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况:
清朝乾隆五十五年(公元1790年),来自中国南方的四个徽剧班三庆班、四喜班、和春班、春台班(称为四大徽班)陆续来到北京。使盛行多年的昆剧逐渐衰落,昆剧演员也多转入徽班。
清朝道光年间(1828年前后),湖北演员进京,带来了汉调(楚调、西皮调),许多汉调艺人,加入徽班,与徽班与同台演出,形成了西皮与二黄合流,形成所谓的“皮黄戏”。此时在京师里形成的皮黄戏,受到北京语音与腔调的影响,有了“京音”的特色。
后来由于他们经常到上海演出,上海人就把这种带有北京特点的皮黄戏叫做“京戏”,也叫“京剧”。后来北伐成功,全国统一,北京改名北平,“京剧”改称为“平剧”。又由于平剧迅速发展,使其艺术水平在中国戏曲中名列前茅,后来在全中国流行,近代学者齐如山甚至认为平剧是中国传统戏剧的精华,所以平剧也被称为“国剧”。
1950年代,大批国内难民南下香港,并带着京剧到香港发展,于占元1960年代在香港开办中国戏剧研究学院,并成立七小福(包括成龙、洪金宝、元华、袁和平等)。至1970年后,香港粤语已经成为主流,京剧在香港式微,中国戏剧研究学院(七小福)解散,并各自发展。香港的京剧特色也融入到粤剧与香港电影中去。
基本特点:
第一,京剧具有综合化的特征。京剧中包含着多种多样的艺术形式与内容——文学、音乐、舞蹈、武术、杂技等等。综合化是指多种艺术形式在京剧表演中融为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第二,京剧具有虚拟化的特征。京剧利用虚拟化的手法可以完全省略掉舞台上一切实在的景物,把无限的空间和时间融化在演员的表演里。通过演员的表演,引起观众的联想,认可它是某个具体时段某个具体环境里发生的某段故事,再利用分场、连场、套场,让故事连贯起来,一气呵成。这样,演员的表演就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第三,京剧具有程式化的特点。京剧表演的过程和形式都已经形成许多规范化、固定化的东西,这些东西就是所谓的程式。例如主要角色第一次出场时要唱、念“引子”和“定场诗”。
希望可以帮到你,望采纳,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