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化壳储水构造

2025-03-26 05:34:22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风化壳储水构造是以基岩风化层为含水层,以其下伏不透水的完整基岩为隔水底板而构成的储水构造。风化壳储水构造主要形成于弱透水基岩分布区,在强透水的岩石,尤其是可溶岩分布区,风化带之下的新鲜基岩透水性强,所以,风化层不易储存地下水。

风化岩层裂隙发育程度随埋藏深度增大而逐渐减弱,所以风化裂隙含水层与下面隔水的新鲜岩石之间没有明显的分界线,呈渐变的过渡关系。富水性较强的层位一般是中等风化带。

风化裂隙水以大气降水为主要补给来源,其水位、水量均随季节而变化,受气候影响很大。雨季地下水位上升,水量增大;旱季水位下降,水量锐减,甚至风化带干枯无水。风化带裂隙水的运动主要受地形控制,地下水从分水岭顺坡向低洼地带运动,山脊和陡坡上一般不易保持风化裂隙水。风化裂隙水以潜水为主,潜水面形状随地形起伏而和缓地起伏变化。在有隔水岩土层覆盖的低洼地方也可以形成局部的承压水。风化裂隙水一般埋藏不深,便于开采利用,尤其适宜用人工大口井开采。其单井涌水量一般不大。以分散开采为宜。

风化裂隙水的富集,主要还是受岩性、地质构造及地形条件控制,通常在风化带厚度大、汇水范围较宽广的洼地、谷地等低洼地带容易形成富水块段。

以上单独论述了五类最基本的储水构造,但各种地质因素和作用过程是千变万化的,实际上储水构造形式还有很多。例如:当不整合面上覆为透水性强的岩层、下伏为弱透水的岩层时,常常形成不整合面储水构造;侵入岩体与围岩的接触带裂隙特别发育时,可能形成接触带储水构造;裂隙发育的岩脉侵入弱透水或不透水地层中时,也能形成岩脉储水构造;由多组相互交切的断层切割形成的块状含水层、隔水层往往与断层边界构成断块储水构造,因断裂作用强烈,边界围限条件良好而常形成富水块段等。因此,广大水文地质工作者,应在实践当中根据地下水富集的地质构造条件和机理加以分析识别,提高找水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