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后尾扰流板有什么不同的作用?

2024-11-23 02:08:01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通常所说的“尾翼”比较专业的叫法为扰流板,多见于运动型轿车和跑车上。现在市面上也有一些普通车加装了这个“尾翼”扰流板。其实扰流板的作用主要是为了减少车辆尾部的升力,如果车尾的升力比车头的升力大,就容易导致车辆过度转向、后轮抓地力减小以及高速稳定性变差。

漫步都市街头,你会发现越来越多家用轿车的屁屁上都安装了尾翼,酷酷的外形使其总能吸引众多的眼球。那么每一辆车就都适合安装尾翼吗?它对车辆的行驶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呢?这期就让我们简单介绍一下有关尾翼的知识吧。

陈先生的改装店拉风族已经开了不短时间,从改装车主到改装店老板,他将自己的生活全部都倾注到了改装车的爱好中。所谓不疯魔不成活,酸甜苦辣只有自己知晓,但目前拉风族生意越来越火红了,除了一件一件让自己满意的改装作品以外,他的店甚至还发明了新的改装部件——加装尾翼。

这辆车的尾翼改得多少有一点生硬,不像其它车子那么相配。而且听陈先生说价格还不菲呢,用了1000元。不过,加装尾翼除了美观之外,更重要的就是可以在高速的时候为爱车提供必要的稳定性。

像一些喜欢玩车的年轻人,经常会把车开到极限的状态。所以说,面对高速行驶,加装一个尾翼就是非常有必要的了。不过,由于国产车大多以前驱车为主,而尾翼的工作方式是给爱车增加下压力,如果这个下压力太大的话,稳定性是有了,但同时也使车辆的油耗增加上去了。所以说,车主在加装尾翼的同时,一定要选择一款适合车型大小的尾翼,切不要为了美观,加装一个过大的尾翼。原装赛纳虽没有配备尾翼,相信其市场定位不同,配备相应做了调整,但是对于热爱汽车运动的爱车人士来说,却是一个不小的遗憾。

尾翼到底是如何发挥其作用的,原理何在呢?

资料显示,根据空气动力学原理分析,我们知道汽车在行驶过程中会遇到空气阻力,这种阻力可分为纵向、侧向和垂直上升3个方面的作用力,并且空气阻力与车速平方成正比,所以车速越快,空气阻力就越大。一般情况,当车速超过60km/h时,空气阻力对汽车的影响表现得就非常明显了。为了有效地减少并克服汽车高速行驶时空气阻力的影响,人们设计使用了汽车尾翼,其作用就是使空气对汽车产生第四种作用力,即对地面的附着力,它能抵消一部分升力,控制汽车上浮,减小风阻影响,使汽车能紧贴着道路行驶,从而提高行驶的稳定性。我们观注F1赛事会发现,F1赛车的前后都安装有定风翼,它们为车体提供了近60%的下压力,从而保证了高速下轮胎具有足够的抓地力来保持车身的稳定性。

除了提高行驶的稳定性之外,加装尾翼对于节省燃油也有一定帮助。在一般道路上行驶,耗油量减少或许不明显,如果在高速公路上以120km/h以上的时速行驶,则此时汽车尾翼的作用就很明显了。但是一般来说不建议小排量的汽车加装尾翼,因为尾翼主要是用来增加车身的稳定性的,针对大排量车来说很重要,但小排量的车安装夸张的尾翼反而会影响车速。

除了轿车之外,在一些旅行轿车的车顶后部也安装有小型尾翼,这些尾翼使车顶上的一部分气流被引导流过后车窗表面,这样既可使车辆后部的升力降低,也可利用气流将后车窗表面浮尘清除,避免灰尘附着影响汽车后视野。

如果按材质来分,目前市场上的尾翼主要有三种:一是以原厂生产的玻璃钢材质的尾翼,相对比较贴合车身的线条。二就是铝合金的尾翼,给人感觉比较夸张,但导流效果不错,而且价格适中,不过重量要比其他材质的尾翼稍重些。最好的尾翼材质还要算是碳纤维的尾翼,是高刚性和高耐久性的完美结合,并广泛被F1赛车采用,不仅重量轻而且也是最美观的一种尾翼。尾翼上扰流板的空间位置有些是可以调校的,调校方式分为手动和自动两种,其中自动调校型多了液压立柱,可根据车速自动调整扰流板的角度。一般建议消费者选择手动调校型的,液压自动调校型的不仅价格较贵,而且不如手动型操作方便。

好多人认为尾翼越大越好。其实不然!安装尾翼除了美观作用外,更大的作用是高速时候为爱车提供必要的稳定性。由于大多数轿车以城市道路行驶为主,车辆根本达不到尾翼能够发挥作用的时速,体积越大,低速阻力就越大,再加上很多车主安装的是铝合金尾翼,车身整体重量的增加,也势必导致油耗的上升。因此这样做是得不偿失的,选择一个大方得体美观实用的尾翼才是改装之真谛。
现在市场上汽车用的扰流板有多种式样,赛车上的扰流板较高,这是为了使气流直接作用在扰流板上,使气流产生的下压力不至于再作用在车身而抵消其效应,因此必须将扰流板离开车身表面安装。有些旅行轿车的车顶后部安装扰流板,使得车顶上的一部分气流被引导流过后车窗表面,这样既可使车辆后部的升力降低,也可利用气流将后车窗表面浮尘清除,避免灰尘附着影响汽车后视野。在许多普通轿车上,也装有扰流板,由于这些车的速度不是很高,因此扰流板很难发挥实际的作用,而美化车身外观则成了装扰流板的最大目的。

▲尾翼的基本设计

尾翼和扰流器的诞生正是要解决气流和浮升力的问题。我们见到过的尾翼可谓五花八门、千奇百怪。不过它们却有着相同的特点:表面狭窄、水平面离开车身安装(如果尾翼紧贴在车身安装,如果它不仅仅起到装饰作用,便只有扰流器般的作用,这两者是不同的。)尾翼的主要作用是增加下压力,所以尾翼的外形必须像倒置的机翼才行,这样的设计会使流经尾翼下端的气流的速度较流经尾翼上端来得高,从而产生下压力。还有一种产生下压力的方法是将尾翼前端微微向下倾斜,虽然这种设计会比水平式的尾翼产生更大的空气拉力,但是在调节下压力大小的方面却较有弹性。

▲尾翼和扰流器的分别

尾翼和车尾扰流器的分别是后者与车尾连为一体,或者干脆就是车身整体设计的一部分。车尾扰流器其实也可以用来制造下压力,但是常见的功能仍是减少浮升力和气流拉力。掀背车的尾扰流器集结了大量的空气于扰流器的前方,目的是分隔车尾的气流,从而降低浮升力。后扰流器也可以令气流更顺畅地流经车尾,避免气流长时间地徘徊或紧贴在车尾上,如此一来便可以减少空气拉力,同时也可以减低导致浮升力的车底气压。

回答(2):

我玩极品多年,我告诉你!记的给分!
通过调节前后扰流板的角度,调整前后的下压力。一般说来,赛车的后部下压力应大于前部,因为后轮比前轮更容易抱死.增大扰流板角度会增加空气对赛车的阻力.因此下压力越大,阻力越大,最高速度也就越慢,过弯也就更容易
如果感觉直道上的速度不够,则降低下压力;如果感觉操控困难,则应增大下压力,主要是前部,但要防止后轮提前抱死.
你说的那些样式影响不多,主要是角度有影响。但是可能你换不同的扰流板时它基础的角度不一样,才给你那种感觉。主要是角度,样式你爱哪个用哪个,懂了没?分拿来!

回答(3):

首先不得不承认曳流板是起到调节气流对车体压力的作用.使得车体在速度很快的情况下仍能获得足够的对地压力,而保证足够的摩擦力,从而提高操控性能.

但是,,,,,
你注意看了吗?
在极品飞车里,(你找个商店进去)
曳流板是在外观分类里的(是不是外观记不清楚了,反正不在性能里面).而不是在性能分类里.
所以他只是外观,对汽车性能不起作用,只是好看罢了.
性能的改变,有轮胎,有底盘,有NO喷射,有刹车,有气缸,有齿轮,有发动机等等,但是没有曳流板.曳流板是和轮胎外观车体外观什么的在一起的.他们都是对性能不起作用的.这是极品飞车的设定,这款游戏是这么分类的.
至于你说不一样,只是心理作用吧?或者你换曳流板同时还换了其他的性能套件.

另外,你要是不确定我说的,给你个观察性能的提示.你改装车子的发动机什么的时候,是不是有车子的性能的三个指标的直线啊?右上方,亮蓝色的发光线,表示当前配件对车子性能的影响(三个指标:极速,操控性,加速性(极品9为例) )
那么,好了,你看你改曳流板的时候有这三个指标的参考线条出来吗?没有.如果他可以改变性能,那你要怎么改? 你如何知道改了以后性能有什么变化?
如果他是性能套件,那他就该显示出来对车子性能影响,就是那三条线.
真要那样的话,你也不会上来问这个问题了吧.

题外话:不知道你玩的是几.
你要稳,可以升级轮胎,
要飘的,降低轮胎性能,保证飘出去回不来,但其实一定范围内也是更好操控了(更容易漂移过弯,个人经验),
要速度快,其实不是提高极速,而是提高加速性,在弯道多的地方就可以体现得很彻底(可以超过对手六七秒或更多)

一般加速性好的车适合所有比赛.

顺便说一句,cc198674你真是太有才了,cc198674你玩过NFS吗?

回答(4):

  目前市场上的扰流板主要有三种材质。主要作用都是为了增加赛车尾部的下压力。但扰流板也是一把双刃剑,其增加的下压力会使赛车的直线速度有所降低。
  第一种是以原厂生产的玻璃钢材质的扰流板,相对比较贴合车身的线条。
  第二种就是铝合金的扰流板,给人感觉比较夸张,但导流效果不错,而且价格适中,不过重量要比其他材质的扰流板稍重些。
  第三种就是最好的扰流板材质——碳纤维的扰流板,是高刚性和高耐久性的完美结合,并广泛被F1赛车采用,F1赛车上扰流板的空间位置有些是可以调校的,调校方式分为手动和自动两种,其中自动调校型多了液压立柱,可根据车速自动调整扰流板的角度。一般建议消费者选择手动调校型的,液压自动调校型的不仅价格较贵,而且不如手动型操作方便。
汽车的扰流板介绍
  汽车的扰流板(Slingshot Autosculpt)是指在车尾上方安装的附加板,也称为汽车尾翼。飞机扰流板作用是辅助操纵系统提供起飞、着陆的增升动力和增加在地面或飞行中的气动阻力,改善飞机的操纵性能。扰流板扰流板的作用主要是为了减少车辆尾部的升力。如果车尾的升力比车头的升力大,就易导致车子转向过多、后轮抓地力减小、高速稳定性差。利用扰流板的倾斜度,使风力直接产生向下的压力,扰流板的作用主要是为了减少车辆尾部的升力。如果车尾的升力比车头的升力大,就易导致车子转向过多、后轮抓地力减小、高速稳定性差。利用扰流板的倾斜度,使风力直接产生向下的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