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是氧化态还是还原态,然后就用氧化态的电势减还原态的电势。它的氧化性是否高于还原性,也就是说,如果它变为低价态毕变为高价态的电势差大,就不稳定。
电极电势是衡量物质得失电子难易的标准。电极电势越高越易得电子,氧化性越强。反之,电极电势越低,越易失电子,还原性越强。
扩展资料:
离子间发生双水解
如果溶液中存在弱酸和弱碱, 则弱酸对应的酸根离子和弱碱对应的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反应, 相互促进发生双水。
离子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如果溶液中有还原性较强的离子, 则溶液中不能存在较强氧化性的离子, 两类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例如:H+和NO3-同时存在, 则不能与S2-、Fe2+、I-共存等。
原理:H+与NO3-结合生成的硝酸, 硝酸有强氧化性与还原性较强的S2-、Fe2+、I-等离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共存。
判断是氧化态还是还原态,然后就用氧化态的电势减还原态的电势。它的氧化性是否高于还原性,也就是说,如果它变为低价态毕变为高价态的电势差大,就不稳定。
电极电势是衡量物质得失电子难易的标准。电极电势越高越易得电子,氧化性越强。反之,电极电势越低,越易失电子,还原性越强。
扩展资料:
离子之间发生反应需要考虑许多方面的因素,如:溶液中的离子间是否有挥发性物质生成、是否有难溶性物质生成、是否有弱电解质生成等。如果溶液中有还原性较强的离子,则溶液中不能存在较强氧化性的离子,两类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例如:H⁺和NO₃⁻同时存在,则不能与S²⁻、Fe²⁺、I⁻共存等。
参考资料来:百度百科-离子共存
判断是氧化态还是还原态,然后就用氧化态的电势减还原态的电势。
它的氧化性是否高于还原性,也就是说,如果它变为低价态毕变为高价态的电势差大,就不稳定。
以Cr3+举例,它变为二价电势为-0.424,而变为六价是+1.36V,-0.424<1.36,所以它很稳定。
所谓判断一种离子稳定性,就是判断自身的,如果含有氧,那么就成了判断原电池的稳定性,或判断离子队的稳定性了。
若在溶液中能够发生反应,就不能大量共存。判断能否发生反应,不仅是有沉淀、气体、水、难电离的物质产生,还涉及到溶液酸碱性、有色、无色,能否进行氧化还原反应等。
扩展资料:
离子反应是向着离子减弱的方向进行,离子共存本质上是指离子能不能发生化学反应,若离子之间不能发生离子反应,则能共存。相反如果溶液中的离子之间能发生反应,则不能共存。
离子之间发生反应需要考虑许多方面的因素,如:溶液中的离子间是否有挥发性物质生成、是否有难溶性物质生成、是否有弱电解质生成等。
如果溶液中有还原性较强的离子,则溶液中不能存在较强氧化性的离子,两类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例如:H⁺和NO₃⁻同时存在,则不能与S²⁻、Fe²⁺、I⁻共存等。
原理:H⁺与NO₃⁻结合生成的硝酸,硝酸有强氧化性与还原性较强的S²⁻、Fe²⁺、I⁻等离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不能共存。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离子共存
利用电极电势判断离子共存就是判断能否让两种离子构成原电池。拿三价铁和二价sn为例,三价铁的电势大于二价sn电势,他们能构成原电池,所以不共存。。反之如果三价铁电势不能大于二价sn电势,构不成原电池,则可以共存。
电位电势越大,氧化性越强。当然起氧化作用的是高价金属。
(Fe3+
/
Fe2+)
=
0.77
V电势更大,说明在溶液中相对于(Sn4+
/
Sn2+)
=
0.14
V起氧化性作用,即三价铁能氧化二价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