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会计与企业会计有什么不同

越具体越好哦,有是有那些科目名称不同
2024-11-03 02:31:54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事业单位会计与企业会计的区别如下:

1、作用不同

事业单位会计主要是用来存钱、取钱、转账的公司账户;

而企业会计用来办理包括提现和发放员工工资福利等在内一切符合法律法规的结算,而一般存款账户只能办理一般的结算业务,不能提取现金和发放员工工资福利。

2、性质不同

事业单位会计可办理转账结算和现金缴存,不可以办理现金支取。。

企业会计可以随时存入或取出资金,但是取出资金必须通过公司转账支票转入公司基本账户中,然后再通过公司现金支票支取。

3、目的不同

事业单位会计目的是确定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是否能够防止和发现特定财务报表认定的重大错报或漏报。

而企业会计以应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为证实控制能够防止或发现并纠正认定层次重大错报,所需获取审计证据的相关性和可靠性。对审计证据的相关性和可靠性要求越高,控制测试的范围越大。

4、考核内容不同

事业单位会计主要考核能否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的宪法、法律、法令,是否具备工作人员应有的道德品质、是否具有做好本职工作的业务技能,以及必备的文化知识和实际工作能力。

而企业会计主要考核,出勤情况、学习成绩和工作态度,完成任务的数量、质量、效率等。

5、内容不同

事业单位会计分为发票管理、供应商管理、支票管理、账龄分析等。

而企业会计分为核算范围、例题核算、审计程序、科目设置、会计处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事业单位会计

百度百科-企业会计

回答(2):

  企业会计和事业单位会计不同在于:

  一、所用会计科目不同

  在处理同一业务时,事业和企业单位所做的会计分录形式相同,借贷方向相同,但因不同制度所规定的会计科目名称不同而将有关内容分别记入不同的账户。如借款的核算,在借入时,企业按期限长短分别记入“短期借款”或“长期借款”科目,而事业单位则不分长期或短期借款,一概记入“借入款项”科目。

  二、因单位性质账务处理方法不同

  1、因是否从事产品生产而导致的差异。这类差异应分两种情况,一是要区别从事产品生产的事业单位和不从事产品生产的事业单位在账务处理上存在差别,要区别对待。二是同样从事产品生产,事业单位与企业单位在账务处理上仍有差异。以材料采购业务为例。企业的做法分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两种,前者在购入时采用不含税进价,以区分进项税额;后者则采用含税进价。会计分录为:

  (1)一般纳税人企业:
  借:材料采购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
  (2)小规模纳税人企业:

  借:材料采购贷:银行存款事业单位在该项业务上的会计处理不仅要区分一般纳税人与小规模纳税人,还要针对自用或非自用作不同的处理。除一般纳税人事业单位购入非自用材料采用不含税进价核算以外,其余情况即:一般纳税人购入自用材料、小规模纳税人购入自用材料和非自用材料均采用含税进价核算。会计分录为:
  (1)一般纳税人事业单位购入非自用材料:

  借:材料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

  (2)其余情况;

  借:材料
  贷:银行存款

  2、因是否实行内部成本核算而导致的差异。众所周知,企业每期都必须对产品成本进行核算,并和当期的收入相配比,以最终确定经营利润。而事业单位则分以下情形:实行成本核算的事业单位在发生领用材料等支出时,记入“成本费用”账户,不实行成本核算的事业单位在发生同类支出时,则记入“事业支出”等账户。同时,以此为开端,还会发生一系列的结转,该结转过程图示如下:
  企业:
  “材料”→“生产成本”→“产成品”→“产品销售成本”→“本年利润”→“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事业:
  1.(实行成本核算的)“材料”→“成本费用”→“产成品”→〔“经营支出”→“经营结余”、“事业支出”→“事业结余”〕→“结余分配――未分配结余”
  2.(不实行成本核算的)“材料”一“事业支出”一“事业结余”→“结余分配――未分配结余”
  3.因事业单位业务活动的可分性而导致的差异。由于事业单位的活动根据其是否属于专业业务活动或辅助活动可划分为事业活动和经营活动两种。相应地,事业单位有关业务活动的收入和支出也包含了事业收入、事业支出、经营收入、经营支出等。这部分内容的核算,是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制度的一大区别。以支出的核算为例,如支付行政部门办公用品费用,企业的做法为:

  借:管理费用

  贷:银行存款
  而事业单位则作为专业业务活动支出:

  借:事业支出
  贷:银行存款
  又如:结转已销产品成本,企业的做法为:
  借:产品销售成本
  贷:产成品
  而事业单位则作为专业业务活动之外的支出处理:
  借:经营支出
  贷:产成品
  三、和企业单位相比,事业单位在同一业务的处理上,增加了核算步骤这类差异一般多出现于有关基金的核算。以购入短期有价证券为例:

  企业的做法:
  借:短期投资
  贷:银行存款
  事业单位的做法:
  借:对外投资

  贷:银行存款

  同时,
  借:事业基金――一般基金
  贷:事业基金――投资基金

  同为有价证券购入业务,企业只需用增加短期投资,减少银行存款一笔会计分录就可以表示清楚,而事业单位则因为对外投资引起事业基金内部结构发生增减变化,必须通过两步分录予以反映。又如:购买固定资产
  企业的做法:
  借:固定资产
  贷:银行存款
  事业单位的做法:
  借:事业支出等科目
  贷:银行存款
  同时,
  借:固定资产 贷:固定基金
  同一笔业务,事业单位和企业单位相比,既要反映支出的增加,又要反映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同时增加。因此,其账务处理相对复杂一些。

  总体比较事业单位会计按照收付实现制记帐核算较为简单,企业会计人员熟悉一下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就可以做事业单位会计,如果工作上有时间,两者是可以兼职的。

回答(3):

事业单位会计与企业会计的区别如下:

1、作用不同

事业单位会计主要是用来存钱、取钱、转账的公司账户;

而企业会计用来办理包括提现和发放员工工资福利等在内一切符合法律法规的结算,而一般存款账户只能办理一般的结算业务,不能提取现金和发放员工工资福利。

2、性质不同

事业单位会计可办理转账结算和现金缴存,不可以办理现金支取。。

企业会计可以随时存入或取出资金,但是取出资金必须通过公司转账支票转入公司基本账户中,然后再通过公司现金支票支取。

3、目的不同

事业单位会计目的是确定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是否能够防止和发现特定财务报表认定的重大错报或漏报。

而企业会计以应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为证实控制能够防止或发现并纠正认定层次重大错报,所需获取审计证据的相关性和可靠性。对审计证据的相关性和可靠性要求越高,控制测试的范围越大。

4、考核内容不同

事业单位会计主要考核能否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的宪法、法律、法令,是否具备工作人员应有的道德品质、是否具有做好本职工作的业务技能,以及必备的文化知识和实际工作能力。

而企业会计主要考核,出勤情况、学习成绩和工作态度,完成任务的数量、质量、效率等。

5、内容不同

事业单位会计分为发票管理、供应商管理、支票管理、账龄分析等。

而企业会计分为核算范围、例题核算、审计程序、科目设置、会计处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事业单位会计

百度百科-企业会计

回答(4):

1、基本要素不同:事业单位会计分为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支出,区别于企业会计要素(六大类):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
2、经济活动的目的不同:事业单位会计不是为了获取利润或利润等价物,而是为了弥补市场缺陷,提供市场不能或不能有效提供的商品和劳务(公共商品和公共劳务),其收支差额不具有经营成果的性质,只表示收入在使用以后的余存情况,所以不设“利润”要素;支出部分不能象私人产品那样通过产品的出售收回,出资人不要求投资回报和投资回收,其所投入的资金不具有权益的性质,但要按规定用途使用,因此,它没有企业会计中的所有者权益。
3、追求的目标不同:事业单位会计追求效率最大化,非利润最大化。收费的目的:提高公共商品的使用效率,解决“搭便车”问题。衡量业绩的标准:政绩,非经济效益。政府作为出资人,其所关心的内容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所提供的公共品是否能满足社会需要,二是公共部门当年提供公共品后剩下的资产净值是多少。
事业单位会计科目
一、资产类:现金(企业为库存现金) 银行存款(一样) 应收票据(一样) 应收账款(一样) 预付账款(一样) 其他应收款(一样) 材料(企业为原材料) 产成品 对外投资 固定资产(一样) 无形资产(一样)
二、负债类:借入款项 应付票据(一样) 应付账款(一样) 预收账款(一样) 其他应付款(一样) 应缴预算款 应缴财政专户款 应交税金(一样)
三、净资产类:事业基金 固定基金 专用基金 事业结余 经营结余 结余分配
四、收入类:财政补助收入 上级补助收入 拨入专款 事业收入 经营收入 附属单位缴款 其他收入
五、支出类:拨出经费 拨出专款 事业支出 经营支出 专款支出 销售税金 成本费用 上缴上级支出 对附属单位补助 结转自筹基建

回答(5):

  一、会计核算基础不同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预算会计可以采用不同的会计基础。
事业单位会计根据单位实际情况,分别采用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我国的事业单位在进行专业业务活动及辅助活动之外,还可以开展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因
此,事业单位对预算资金的收支进行核算和监督以收入实现制为基础,对经营性收支业务可采用权责发生制。而企业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核算基础进行会计确认、计
量和报告。

  二、会计要素构成不同
  事业单位会计要素分为五大类:即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支出。企业会计要素分为六大类;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二者的资产和负债从他们的本质上基本是相同的,其他几类要素在实质上有较大的区别。
  1.净资产与所有者权益:事业单位当中的净资产是政府与非盈利组织所拥有的资产净值,产权单一,是预算会计所特有的。企业会计中与之相对的概念是所有者权
益,它是各种者对企业净资产的所有权。显然预算会计中的净资产没有上述明确的所有者权益特征,因而在预算会计中采用净资产命名以区别于企业会计的所有者权
益命名是很有必要的,也是非常合适的。
  2.收入:事业单位和企业都有收入要素,名称虽然一致,但在本质上有较大的不同。事业单位的收入指国家或单位依法取得的非偿还性资金,主要从财政部门、上
级单位或其他单位取得的收入。事业单位的主要经济来源是通过上级拨款,所以具有非偿还性的特点,他的目的是为了补偿支出,而不是为了盈利;而企业的收入是
指企业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企业收入的实现主要是靠销售产品或提供劳务产生的,其主要目
的是为了企业盈利。
  3.支出与费用:事业单位的支出是指开展业务活动和其他活动所发生的各项资金耗费和损失以及用于基本建设项目的开支。事业单位的支出有着财政资金再分配以
及按照预算向所属单位拨出经费的性质,其目的只是为了耗费。而企业的费用是指企业为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会导致所有者权
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其目的是为了取得营业收入,获得更多的新资产;只有那些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为取得营业收入而发生
的各种支出,才是费用。
  4.利润:利润是企业特有的,指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而事业单位没有利润这个会计要素,因为它是非盈利组织,不涉及到盈利问题,所以也就没有利润。即使有一定的经营活动,期末也只是结转到“结余”。

  三、会计等式不同
  事业单位的会计等式是“资产+支出=负债+净资产+收入”,此等式为动态等式,反映单位在业务营运过程中收支结余情况及净资产的增值情况。因为事业单位的资金来源主要是通过上级拨款取得的,所以要严格监督各项支出的耗费,因此要采用动态等式,资产负债表也是以此等式为依据的。
  企业的会计等式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此等式为净态等式,反映了会计要素之间的数量关系,反映了企业资产的归属关系,表明了企业和所有者是各自独立存在的。同时,也是编制资产负债表的理论依据。

  四、会计核算内容及方法有其特殊性
  在预算会计中,有一些核算内容和企业会计有明显的差异,有其特殊性。
  1.固定:事业单位核算固定资产,需设置“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两个账户。固定基金是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资金来源,一般由财政或上级主管部门拨款,也可以是其他单位投入或融资租赁。事业单位的支出具有消耗性与不可补偿的特点,所以无需计提折旧。而企业的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不断地磨损,要通过计提折旧的方式逐步转移到产品成本或期间费用中去。
  2.专用基金:专用基金是事业单位按规定提取或设置的专门用途的资金,包括修购基金、职工福利基金、医疗基金和住基金,各项专用基金都规定专门的用途和适用范围,除财务制度有特殊规定外,一般不得挪用、占用。
  3.投资基金:事业单位的对外投资一般与投资基金相适应。不仅要设置“对外投资”账户,还要设置“事业基金——投资基金”账户。
  4.一般不实行成本核算:事业单位一般不实行成本核算,即使有成本核算,也是内部成本核算。
  以上仅仅是两者不同表现的一部分内容,还有大量细节性差异,不再冗述。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两类会计的差异将会逐步缩小,但不可能消灭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