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工作者就是律师吗?

2024-11-18 09:48:25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律师与法律工作者都是法律服务业的从业人员,但是二者之间存在重要的区别,主要体现在:
1、从业的法律依据不同。律师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依法执行业务,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法律的正确实施。法律工作者是依据司法部发布的《基层法律服务所管理办法》从事法律服务工作的。也就是说律师是依法执业,法律工作者是依部门规章执业。
2、法律服务执业的范围不同。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律师可以被委托为辩护人。因此,法律工作者从事刑事辩护业务,没有法律依据,也没有部门规章依据。也就是说律师可以从事刑事辩护,而法律工作者没有此项权限。
3、取得执业资格的条件不同。律师法规定,律师执业,应当取得律师资格和律师执业证书。取得律师资格应当经过国家统一的司法考试。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我县法律类专科也可),经国家司法考试合格的,才能取得律师资格。法律工作者执业资格要求具有高中或者中专以上的学历,从2000年起由司法部统一组织执业资格考试。
4、执业的单位不同。我国律师法规定,律师应当在律师事务所执业,律师事务所是律师的执业机构。法律服务工者者取得资格后,被基层法律服务所决定聘用,方可申领执业证。

回答(2):

法律工作者?许多人二者就是一回事,实践中也有一些法律服务工作者在工作时冒充执业律师的现象。通过以下的分析,帮您区分二者的不同: (一)二者存在的基础不同。律师的产生和其执业的基础,是根据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的规定。律师作为一种职业,是世界各法制国家的同类设定;法律工作者的职业设定,只是中国的现象,不是国际上通常的做法,法律工作者只是为解决乡镇聘请律师难的现状而暂时的措施。 (二)二者执业的准入资格不同。律师要求是法律本科,和法官、检察官的要求是一样,必须通过全国司法考试,司法考试的通过率为7%,且必须具备本科以上学历。而法律工作者只需经省级司法机关确认即可,法律工作者的学历要求比律师低,仅需高中或中等专业以上学历即可考证,根据我国司法部的部门规章,成为法律工作者的条件是:1、具有高中文化程度;2、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 。而法律工作者仅是由地方司法机关组织考试或考核即可取得证书,通过率为99%以上,与《律师法》规定的成为律师的条件有很大差距。这样的条件已经很难胜任日益复杂、技术性极强的法律工作。法律工作者进入法律服务市场,降低了法律服务质量。二者执业的法律水平或者说是法律知识的含量存在明显的差距。 (三)二者服务的范围不同。按照我国《律师法》第28条的规定,律师的服务范围十分广泛,凡是社会生活中用得上律师的事务,律师都可以发挥作用。而法律工作者的服务范围,仅限于从事简单的民事类代理事务,他们不具备从事刑事类代理和辩护业务的资格。现在广东、上海、北京等发达地方已经不允许法律工作者出庭参加诉讼活动。 (四) 二者执业的地域不同。在全国范围类,律师执业不受地域限制,在国家与国家之间,律师也有一定的执业空间。法律工作者的执业受地域范围限制,基层法律工作者不能代理当事人任何一方均不在本辖区内(乡镇范围内)的民事、经济、行政诉讼案件。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两种资格的不同定位与价值,国家对执业律师的要求远远高于法律工作者,而且从执业实践来看,在业务能力、知识结构、法律思维等方面,执业律师比法律工作者更能为当事人提供全面、合适的法律建议及法律服务,更能胜任专业性要求极强、技术性要求极复杂,政策性要求极高的法律职业。 凭一些法律知识和一些人际关系,就冠上 “律师”衔头,到处招揽代理诉讼业务,这种现象是其最惯用的伎俩,也是 “从业”的最主要表式,在法院出庭时却以公民代理的身份出庭。这样只会损害当事人的利益,造成社会上很多人对律师的误解,使律师背负不应有的黑锅。作为当事人,在聘请律师时也要注意辨别,当事人应当要求出示律师执业证,以验明其身份。

回答(3):

  A                                      律师与法律工作者的区别


  司法行政部门的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与我国《律师法》上的律师是有本质的区别。建议公民在聘请律师时应当查验其执业资格证,没有律师资格证的,很可能是法律工作者或者其他非律师的人员。

  (1)名称上的区别:律师的执业机构叫“某某律师事务所”,对外执业统称律师,执业持《律师执业证》。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的执业机构叫“某某法律服务所”,对外执业统称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持《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证》。

  (2)业务上的区别:律师可以从事刑事诉讼业务,法律服务工作者不得从事此项业务。

  (3)法律工作者不是律师,不能跨省办案。

  (4)现在广东、上海、北京等发达地方已经不允许法律工作者出庭参加诉讼活动。

  (5)律师要求是法律本科。跟对法官、检察官的要求是一样的,必须通过全国司法考试,司法考试的通过率很低,且必须具备本科以上学历。

  基层法律工作者与律师相比,素质偏低,不能满足社会对法律人才的高素质要求,很难胜任专业性要求极强、技术性要求极复杂,政策性要求极高的法律职业。

  根据我国司法部的部门规章,成为法律工作者的条件是:

  1、具有高中文化程度;

  2、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

       法律工作者仅是由地方司法机关组织考试或考核即可取得证书,通过率为99%以上,与《律师法》规定的成为律师的条件有很大差距。这样的条件已经很难胜任日益复杂、技术性极强的法律工作。

回答(4):

律师是指依法取得律师执业证书,接受委托或者指定,为当事人提供法律服务的执业人员。按照工作性质划分,律师可分为专职律师与兼职律师,按照业务范围划分,律师可分为民事律师、刑事律师和行政律师,按照服务对象和工作身份,分为社会律师、公司律师和公职律师。律师业务主要分为诉讼业务与非诉讼业务。律师职业的基本特征是。具备必须的法律专业知识。以提供法律服务为职能。受国家保护和管理。
 在我国目前的称谓中,法律工作者,即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简称法律工作者,或者“法工”。它是在八十年代初期,我国刚恢复律师制度,因律师极为稀少,不能满足需要而采取的起临时补充作用的组织,它主要通过在乡镇或街道建立法律服务所,利用贴近基层、便利群众、服务便捷、收费低廉等优势,面向基层社会提供法律服务,从而弥补因律师严重不足在基层法律服务方面形成的空白。这个组织发展得很快,二十多年来,不光是在基层,而且早已遍布城乡各地。其所从事的业务,也不限于基层法律服务,实际上也在从事诉讼业务及法律顾问等非讼业务,在事实上与律师形成竞争关系。实践中也有个别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在工作时冒充执业律师的现象。目前,除了司法部于2000年颁布的司法部第60号令《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管理办法》对其实施调整外,我国法律未对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作出明确规定。

回答(5):

法律工作者和律师的区别:1、从业的法律依据不同。2、法律服务执业的范围不同。3、取得执业资格的条件不同。4、执业的单位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