料和依据.
第二、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它的创始人是配第,由斯密发展,完成者是李嘉图.最积极的成果是提出并论证了劳动价值论,科学地说明了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量(时间)决定的,劳动是价值的源泉,劳动所创造的价值是工资、利润和租的源泉.同时,比较正确地指出了资主义社会的阶级结构,但局限于把资本主义认定为人类社会永恒的、理想的制度.古典政治经济学为人们研究资本主义经济规律提供了有益的材料.
第三、英法三大空想社会主义:以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为代表的19世纪初的空想社会主义,是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最高阶段.一是其社会历史观具有丰富的唯物史观萌芽,认为社会历史是有规律的不断前进的过程;二是对现存的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前所未有的揭露和批判;三是天才地预测了未来社会的许多特征和原则.这些都成为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
关于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性质、条件和一般目的的学说.它是研究无产阶级解放运动发展规律的科学.又称科学共产主义.马克思和恩格斯于19世纪40年代创立.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科学社会主义指马克思主义的整体,包括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3个组成部分;狭义的科学社会主义指马克思主义的3个组成部分之一,即同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相并列的科学社会主义.人们实践中的社会主义,即作为运动或制度的社会主义,通常是从狭义上来理解的.科学社会主义19世纪40年代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后,在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中,在各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在与各种非科学、反科学的社会主义思潮或者流派的斗争中不断丰富和发展.列宁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全面分析了帝国主义的经济政治特征、基本矛盾及其本质,指出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特殊阶段,是垄断的资本主义,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前夜.揭示了帝国主义发展的不平衡规律及其与社会主义革命之间的联系,作出社会主义可以先在几个或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 ,首先在不发达的俄国取得胜利的论断.并领导建立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使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变成现实.列宁之后 ,斯大林在苏联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 ,捍卫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原理.毛泽东把马列主义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中国共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内容.
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产生、发展及其自身建设规律以及在整个无产阶级革命事业中的领导地位和领导作用的理论。它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无产阶级进行革命和建设,必须在本阶级政党的领导之下才能取得胜利,这是由社会历史和无产阶级运动发展的客观规律所决定的;同时,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好这个党,也有它的客观规律。
党的学说就是研究和阐明这些规律,为加强党的建设,更好地发挥党的领导作用服务的。因此,这门科学的突出特点是科学性、革命性和战斗性的统一,它是无产阶级政党建设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是指导党的建设实践的理论依据,并且是在党的建设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起来的。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产生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
马克思、恩格斯是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的奠基者,他们在建立无产阶级独立政党的斗争中提出的基本思想,奠定了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的基础。列宁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为创建不同于第二国际修正主义党的新型无产阶级政党,提出了新型无产阶级政党的理论,为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作出了新贡献。
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运用于中国党的建设实践,成功地解决了在一个农民居多数的东方大国建设一个具有广大群众性的、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政党的重大课题,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毛泽东建党学说。这是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的基本点是:
(一)无产阶级要获得彻底解放,必须建立自己独立的革命政党。无产阶级政党的出现是现代社会阶级斗争发展的必然产物。现代无产阶级的出现以及这个阶级在斗争中的不断成熟,为党的产生奠定了阶级基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和传播,为党的产生提供了思想条件。无产阶级政党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二)无产阶级政党是无产阶级的先进部队。党以无产阶级作为阶级基础,但又不同于一般无产阶级组织。党集中了无产阶级的优秀分子,用先进的革命理论武装起来,因而能始终站在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前面,能够领导无产阶级的各种组织和人民群众。党是进行无产阶级革命、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和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