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案的操作性体现在审计事项的具体应对措施和方法的可行性上。要增强实施方案的具体应对措施和方法的可操作性,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一、明确审计的具体应对措施和方法。确定审计具体应对措施和方法的原则是能够指导审计人员实施审计,具有操作性,并且能够减少随意性,避免审计资源浪费。每个审计项目的审计目标不同,决定着审计应对措施和方法不同。特别是对实现审计目标有重大影响的事项,要明确审计的具体应对措施,综合运用多种方法,保证审计目标的实现。如审计要认定资产负债表所列的资产是否存在,就需采取实地观察、监盘、审阅等方法;如要认定其是否属于被审计单位的权利,则需索取有关资产认证;如要认证其是否正确计价,则要运用计算、分析性复核等方法,同时还要检查其适用的会计计量政策。 二、重视操作性要求。审计实施方案的操作性体现在审计事项的具体应对措施和方法的可行性,应考虑3个因素:一是审计技术的可行性,即步骤和方法严谨、科学;二是人员力量的可行性,即所采用的方法符合审计人与实际情况,为审计人员熟练掌握运用;三是审计现场的可行性,包括时间、空间的限定性,审计资料的可取得性,是否符合最低经济成本原则等。 三、选择替代的步骤和方法。由于被审计单位情况变化较多,审计实施方案中确定的审计步骤和方法不一定都具有适用性。在这种情况下,为确保审计工作质量,审计人员应根据审计实施情况,适时调整审计实施方案,选择替代的审计具体步骤和方法。审计法明确审计人员不能或者不宜取得原始资料、有关文件和实物的,可采取文字记录、摘录、复印、拍照、转储、下载等方式取得审计证据。例如,以问询、函证进行取证,由于被审计单位在不对称的信息环境中处于强势地位,往来款的违法行为大多发生在关系密切的单位、个人之间或有较大厉害关系的单位、个人之间,因此,函证在实际运用中存在较大的局限,需要实施一定的替代方法,如到关联方现场审计调查,审查业务记录和事项,查询银行记录等。 四、加强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信息化环境下,审计的方法和技术发生了重大改变,确定审计应对措施和方法时,要加强计算机技术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