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言命题包括很多知识点,需要各位考生精准熟悉每个知识点,扎实掌握,并且运用在解题中。
一、假言命题
假言命题中的“假”,并非“真假”之意,而是“假设”之意,通俗来讲,即为假设的一种命题,比如你若安好,便是晴天,前后两个命题之间是一种假设关系。
假言命题定义为:判定命题间条件关系的命题。这里有三个关键词需要明确,一是“判定”,假言命题起到判定、判断的作用;二是“命题间”,判定两个命题间的关系;三是“条件关系”,判定命题间是否为条件关系,也就是说,假言命题主要判定命题之间具备条件关系的一种命题。这三个关键词中最核心的是“条件关系”,清楚了何为条件关系,也就理解了假言命题。
二、条件关系
条件关系重点分为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
(一)充分条件定义:如果有命题A,则必然有命题B,如果没有命题A而未必没有命题B,A是B的充分不必要的条件,简称充分条件,通俗而言,有它(A)就够,没(A)也行。例如:考试和报名,有考试这个命题,必然有报名,没有考试这个命题,未必没有报名,也就是说,出现了考试这个情况,必然会出现报名的情况,此时考试是报名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即考试是报名的充分条件。我们也发现二者间还可以存在一种推出关系:考试能够推出报名,即考试=>报名,“=>”为推出符号,具有指向性作用。
(二)必要条件定义:如果没有命题A,则必然没有命题B,如果有命题A,未必有命题B,A是B的必要不充分条件,简称必要条件,通俗而言,没它(A)不行,有它(A)不够。比如:考试和报名,没有报名,就必然没有考试,而有报名,未必有考试,换言之,没有报名,必然没有考试,此时报名是考试的必要条件,表达形式表示为,没报名=>没考试。
给各位考生进行梳理,考试和报名这两个命题间存在:有考试,必然有报名,考试为报名的充分条件;没有报名,必然没有考试,报名为考试的必要条件,写成推出关系:考试=>报名。
以上论述了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理解,对于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关系在此总结一下:第一,推出符号=>,必然由充分条件指向必要条件;第二,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成对出现;第三有充分条件必然有必要条件,有必要条件未必有充分条件,没有必要条件必然没有充分条件。
希望各位考生对条件关系能够清晰理解,准确判断,这对于后面的内容学习更有直接作用。
在国考逻辑判断中假言命题是一个高频考点,二难推理是假言命题中难度系数较大的一种题型,本节将介绍一种方便快捷的方法帮助广大考生解题。
已知:A→B,—A→B,可知B恒成立。
A→B,A→—B,可知A恒成立。
【例1】某市要建花园或修池塘,有下列4种假设:修了池塘要架桥;架了桥就不能建花园;建花园必须植树;植树必要架桥。据此不可能推出的是:
A.最后有池塘 B. 最后一定有桥
C.最后可能有花园 D. 池塘和花园不能同时存在
【答案】C
【解析】由题干翻译可知,池塘→桥→—花园;花园→植树→桥,即—桥→—花园。根据二难推理:A→B,—A→B,可知B恒成立,即—花园恒成立,即不建花园,题干设问方式为据此不可能推出的,因此正确答案为C。
【例2】要是不学习二胡演奏,徐平就做不了民乐理论研究。如果他喜欢民族乐器,那么他会选择学习二胡演奏作为专业。如果他不喜欢民族乐器,他就会做民乐理论研究。
由此可推出徐平将:
研究民乐理论 B. 学习二胡演奏
C. 不学二胡演奏 D. 不研究民乐理论
【答案】B
【解析】由题干翻译可知,1.—二胡→—民乐理论;2.民族乐器→二胡;3.—民族乐器→民乐理论。由1可知民乐理论→二胡,再和3结合可得,—民族乐器→民乐理论→二胡。再通过2根据二难推理:A→B,A→—B,可知A恒成立。可推理出二胡恒成立,即徐平一定学习二胡,因此正确选项为B。
好老师、好课程、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