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巧妙回答对方?

2024-11-12 08:52:08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回答别人提出的问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是在谈判或重要的场合。但是,在无法回避或不能不答的情形下,巧妙的言词回答,不但显示出自已的才华与魅力,还可以提升自己的身价、让对方刮日相看。

我们在谈判时回答问题不比平常说话,多说一句少说一句没什么关系,说错说对都没什么大不了的事。但谈判可不一样,尤其是在重要的场合,更不能信口开河,人云亦云的。下面一些答复的技巧供大家使用:

在谈判中,尤其是紧要的关头,千万不要轻易作答。

谈判者回答问题,应该具有针对性,有的放矢,因此要了解问题的真实涵义。同时,谈判者要提出一些模棱两可或旁敲侧击的问题,意在以此摸对方的底。对这一类问题更须清楚地了解对方的用意。否则,轻易、随意作答,会造成己方的被动。

在谈判时,要想办法减少问话与追问的兴致和机会。

要知道,一些问话者如果发现了答话者的漏洞,往往会刨根问底地追问下去。所以,回答问题时要特别注意不让对方抓住某一点继续发问。这时主要采取一些方式,借口问题无法回答也是一种回避问题的方法。例如:

“这本身就是一个无法回答的问题。”

“这个问题只好留待今后解决。”

“现在讨论这种问题为时尚早,是不会有什么结果的。”

一个资深的谈判者是不会彻底回答所提问题的。

在交谈中,答话者要将问话者的范围缩小,或者回答的前提加以修饰和说明。比如,对方对某种产品的价格表示出关心,发问者直接询问这种产品的价格。如果彻底回答对方,把价钱一说了之,那么在进一步的谈判过程中,回答的一方可能就比较被动了。这时就不妨这样说:

“我相信我们产品的价格会令你们满意的,请先让我把这种产品的几种性能作一个说明好吗?我相信你们会对这种产品感兴趣的……”

这样回答,就明显地避免了一下子把对方的注意力吸引到价格问题的焦点上来了。

对不想回答的问题可以找借口拖延答复。在谈判中,如果一方不愿意回答对方提出的问题,就可以以资料不全或还没有请示等借口来拖延答复。比如,我们可以这么回答:

“啊,不好意思。对你们所提的问题,我目前还没有第一手的资料做作答复,我想,你们是希望我为能做详尽并圆满的答复的吧,但这需要时间,对吗?”

当然,拖延时间只是缓兵之计,这并不意味着可以拒绝回答对方提出的问题。因此,谈判者要进一步思考如何来回答问题。

谈判中,还不能确切回答对方提的所有问题。

聪明的交谈者,在回答问题,会给自己留有一定的余地。他们在回答时,不会过早地暴露自己的实力。可先用说明一件类似的情况,再拉回正题。或者,利用反闻把重点转移。例如:

“哦?还真让我猜对了,你真的这样问,我可以给你满意的答复。不过,在我回答之前,请先允许我提一个问题。”

若是对方还不满意,可以这样回答:“也许,你的想法很对,不过,你的理由是什么?”“那么,你希望我怎么解释呢?”等等。

在谈判时,谈判者是有回答问题的义务,但是这并不是等于谈判者应该回答对方所提的每一个问题。特别是对某些不值得回答的问题可以礼貌地加以拒绝。

例如:在谈判中有些人提些与谈判主题无关的问题,回答这种问题显然是浪费时间。或者,对方会有意提一些容易激怒你的问题,其用意在于使你失去自制力。回答这种问题只会损害自己,因此可以一笑了之。

还可以以将错就错作为回答的掩护。

当谈判对手对我们的答复作了错误的理解,而这种理解又有利于己方时,我们就没必要去更正对方的理解,而应该将错就错,因势利导。谈判中,由于双方在表述与理解上的不一致,错误理解对方讲话意思的事情是经常发生的。

就一般情况而言,这会增加谈判双方信息交流与沟通上的困难,因而有必要予以更正、解释。但是,在特定情况下,这种错误理解能够为谈判者中的某一方带来好处,因此可以采取将错就错的策略。比如:

当买方询问某商品的供应条件时,卖方答复买方可以享受优惠价格而买方把卖方的答复理解为“如果他想享受优惠价格就必须成批购买”。而实际上卖方只是希望买方多购买一些,并非买方享受优惠价格的先决条件。

如果买方作了这样的理解后,仍表示出购买的意向,卖方当然不必再把自己的原意解释一番。

总之,我们在谈判中的应答技巧不在于回答对方的“对”或“错”,而在于应该说什么、不应该说什么和如何说,这样才能产生最佳的谈判效应。

一个高明的谈判者,不仅应当敢于在不能允诺对方的时候说出一个“不”字,而且应当善于为了减少因拒绝对方而造成的对方心理与感情上的伤害而说出这个“不”字。

在商业谈判平常交往中,当我们不能满足别人的要求事不能别人达到协议时,就不得不拒绝别人。但是,在拒绝他人的一般情况下,就很容易得罪人。

为了避免得罪人或尽量少得罪,我们可以采到一些聪明的办法来婉言谢绝他人的意思。

宋代文学家苏轼在朝廷任翰林学士时,他的弟弟苏辙是参知政事。兄弟二人均是高官,往来求职者很多。一次,府里又来了一个人,这人与苏辙是故交,三番五次求差遣,苏辙躲着不见。这个人倒是不厌其烦,老往家里跑。这一天碰见了苏轼,恳求道:“还望翰林以一言相助。”

苏轼早就对此人的行为看不惯了,想借机教训他一顿,让他绝了请托的念头。便邀他坐下,说道:“我听到过这样一个故事,你听听觉得有没有趣。”

“说有一个人穷得无以为生,便去盗墓。凿开第一个墓,只看见一人光着身子坐着,说:‘你没听说过汉朝杨王孙轻财傲世,下葬时连衣服也不穿吗?能有什么东西接济你呢?’这个穷汉又凿开了第二座墓,墓中是个帝王,笑眯眯地说:‘我是汉文帝,早已立下遗诏,墓中不放金玉之物,所有器皿皆陶瓦一类,你要我给什么呢?’穷汉气得没办法,又去找墓,发现有两座墓连在一起,心想必有宝藏,又奋力刨挖,先凿开了左边的墓室,只见一个瘦弱的身影晃了过来,说:‘我是伯夷,你看我面有饥色吧,那是因我饿死于首阳山下。实在对不起,我没办法满足你的需求。’穷汉叹道:‘我费了这么大劲,却一无所获。现在就剩下一座墓室了,或许还有点希望。’说完正要凿右边的墓室,伯夷劝道:‘我看你还是到别的地方去吧,隔壁那间住的是我兄弟叔齐,恐怕与我的情况差不多。”’

苏轼讲完故事,意味深长地笑了起来,那个“故交”也只得赔笑,心中羞愧不已,此后再也不到苏府求职位了。

苏轼的教养使得他绝对不会当面指责别人的不是,于是他讲了一个故事,把自己的不满与拒绝体现了出来。故事中的伯夷与叔齐正是隐喻苏氏兄弟俩,雨那个盗墓的穷人就是那个想要从苏家得到好处的“故交”了。故事的讽刺性很强,在情理上,让人一听就明白,但又避免了正面拒绝的尴尬,苏轼可谓是深谙拒绝艺术的高手了。

也许我们每个人都遇到过这种情形。在拒绝别人时都会感到不好意思,但只要说得委婉、巧妙,只要做到心知肚明就可以了,不必摊开,让双方都尴尬。

我们在谈判中,最好不要绝对否定对方的字眼。即使由于对方的坚持,使谈判出现僵局,需要表明自己的立场时,也不要指责对方。这时,我们可以说:“在目煎的情况下,我们最多只能做到这一步了。”

在谈判中使用一些敬语,也可以表达你拒绝的愿望,传递你拒绝的信息。

谈判中,遇到我们必须拒绝的事情,但我们又不愿伤害对方的感情,这时可寻找一些托词。例如:

“很对不起,我实在决定不了,我必须尽快回去与上司商量一下。”“我看这样吧。待我向领导请示后必给您一个满意的答复。”“我们能不能不说这个,先喝杯水吧,我口渴的不行”。“让我们暂且把这个问题放一放,先讨论其他问题吧。”

这些办法,都可以摆脱窘境,既可不伤害对方的感情,又可使对方知道我们也有难处。

——引自延边人民出版社《实用口才全书》

回答(2):

回答(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