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人和西北人把主要不同之处在于性格有很大的差异,还有饮食习惯也不同。东北人性格豪爽、暴躁、热情。西北人更加倾向于沉稳、粗犷。 东北人饮食比较重口味,喜欢麻辣咸。而西北人更喜欢清淡。
东北人是指出生成长在东北黑土地、对东北具有文化认同和地域情结的关东儿女。欧、美、日等国际书籍中有时会称呼现今中国东北地区之人直译为“满洲人”(Manchurian),即东北地区的中国人,并不具有政治含义,为西方语言通常用法。
西北人的定义是指世居和定居在这片土地之上的一切人民,是出生和成长在西北大地上的中国人。西北地区,中国七大地理分区之一。包括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东北地区水资源比较丰富,是中国真正意义上的鱼米之乡,曾捕捉到重达3000斤的鲟鳇鱼,到上个世纪20年代,还可以捕捉到重达1500斤的鲟鳇鱼和大马哈鱼,水体清洁,野生鱼类丰富。地表径流总量约为1500亿立方米,但分布不理想,东部多于西部,北部多于南部,需进行区域性调水,才能根本保证本区发展的需要。
西北是黄土地与蓝天,不是喧嚣的尘世,色调,景物,声音都比较单调,很多东西是凝重不变的,就像西北人。在艰苦的环境中,人们是用音乐排解心中的苦闷,用歌声表达自己不能随便告于他人的情感,所以我们听到的陕北民歌才会感觉那么悠远,绵长,听到《走西口》才会让人肝肠寸断。贫困的甘肃人敢于接受新事物,即使在偏远的乡村学校,你也可以看到一些年轻老师举办周末舞会,而不太顾忌乡人的议论,兰州的年轻人更是穿着时髦,紧跟新潮,女孩子言谈举止都非常开放。
都说东北大米好吃,那是你没吃过东北面食。东北人从小吃到大的东北特色面食。你吃过几样?准备好纸巾擦哈喇子吧!
油炸糕,炸的金黄酥脆,要开热乎乎的冒着香味,甜甜的豆沙软香可口,糯米有点微微粘牙,但是能让香味留在嘴里更长久!再来一碗豆腐脑,美呆了!
粘耗子,苏子叶包的,有一种特殊的清香,芸豆馅儿或者肉馅儿的都好吃,软滑的糯米咬上去心情瞬间就好了,但现在很少见这种面食了!
酸汤子,玉米面做的面,口感细腻爽滑,健康粗粮,和鸡蛋酱是永恒搭配,如果觉得单调可以加点蔬菜和辣椒油,味道就上去了!
草帽饼,手艺很高超才能做出来,层层撕着吃,每层都有油盐,很有味道,来一碗紫菜鸡蛋汤或者配一份砂锅吃,特别香!
手擀面,老妈做的手擀面是这辈子吃过最好的手擀面,纯手工发面,醒面,揉面,面条韧劲足,晶莹剔透,不易碎,还有嚼劲,配上东北尖椒肉卤,啼哩吐噜吃好几碗,现在正冷着,吃完喝一碗热乎乎的面汤,暖到心窝!
豆沙饼,饼烙的油黄油黄的,豆沙甜软,量大,咬一口面夹着豆沙,满嘴都是香味儿!别提多好吃了
发面饼,在和面的时候放个鸡蛋,发面饼就会变得更软更香,两边用油煎的金灿灿的,咬一口软绵绵的,想想都馋了
东北特色馅饼,东北开发出适合东北人口味的特色馅饼,韭菜鸡蛋、榨菜肉丝、萝卜丝,只要是你喜欢吃的馅儿,都能做!
粘豆包,金黄诱人,小巧可爱,粘呼呼的,撒点白糖,真心好吃,换一种吃法可以把豆包煎上,两面煎的酥脆,油香更足!
纯碱大馒头,特别实惠,小时候一个大馒头就能吃撑,白白胖胖的,老妈做的最好吃!
烤冷面,全国有名的东北特色小吃,豪华版才五块钱,加蛋加肠,特别适合逛街或者溜达吃!
糖饼,糖汁儿充分的融入到饼里面,一定要趁热吃,不然糖汁就凝固了,吃的时候小心又小心,因为糖汁多的糖饼会烫嘴!
韭菜盒子,外边焦黄,油汪汪的,看着就让人食欲大增,里面是绿油油的韭菜和金黄金黄的鸡蛋,不管味儿大不大都控制不了想吃的心!
菜团子,大饼子里面包裹菜馅儿,粗粮配野菜,鲜香,现在卖的贵得很呢!
热汤面,先做好汤(汤里放上青菜、西红柿、肉丁反正你喜欢啥都可以放),然后打荷包蛋,下好面,这个时候面条这么吃才最暖和。
大饼子,经过改良的大饼子口感特别好,现在大饼子身价高着呢,切成条用油炸一下,味道也不错哦!
黑白面馒头,白面和黑面掺和在一起,味道有黑面和白面的香味,小时候吃过,后来就很少见这种馒头了!
大列巴面包,哈尔滨特色,大列巴面包和红肠,来哈尔滨旅游都得尝尝,大列巴面包大到吓人,不过味道超棒!
油饼,油饼砂锅是现在最流行的吃法,冰油黄,砂锅的汤解腻,砂锅里面自带菜,好评!
东北地区饮食文化圈,是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形成了特异性极强的子文化区位类型,肉食为主,应当说是东北民众在数千年甚至更长久历史上的饮食生活基本特点之一。图:猪肉炖粉条,是“东北四大炖”的第一炖,顺口溜:猪肉炖粉条,馋死野狼嚎。
小鸡炖蘑菇,在东北有句民谚:“姑爷进门,小鸡断魂。”说明小鸡炖蘑菇曾是东北人招待女婿的主菜,足见这道菜在东北的地位,是东北炖菜中最高档的。
地三鲜,是永远的经典菜,百吃不厌。制作材料是三种地里时令新鲜的食材:茄子、土豆和青椒。它不仅在于鲜浓的味道、天然绿色的食材,更胜于它涵盖多种食材的营养,让三味非常普通的蔬菜做成鲜爽无比的佳肴。
锅包肉,光绪年间始创自哈尔滨道台府府尹杜学赢厨师郑兴文之手。通常将猪里脊肉切片腌入味,裹上炸浆,下锅炸至金黄色捞起,再下锅拌炒勾芡即成。
乱炖,是东北地区比较普遍的家常炖菜之一,是将豆角、猪肉、土豆、西红柿、茄子依次入锅,先炒后炖。
得莫利炖鱼,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得莫利”一词是俄罗斯语的音译,是黑龙江省方正县伊汉通乡的得莫利村。由于这个村北靠松花江,这里的村民主要靠打鱼来维持生计,得莫利炖鱼是村里的特色菜肴。
鲶鱼炖茄子,俗语说:“鲶鱼炖茄子,撑死老爷子”,由此可见这道菜之美味。用新鲜的鲶鱼和茄子一块炖制,鱼和茄子混在一起,使鲶鱼肥而不腻,茄子鲜香味浓,荤素相得益彰。茄子粘了鲶鱼的香,鲶鱼有了茄子的味。
杀猪菜,原本是东北农村每年接近年关杀年猪时所吃的一种炖菜。在东北许多地方常年开设杀猪菜,形成东北饮食一大特色。把刚杀好的猪血斩成大块煮熟后切成大片放进锅里,然后边煮边往里面放酸菜,加水和调料制作而成。
怎么样小伙伴们,是不是地道的东北味啊?喜欢的小伙伴点下关注!
和朋友聊天,不经意间想起了冻梨。在这个福州暴热的季节,冻梨实在太诱人了(止不住吞口水)。
不得不说,作为南方人的小传很少能见到雪。而北方,真的是一个像极了白雪童话、又潜藏着各路美食的奇妙世界,简直浪漫。
但是。。。
面前这一位哈尔滨姑娘,正大口喝着酒(呵!一点也不浪漫)。不过呢,说到这冻梨呀,头一次听说也是因为她。
冰火两重天:东北人吃的是情怀
姑娘微醺忆起往事,她说:哈尔滨的冬天极少有鲜水果出售。她小时候呢,物质匮乏加上没有水果保鲜技术。
为了能在冬天吃上这一口水果,她的母亲总会亲手做冻梨,这也是在哈尔滨最典型的冬日水果。
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在寒冷天气里,冻梨既能减缓维生素的流失,还爽口好吃。她的母亲,习惯在零下十摄氏度的时候,把冻梨放在室外。
三四天之后,硬邦邦的像铁蛋,砸到地上叮当响,而梨却不会受丝毫的损伤,经常成了她们童年把玩的小玩意儿~
坐在热炕上吃冻梨,是东北人冬天里一种特有的享受。而这冻梨是黑褐色的皮,白白的肉。轻轻咬上一口,甜中略带一点酸,特有的绵软之中又带一点脆。
即使牙打颤,心哆嗦,甚至眼睛都会凉得眯上一会,也还是忍不住要吃,味道好极了。姑娘说到这时,眉眼间不禁透露着浓浓爱意。
她说,小时候性子急,往往等不到缓透就吃。急急地咬上一口带着冰碴的冻梨,门牙的印记会留在梨上,姐姐就开始笑话她。现在也吃冻梨,偶尔而已。
相聚的时日总是短暂,父亲与叔伯们的“解酒神器”冻梨不经常见了,一家人围在炕上感受“冰火两重天“的日子,也并不好找了。
而在距离哈尔滨3222公里的重庆,这里的人们相聚在一起的方式是它?
冰火两重天:重庆人吃的是痛快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6年底,重庆约有26300家火锅。平均每238米,就有1家火锅店。。。再假设你一天吃1家,也至少要吃72年!
竟有网友直呼:“千万别来重庆吃火锅!”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而有重庆人的地方就有火锅。所谓“三日不食,心中发痒。”重庆人习惯于脱衣挽袖、摇着大蒲扇,挥着大毛巾吃火锅。
来看看网友是怎么评价的?
麻、辣、鲜、香,在他们心里最巴适的莫过于,面前有火锅,背后有空调啦。
但对于连续蝉联中国火炉之首的重庆,40℃的高温,面前100℃的锅炉,依旧是“吃饭五分钟,流汗两小时”的节奏。
初次见识此情此景的福州人小传震惊:“这完全是用生命在吃火锅啊。”重庆人淡定:“有啥子嘛,正常的很!”
小传觉得吃火锅是特别忙碌的一项活动。不停地放入新食物,捞出旧的食物,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有时要千里埋笔、念念不忘,有时要当机立短眼疾手快。
重庆人吃火锅要的就是豪爽,与性格有关。不管三七二十一,各种佐料莽起放。配菜不下百余种,吃法都差不多,但最重要的是一桌子人的耿直、热络,实属过瘾。
可是夏天吃火锅未免也太热了吧?
作为地道的重庆人,老林是这样说的:“夏吃火锅,伏天进补”,这个地道的餐饮习惯是重庆人夏季养生的特殊吃法。
重庆地属四川盆地,夏季气温高,两条大江导致空气潮湿闷热。用辣来驱走体内的寒气,海椒花椒温血补气又可以去湿,人自然就会容易出汗,排走身体毒素。
不过这些对于重庆人来说都是其次。火锅之于重庆,早已与重庆人的生活密不可分。在味蕾与心情都得到了释放之后,更有一种信仰与情感在大家伙儿的心里蔓延开来。
一大桌子人围坐在火锅前,顶着一锅蒸腾的热气,热得汗如雨下,但是丝毫不以为然。一筷子鸭肠、一筷子毛肚依旧吃得酣畅淋漓,不亦乐乎。小传想,这才是重庆人爱它的原因吧。
特殊的饮食习惯背后,赋予着情感的浓厚。
那么你呢,是不是也有着不同凡响的饮食习惯呢?
本文为作者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杨靖宇:著名抗日民族英雄,鄂豫皖苏区及其红军的创始人之一,东北抗日联军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人之一。
周保中:杰出的抗日民族英雄、优秀的共产主义战士,东北抗日联军创建人和杰出领导人。
李兆麟:中共北满省委主要领导人之一、东北抗日联军创建人。
徐鼐霖:东北沦陷后,坚持不与伪政权合作,表现了高尚的民族气节。
李红光:抗日英雄。东北人民革命第一军一师师长兼政委,我党最早建立的抗日武装一日东北工农把日义勇军第一军第四纵队(又名磐石工农抗日义勇军,通称磐石游击队)创始人之一。
李学忠:第二军政治部主任1936年8月第二军一部在抚松县东岗大碱场密营与敌人发生战斗,李学忠在战斗中牺牲。
史忠恒:第二军第五师师长1936年10月史忠恒率部在图佳铁路老松岭战斗中负重伤牺牲。
夏云杰:第六军军长1936年11月26日率部队在汤原西北活动时,遭伏击,身受重伤,牺牲。
王德泰:第二军军长1936年11月率军部及第四师一部在今靖宇县小汤河活动时,遭敌袭击,壮烈牺牲。
曹国安:第一军第二师师长1936年12月21日率部在长白县七道沟附近与伪靖安军激战中壮烈牺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