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抗力差、胃肠功能差,老是食滞。经常感冒发烧。可能就是因为你隔三差五的带你女儿去医院的结果。
其实有很多病都不需要带孩子去医院的。现在医院动不动就是验血啊输液的。
我昨天看了名为“一位意大利儿科医生的建议”的文章,很有道理的。发给你看看。
你们习惯打吊针,好让孩子的体温降下来,那是靠药物强制性降体温,对孩子的恢复没有积极的意义。我再强调一遍,如果患儿没有出现细菌感染,就不要使用抗生素。
现在你们这里还给孩子做“心脏瓣膜手术”,其实根本没有必要做这种手术,孩子长大了自然就会好了。在西方,医生是不给孩子做这类手术的。
一个医生不应让患者花太多的钱去做无谓的治疗,这一点很重要。我认为一个好医生应该是诚实的、谦虚的。
彼路易·切奇博士是一位有着30多年临床经验的意大利儿科专家。两年前,他受意大利政府派遣,作为意方负责人到北京执行两国卫生合作项目。在北京儿童医院特需门诊坐诊的两年间,切奇先生以一位西方医生诚实、敏锐的眼光,观察到了目前在中国医学界普遍存在的难以理解的现象,而其中的某些现象决不能简单归结为是由中国的国情或中西方文化的差异造成的。以下为他在接受记者数次采访时所谈到的主要内容。
为什么不用药或少用药
世界上的妈妈都害怕自己的孩子生病,一生病就吓得不得了,一有病就带孩子看医生。方才,一个小孩的姥姥带着她的外孙急急忙忙来看皮肤病,你们的儿科医生要给孩子抽血检验。我检查一看,那是蚊子咬的一个包,不用抽血。最后老太太给在香港工作的孩子妈妈打了一个长途电话,孩子的妈妈坚决反对给孩子抽血,才算了事。结果我也没给孩子开药。这就是属于患者家属的无知。
意大利的妈妈在30年前,也是这样想的,认为用一根针扎到身体里(输液),要比口服的药物药效发生得更快。不是我不用药或少用药,而是没有必要给这些孩子开药。可是他们的妈妈会说:“我们的孩子有病了,你为什么不给我们药吃?”这是家长的问题,不是孩子本身的问题。现在感冒、咳嗽、腹泻患儿,是来北京儿童医院就诊量最大的一部分。感冒发烧在39度以下,我们西方医生从来不给患儿开药,建议家长回家给孩子用冰袋降温,同时要给孩子喝大量的水,几天就可以好。一般孩子咳嗽,是他生理本能的自卫反应。小孩子不会咳痰,尤其睡觉时把鼻涕流到喉咙,早晨起来就咳嗽,这不用吃药。但是如果孩子的咳嗽是由细菌引起的,如支气管感染、肺炎、百日咳等,就需要用抗生素。
儿童腹泻,一般多是因为受凉,或消化不良引起的。我们西方的医生会建议家长在24小时之内不要给孩子进食,只喝水,很快就会好。有个腹泻患儿的妈妈明白我为什么不开药的道理,她很高兴地抱着孩子走了,事实证明不用药病也好了。如果是细菌性腹泻,那就要用抗生素治疗。我所说的这些是大部份患儿的普通症状,不用开药,只要给家长解释清楚,就可以了。关键是医生在诊断时一定要和家长交流,一定要搞清楚患儿症状的原因。你们习惯打吊针(输抗生素),好让发烧的孩子的体温降下来,那是靠药物强制性降体温,对孩子病情的恢复没有积极的意义。现在还流行给孩子注射什么“流感疫苗”,预防流感。实际上流感是无法预防的,因为流感病毒每年都在变化,你去年研究的疫苗,怎么预防今年的流感?西方医生和中国医生都知道,世界上没有有效治疗和预防感冒的药。
滥用抗生素的危害
去年4月,有一个家长带着一个11个月大的男孩子来我们这里看病,这个孩子咽喉扁桃体肿大,一直发烧不退,在北京朝阳区的一家医院治疗了一个月,那里的医生一直给这小孩子用各种抗生素医疗,但是孩子的烧一直没退,让人家花了1万多块钱。孩子这时已经出现菌种紊乱现象,产生了“抗药性”,这就是滥用抗生素的结果。
我告诉孩子的爸爸,如果孩子发烧在38度5以上,可以给他吃点退烧药,如果在38度5以下不要吃退烧药,采用物理降温,大量喝水,用冰袋降温。结果孩子的爸爸按照我说的去做,很快孩子的体温就降下来了。我并没有给这个孩子开任何药。如果我发现孩子症状是由细菌感染引起,需要服用抗生素,我会给孩子服用抗生素。一般口服抗生素的效果与打吊针(输液)的效果是一样的,但前者更便于治疗。想用抗生素来预防疾病,这是不正确的观念。我再强调一遍,如果患儿没有出现细菌感染的现象,就不要使用抗生素。如果这个孩子需要治疗、开药,我肯定会给他治疗和开药的。
有时医生也很为难,做母亲的总是让医生多开药,开好药。我认为医生和家长之间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一定要把孩子的病情讲得很清楚。医生要多和家长交流,来教育家长如何看待孩子的这个病,同时向家长普及一些一般的医疗卫生常识。但是要让家长理解这个问题就要花一定的时间。
我给孩子看病一定要把孩子的衣服都脱光来检查。你们的家长就担心孩子感冒了怎么办?给孩子看病不脱光了衣服是没法检查的,否则你怎么知道孩子有什么病?方才有一个8个月大的小女孩,表面上看是咳嗽,但是我还要通过对她身体状况的观察,确定她的咳嗽是否由别的病因引起,她要是穿着衣服我怎么看得出来?我看一个患儿要1个小时,就是这个道理。这样的门诊模式在中国目前要实行起来还很困难。
如果是初期我觉得可以自己食疗,如果比较严重,千万不要拖,建议马上去看中医治疗。如果是感冒伴有咳嗽,我儿子以前生病的时候我问过老中医,说是必须配消炎药。我们那次是开了3付中药加头孢克wu干混悬剂,喝了2次就不咳了,2天后就好了。不知道你是哪种症状。记得给孩子多喝白开水哦,我儿子1岁3个月了,每天喝600以上的水,没上过火。不上火就不容易感冒啦。
孩子生病不消化的时候白天最好不喝奶,吃面食,馒头,面条,饼干这些好消化,别的东西不要吃,晚上吃奶时兑的稀点,要比平时稀一半。如果是消化不良,再控制食量,比平时少吃一半的量,你试试,这都是我总结的有效办法!
下面是出自医专家马悦凌教授《父母是孩子最好的医生》,请参考。
孩子发热了怎么办
有的孩子一受凉、感冒就发烧,遇到这种情况,大人通常是赶紧把孩子往医院送,又是打针,又是吃药。 其实,只要孩子发热时精神不是很差,温度没超过39.5℃,家长也可以自己处理。孩子发烧有个规律:如果发烧时手脚冰冷、面色苍白,则说明孩子的体温还会上升;而如果孩子手脚变暖,出汗了,就说明体温不会再地上升。家长遇到孩子发热时的处理方法有以下几种:
1.一岁半以内的婴幼儿,前囟门还未完全闭合,家长可以在孩子睡着后,用手心捂住孩子的前囟门,一直捂到孩子的头微微出汗,这时再看小婴儿,鼻子通了,呼吸平稳了,温度也降下来了。这时,家长再把宝宝叫醒,多给喂一些温开水或红糖水,宝宝很快就能恢复如初。我儿子一岁前有几次感冒发烧都是用这种方法治好的,最短的一次只用了15分钟,最长的一次捂了一个半小时,我的手都麻了,才见儿子头上冒汗。所以在给宝宝用手心捂前囟门时,家长千万不要着急,最好是由孩子爸爸来操作,男士的热量大,宝宝容易出汗。
2.多数孩子还是受凉感冒引起的发热,发热时手脚发冷、舌苔发白、面色苍白、小便颜色清淡,家长可以用生姜红糖水给孩子祛寒,效果是不错的,如果生姜红糖水里再加上2~3段切成一寸长的葱白,效果会更好。若孩子怕辣,可以在给孩子煮的稀饭里面加上两片生姜、两段葱、几滴醋,煮好后,去掉姜、葱,喂给孩子吃,能祛寒、发汗,退热的效果不错,孩子也愿意吃。家长可以一天给孩子喂2~3次,孩子退热后就不要加葱了,舌苔不再发白时,姜也可以不放。
3.如果孩子发烧时手脚不冷,但面色发红,咽喉肿痛,舌苔黄或红,小便颜色黄、气味重,眼睛发红,则说明孩子身体内热较重,就不能喝生姜红糖水了,家长应该让孩子大量喝温开水,也可以在水中加少量的盐,冲成淡盐开水给孩子喝,能消内热。孩子只有大量喝水,多解几次小便,让身体的内热随着尿液排出,体温才会下降,上火的症状也才会好转。
4.如果孩子白天、晚上都发热,则说明体内有内热或炎症,家长可以用苦瓜切成薄片,取10片,加水煮5~10分钟后给孩子喝,一天2~3次,到孩子白天不发热时,就不要再喝了。同时尽量给孩子多喝水,吃新鲜的水果,饮食要相对清淡,不能吃鱼、虾,只能吃其他肉类及蔬菜。
5.如果孩子白天体温正常,一到傍晚就升高,到早晨又退热,说明孩子发热是身体内寒重及亏虚引起的,这时仍要给孩子喝生姜红糖葱水,最好再配合艾叶水泡脚祛寒,而且可以让孩子喝肉汤和淡淡的鸡汤,固元膏可以一天吃2次,一次小半勺,给孩子及时补充营养,同时让孩子多喝水。
6.对于2岁以上的孩子,家长可以帮孩子按摩。先搓孩子的脚心,把热往下引,等脚搓热了,再搓小腿,上下来回搓,把小腿搓热后,再搓孩子的小手、胳膊、后背和耳朵,最后搓孩子头顶正中的百会穴。家长在帮孩子按摩时不可太用力,要轻轻地搓,搓的速度不能太快,要一下一下慢慢地搓,不能着急,一边搓,一边让孩子多喝些温开水。如果孩子烧还不退,可用温水把孩子全身擦一遍,用毛巾把孩子的皮肤擦红、擦热,让孩子的身体自行散热。如果孩子还是手脚发凉,则说明受寒较重,家长可连续给孩子多喝几次生姜红糖葱白水,这样处理后,孩子多半都能降温。
楼上说的太全面了,好
不过说回来,你也在多注意一下小孩子睡觉的时候是不是盖好被了,空调不要开的太冷,如果不是很热最好不开
饮食均衡就好了,不要多吃药,太依赖药物不好的。
人为什么会生病并久治不愈?
要想了解为什么有些病久治不愈,首先要了解人为什么会得病? 要想明白人为什么会得病,首先要了解自然界的一个基本规律(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也遵循这个规律):即结构决定功能,功能反映结构的状态
什么是结构决定功能?就是任何事物的功能都是由结构决定的,有什么样的结构,就有什么样的功能;有类似的结构,就有类似的功能,结构如果发生变化,功能一定会发生变化(有时这种功能的变化还很轻微,以至于人们还感受不到)。为了说明这个最基本的道理,让我举几个例子
假如你有一辆汽车,朋友想周末借你的车去天津,如果你不想借给他,你一定会想办法找借口,除了你自己还用车外,最常用的借口不外乎两种:(1)对不起,我的车刹车片坏了(或油箱漏油等,只要是车上有的结构,你可以随便找借口),朋友还敢不敢借?肯定不敢了,为什么?因为刹车片坏了(结构变化了),刹车功能就丧失了(或仅是发生变化,不灵了),这种情况下开车就十分危险,谁也不敢冒这种风险。(2)直接告诉朋友,对不起,我们车跑不起来了,这时你找的借口是汽车结构的变化还是汽车功能的变化?是功能的变化。因为,汽车作为一个高速运转的交通工具已经是一个常识了。如果朋友没有意识到你在找借口拒绝他,他一定会接着问一句: 哪坏了?(即哪地方的结构坏了?问结构的!)也就是说,当你描述车子的功能发生变化以后(跑不起来了),朋友脑海里立即反映出结构的变化(哪坏了)
如果你现在是坐在椅子上看我的这篇文章,就拿你坐的椅子说事。如果我没猜错的话,你的椅子应该是四条腿。现在假设一条腿断掉了(结构变化了),你坐上去心里应该没有现在踏实;如果椅子只有两条腿是好的,恐怕你坐上去就更别扭了;如果只有一条腿,我想你早就该扔了它了。为什么?结构变化越大,功能丧失就越严重,以至于没有使用价值了。医院的截肢手术和器官摘除手术和这个原理非常类似。
反过来,如果你到外面的饭店就餐,正要往椅子上坐的时候,服务员紧急阻止你说:对不起,先生,这椅子不能坐(功能变化,谁都知道椅子的功能就是让人坐的)!你怎么反应?一定会好奇地看一下,这椅子哪地方出毛病了(哪的结构变化了?是多了点东西,比如说多了一滩油;还是少了点啥,比如说少了一条腿等)
你可以拿你们家里任何东西来验证这个原理,不信你把伸手能拿到的任何东西破坏掉(结构变化),再看它用起来方便不方便(功能丧失或变化)。
因为,“结构决定功能,功能反映结构的状态”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理,这种变化不论是宏观的,还是微观结构的(比如,只是一个分子的变化,就有可能得遗传病)
当我们明白这个道理以后,再让我们回过头来了解:人为什么会生病,并且有些病会久治不愈。
当我们描述一个人有病的时候,我们绝大部分是描述这个人的某种生理功能发生变化(绝大部分情况下表现出的是一种或多种难受状态,比如恶心、呕吐、肢体运动障碍等等)。当我们在这种情况下去看医生时,根据我们的生活经验,医生问的频率最高的一句话就是:哪不舒服啊?医生是问什么的?答案是:问结构的!你怎么回答的?把你的难受状态或身体发生的(功能)变化描述一番。即医生问我们身体的哪个结构发生变化,我们则回答功能的变化,是典型的所答非所问!这时候医生不是纠正我们不回答他的问题,而是立即开各种各样的检查单。比如,B超、CT、X光、核磁共振、PET等、各种内窥镜检查等,这些检查干什么的?探测结构的!为什么要进行这种检查(当然也不是每种病都需要做这种检查)?他要通过检查发现,是身体的哪一结构发生变化,才引起你身体功能的变化(难受)。因为医生受过专业训练,在医生脑海里,“结构决定功能,功能反映结构的状态”已变成他的潜意识了!如果这种认识没有成为一名医生的潜意识,他也不可能是一名好医生(我指的好医生是指医术好,而不是态度好,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我们看病应该找医术好的而不是态度好但医术一般的医生看病)
医生为什么会开很多检查单呢?因为身体内部不同结构发生的变化,在体外的表现有可能是一样的,所以需要用排除的方法确定。
明白了这个道理,即:身体功能的变化(我们俗称有病了)是由身体内部某种结构的变化引起的,那么下一个问题就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身体结构的变化?
在任何疾病的发生发展,都是先有病因。疾病(无论任何疾病)是由病因与身体相互作用(病因破坏身体的某种结构,当然身体本身也在对致病因素进行抵抗,但打了败仗,),导致身体的某种生理功能发生障碍的过程(功能发生变化)。尽管任何疾病都是病因在先,但由于身体的功能若没有表现出障碍(因为被组织的代偿功能所掩盖,暂时没有被病人感受到),人就不会去找医生看病,当人去医院看病时,一定是很难受了(即功能变化很严重了)。
也就是说,病人看病的过程,和疾病发生的过程,顺序刚好相反!(我们通常讲的看病,主要指两方面的内容:诊断和治疗。这里主要指诊断)。病人带着功能的变化(带来的难受状态)去找医生,医生通过各种检查措施帮他找到是身体的哪个部位的结构发生变化引起的,再通过询问病史,帮他大致判断一下是什么原因引起的(找病因)。
那么,当一个病人的生理功能发生严重变化后去看病,病人潜意识里面希望在医生那里得到什么东西呢?是希望把变化了的生理功能重新恢复,消除难受状态!根据上面讲到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如果病人到医院看病, 无论是看普通医生还是所谓全国最著名的专家,如果采取的措施不能修复结构或者不能消除病因,或者既不能修复结构,又不能消除病因,那么这个病就根本不可能被治好。
病人希望功能恢复,但功能又是结构决定的,所以要先恢复结构,但结构的破坏又是致病因素(病因)引起的,所以病要彻底好,就要消除病因,至少要修复受损的结构功能才有可能恢复(彻底治愈)或部分恢复(好转)。
下面讲一下为什么有些病会久治不愈(主要指生活方式疾病,) 我们知道,任何疾病都有病因,对于生活方式疾病来讲(如糖尿病、高血压、肿瘤、心律失常、冠心病、内分泌紊乱、动脉粥样硬化等),病因就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这种病因是一种模糊的概念,是一种多因素的集合。例如,高血压的病因,没有一个所谓的专家敢说,你的高血压就是某次在广州出差被蚊子叮了有关。因为病因太复杂了,可能和家族遗传有关,也有可能和压力大有关,也有可能和肥胖有关,也有可能和饮酒、抽烟有关等。但每种可能性对高血压的发生贡献百分之多少,谁也说不清楚,因为病因不具体。
既然这样,生活方式疾病患者在医生(或专家那里)是如何治疗的呢?绝大部分是吃药!那么医生开的药,是修复结构的还是消除病因的?答案是:无论吃的什么药,无论哪个药厂生产出来的,药物既不能修复结构也不能消除病因,所以病人的功能不可能发生任何变化(仅仅是消除了难受状态而已,就象头痛吃了止痛片一样,头不痛了,但头为什么痛并没有解决),这就是为什么象糖尿病、高血压这类生活方式疾病久治不愈的最主要的原因。所以也不会有所谓治疗糖尿病的专家,也不会有治疗高血压的专家,如果有专家的头衔也是熬年头、发文章发出来的!而不是真正能治好疾病的专家!
为什么药物既不修复结构,也不消除病因?
首先,药物不在体内存留,没有成为身体的一部分,因此,根本就不可能修复结构。我们知道,所有的药物在体内都有半衰期,即药物进入人体以后,若干时间后,体内还剩一半药物的时间。既然药物有半衰期(不同药物的半衰期不同),说明若干时间后,药物几乎通过各种途径完全排出体外,根本就没有变成身体的一部分,它怎么能修复受损的组织结构?最简单的例子就是:如果手术后伤口要愈合,是加强营养还是吃药?(吃药是防止伤口感染的,不是让伤口愈合的)
另外,药物也不能消除病因(再次强调我们这里只讨论生活方式疾病)。上面讲过,对生活方式疾病来讲,病因是多因素的、模糊的,现在还没有任何一种药物可以消除这种模糊的多因素的致病因素(如压力、污染、不洁的食物、饮酒、抽烟、肥胖等等),如果有的话,一定是灵丹妙药,吃了它就可以刀枪不入了!我估计再有100年也生产不出来这种药。
那么,有了病以后,怎么才能康复?很简单,一切治疗的出发点都围绕着要么修复结构,要么消除病因,或者既消除病因,又修复结构。只要这两方面发生良性的变化,病情一定会好转,甚至彻底治愈!(消除病因后,通过一段时间的休养生息,受损的结构一定会达到某种程度的恢复。但也有个别受损的组织结构已经不可逆了,那就要痛苦一辈子了。)
我见到的都是具有专家称号的人,而不是能真正把糖尿病、高血压等生活方式疾病治疗好的专家,说明我这种理论到目前为止还是正确的!
所以说你小孩子吃了哪么多药没有好转。是药三分毒。长期服用抗生素对小孩子智力和身体会的影响的。关键是要增强体抗力。修复结构才能恢复功能。人的结构是营养构成的(有机会讨论此话题)。所以还要营养去修复结构。如何用营养修复结构增强抵抗力,彻底解除病因。需要帮助请QQ879015557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