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说炎、黄的排序问题。这个至少从唐朝开始就是这么排的,和清朝没关系。
《国语》里炎、黄并称时是黄帝在前的。《国语?周语》:
夫亡者岂?无宠?皆黄、炎之后也。
《国语?晋语》:
昔少典氏娶于有?氏,生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
在战国文献《国语?晋语》里,黄帝和炎帝是同胞兄弟。这书一直把黄帝排在前面,似乎认为黄帝居长。
而西汉文献《史记?五帝本纪》中并没说黄帝和炎帝是兄弟,只是说黄帝打败了炎帝。后人更将《五帝本纪》里的炎帝和黄帝之前的统治者神农氏混同为一,那么炎帝的兴起必在黄帝之前。于是炎帝按照时间顺序排列在前就是很自然的了。至少从唐朝开始就是这样。《新唐书?张说传》:
后(武则天)尝问:“诸儒言氏族皆本炎、黄之裔,则上古乃无百姓乎?若为朕言之。”(张)说曰:“古未有姓,若夷狄然。自炎帝之姜、黄帝之姬,始因所生地而为之姓。
另外,辽是自居炎帝之后的,但金、元、清官方从未自称是炎帝或黄帝子孙。金朝皇室认为自己的祖先是从高丽迁来的。也就是说“炎黄子孙”这种族群认同,实际上并未被12世纪以来的北族政权采纳。这点是必须说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