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职日期和止薪日期的区别:
1、含义不同
离职日期是员工和单位办理离职手续之日,并且和单位确认当天解除劳动关系。如果是员工辞职,那么是按照员工申请辞职申请当天开始计算之后的第三十天为解除劳动关系的时间。
止薪日期是单位停止计算和核发该员工工资的日期,二者时间通常不一样。一般说来,止薪日期在离职日期之前或者同一天。
2、意义不同
离职员工除工作交接外,应立即停止以用人单位的名义对外从事一切业务。将该员工经手的工作交接到其他人员或主管。工作交接有助于防止员工仓促离职,出现工作脱节,减少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已经止薪的员工,在没有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之前,还是单位的员工。
扩展资料:
离职后员工的薪水结算:
依据《工资支付暂行条例》第九条 劳动关系双方依法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用人单位应在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一次付清劳动者工资。
第十八条 各级劳动行政部门有权监察用人单位工资支付的情况。用人单位有下列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行为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其支付劳动者工资和经济补偿,并可责令其支付赔偿金:
(一)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的;
(二)拒不支付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工资的;
(三)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的。
经济补偿和赔偿金的标准,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离职
离职日期:最后工作日的第二天。
止薪日期:公司与你协商的工资最后结算的时间。
扩展资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三十六条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第三十七条 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 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第三十八条 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
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
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
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
参考资料: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2009修正)
离职日期和止薪日期的区别:
含义不同。
离职日期是员工与单位解除劳动关系的日期,止薪日期是单位停止计算和核发该员工工资的日期,二者时间通常不一样。一般说来,止薪日期在离职日期之前或者同一天。
意义不同。
已经止薪的员工,在没有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之前,还是单位的员工。
而离职员工除工作交接外,应立即停止以用人单位的名义对外从事一切业务。将该员工经手的工作交接到其他人员或主管。工作交接有助于防止员工仓促离职,出现工作脱节,减少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相关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规定
第五十条 用人单位应当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时出具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证明,并在十五日内为劳动者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
劳动者应当按照双方约定,办理工作交接。用人单位依照本法有关规定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在办结工作交接时支付。
用人单位对已经解除或者终止的劳动合同的文本,至少保存二年备查。
现在一般工作都是按出勤日计算,出勤一天就有一天工资。离职那天,比如是15号,即14号还在上班,15号离开了,那止薪日期就是14号,即14号还会结算工资的。月工资也是这样按出出勤日计算的。
离职日期和止薪日期的区别:
1、定义不同:
离职日期是员工和单位终止劳动关系的日期。员工与单位解除劳动关系的日期,止薪日期是单位停止计算和发放雇员工资的日期。二者时间通常不同。一般而言,止薪日期在离职日期之前或者同一天。
2、意义不同。
在劳动合同终止或终止之前,止薪的员工仍然是该单位的雇员。
除了工作移交之外,离职员工应立即停止以雇主的名义开展所有业务。 将员工的工作交给其他人或主管。 工作移交有助于防止员工匆忙离职,从而导致工作断线并减少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3、生效时间不同
离职日期应为最后一个工作日的第二天。 普通员工辞职后,用人单位应当解决劳动者的工资,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办理员工离职和社会保障转移手续。
止薪日期是劳动协议终止的日期。
【法律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第五十条规定:
用人单位应当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时出具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证明,并在十五日内为劳动者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
劳动者应当按照双方约定,办理工作交接。用人单位依照本法有关规定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在办结工作交接时支付。用人单位对已经解除或者终止的劳动合同的文本,至少保存二年备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