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生父之谜,源于吕不韦那段说不清道不明的“邯郸献姬”。《史记》中绘声绘色的描述恐怕已经让后人深信不疑了:“吕不韦取邯郸诸姬绝好善舞者与居,知有身。子楚从不韦饮,见而说之,因起为寿,请之。吕不韦怒,念业已破家为子楚,欲已掉奇,乃遂献其姬。姬自匿有身,至大期时生子政,子楚遂立姬为夫人。”这能否成为秦始皇生父就是吕不韦的铁证?很显然,史书里除了这段小说般的文字外,再也找不出相呼应的证据。常识告诉我们:孤档和孤证难以置信。那么,到底是谁处心积虑地炮制了这么一个历史谜团呢? 其实在司马迁写《史记》之前,这个动听的故事早已流传。秦灭六国的过程中使得不少豪门望族沦落,在强势的秦王朝面前他们无力回天,只能凭借渲染那个“邯郸献姬”的故事来发泄内心的愤懑,找到一种心理的平衡:既然你始皇帝都是外姓家的野种,那么秦实质上比六国先灭亡。这样的流言蜚语无疑让秦始皇深感不安,对吕不韦是莫大的威胁。随着秦始皇的暴政,这个“邯郸献姬”的故事越发枝繁叶茂、根深蒂固。 秦亡汉立至吕太后称制,吕氏家族把这个故事又从民间捡了回来,修剪一番后当成自己篡汉的潜台词:天下本就是我吕家的,是刘家老二耍无赖夺了去,我们吕家才是正宗的皇室血脉,掌控朝政甚至改朝换代有什么大惊小怪的?还想方设法地找到了吕后一门与吕不韦的宗族瓜葛——如果秦始皇是吕不韦的血脉,那当然秦始皇就是吕氏先祖了,这也改变了他们寒微的出身,拥有了皇亲的荣耀。 到了司马迁写《史记》的时候,这个演绎得几乎天衣无缝的故事几乎将历史真相湮没了,往后发生的事情让这一历史戏说继续上演。在儒家思想成为主流的初期,大儒们的内心其实是脆弱的:秦时法家思想的惯性,加上汉初黄老思想的顽固,使得儒家思想总处在一种弱势地位。对法家思想和黄老思想进行清算,是儒家思想巩固地位所必需的。秦始皇用的是法家思想治国(并有大恶之举“焚书坑儒”),吕不韦虽然是杂家,但其主体思想却是黄老一脉(汉初的黄老思想更为繁盛)。即使是大儒,也不会拒绝这么一个可以一石二鸟的浪漫但有些离奇的故事的。 但我们应该注意的是,太史公司马迁在写《史记》的时候似乎也有难言之隐。一则因为秦始皇的“焚书”,使得关于这个故事的可以直接作为史料证据的文献难觅踪迹,他只能无奈地用没有史料支撑的所谓定论。二则关于秦始皇这样敏感人物的评价,只能按照当时汉皇帝的意志来做结论。即使是这样,司马迁还是有意留下了个破绽,也就是“至大期时生子政”。 “大期”为十二个月或者十个月,这显然与“姬自匿有身”相矛盾。文字洗练、逻辑严谨、数易其稿的史书,会患这样的低级错误?答案只有一个:司马迁对该故事心存疑义但又不敢明言。这给后人留下了争论的余地。 作为史家,在无法得到历史真相时充满了遗憾;那些政治集团根本不需要历史真相,是否有用是其取舍历史的唯一尺码;而无聊的文人和空虚的市井小民,他们更愿意有一个可以满足其猎奇心理的故事。所以,关于秦始皇生父究竟是谁,成了一个若隐若现、扑朔迷离的千古历史悬疑。 河南大学的王立群教授在央视《百家讲坛》探讨这个问题,并提出了一个大胆而简单幼稚的猜测:作为政治投机家,吕不韦完全是按照自己的计划在一步步推进的,这个计划包括了“邯郸献姬”,还包括了献姬之外的事情,也就是前面提到的《史记》的相关记载。这是否把吕不韦神仙化甚至妖魔化了?要知道,再大胆的风险投资家也会有所顾虑,就是不能自掘坟墓。在无情帝王家和纲纪等级分明的封建社会,是不会出现现代意义上的寻找亲生父亲的感人一幕的。 况且,无论吕不韦多么的聪明有胆略,他当时的身份也就是一个没有什么社会地位的商人而已。在他和异人(也就是后来的子楚)于赵国见面时,异人虽然是一个身为人质、遭受冷落的王子,但毕竟身份在那里——不是吕不韦要去拯救异人,而是想要得到异人的接纳以实现自己的宏伟计划。当时的地位是一个王子与草民的关系,一旦异人即位,那么就是君臣关系。就是借吕不韦一千个胆子,他也不敢做“夷九族”的事情:或许赵姬的美貌和妖艳确实让异人难以抵御情欲之惑,吕不韦也因为难以推却而滑头地做了个顺水人情,他怎么会做出先播种后“献姬”这样与实现自己投机目标相悖的愚蠢事情来呢?赵姬在整个“献姬”过程中并没有太多的选择余地,她不过是个容貌美艳、身材热辣、床第功夫了得、没有什么大企图的头脑简单的女人——纵观她前后的所作所为,无不证实了这一点。 两千多年关于这段故事的演绎已经够精彩的了,再进行猜想和假设未免显得有些多余。官场的权力争斗与宫闱的风流韵事,往往是我们津津乐道的,也是不会多加思索的。多一个“邯郸献姬”的故事我们不会觉得唐突——我们需要留住这么一个活灵活现的权利与爱情的故事,但如果将故事当成历史,将假设当成真相,那是我们的无能和悲哀。
麻烦采纳,谢谢!
与王立群探讨秦始皇生父之谜 王立群先生在百家讲坛之“王立群读史记”秦始皇部分中十分肯定地认为,吕不韦不是秦始皇的生父。主要理由有三点:一、王立群认为吕不韦在邯郸把赵姬献给异人时,当时的赵姬还是早孕期,根本就不知道赵姬生下来的是男孩还是女孩?吕不韦在不能确定是男孩还是女孩的前提下,是不可能做这样的冒险的。二、当异人在被赵姬的美色所吸引后向吕不韦要赵姬时,吕不韦发怒了。王立群先生据此认为吕不韦不可能是秦始皇的生父。三、王立群先生根据史记记载:“至大期时,生子政。”给大家计算了生小孩的预产期,以此推断秦始皇不是吕不韦的儿子。 其实,关于秦始皇的生父是谁,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已经不重要了。我们现在讨论秦始皇的生父是谁,关键的问题在于学术的严谨性。做学问要严谨,特别是在像百家讲坛这样一个大的平台上宣扬自己的学问,更需要有严谨的态度和准确的观点。如果没有十足的逻辑推断,有的观点宁可不讲也不要误人子弟。(当然,我这里并不是说王立群先生误人子弟,这点请大家千万不要误。) 我们还是言归正传好了。王立群先生认为吕不韦不可能是秦始皇的生父的观点是否可靠呢?我觉得还是有商榷的地方。 第一、吕不韦有没有可能在不能确定赵姬是生男孩还是生女孩的前提下进行冒险“投资”呢?王立群先生认为不可能,但我觉得这是有可能的。因为人的某种行为总是与这个人的性格分不开的,我们都知道吕不韦首先是个商人,是个政治投机家。而大凡投机者,都具有常人所没有的冒险精神。从这个层面上说,吕不韦是有可能冒这个风险的。 其实,进行这种冒险投资的在历史上也不是只有吕不韦,据资治通鉴记载,在秦始皇九年(公元前238年)当时的楚国的楚考烈王不知道是性无能还是什么回事,没有儿子。赵国人李园就把自己的妹妹献给了战国四公子之一的春申君,李园的妹妹在春申君的“照顾”之下怀孕了,于是李园又劝春申君把自己的妹妹献给了楚考烈王。后来果然生下一子,被立为太子。李园自然大富且贵了。 从资治通鉴的这个记载中,我们不难看出,在战国末期,进行这种政治投机的是大有人在。而且可能已经成为了一种升官发财的捷径。那么李园都可以冒这个风险,为什么吕不韦就不可能呢?应该说,在政治投机上吕不韦比起李园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第二、在异人向吕不韦要赵姬时,吕不韦的发怒是真是假?我们已经无从考证,这只有问吕不韦本人才能知道。但根据史记记载,异人见到赵姬是在吕不韦的一次家宴上,吕不韦让赵姬跳舞,异人才有机会见到赵姬。这里面是很有猫腻的。首先,古代男子喝酒作乐,主人的女眷一般是不作陪的,那么为什么吕不韦要让自己爱妾出来跳舞呢?其次,在异人提出要赵姬时,吕不韦发怒,(我们假设吕不韦是真怒)这说明吕不韦很爱赵姬,既然吕不韦爱赵姬,那又为什么要让赵姬出来跳舞呢?让一个自己心爱的女人在别的男人面前跳舞,在常理上也说不过去。所以,吕不韦献赵姬,很可能是吕不韦设得一个套。 第三、史记记载的:“至大期时,生子政。”如果按照王立群先生的计算,秦始皇就不是吕不韦的儿子了。但我们要注意一点,史记记载的“至大期时,生子政。”它只是说赵姬怀孕十个月后生下秦始皇,而并没有明确告诉我们赵姬到底是从什么时候怀孕的。所以,从什么时候开始算起到“至大期”,这就成为问题的关键。到底是在异人见到赵姬之前算起还是异人见到赵姬之后算起?不知道王立群先生有没有考证过呢? 第四、史记是一部严肃的历史书,司马迁也不是搞八卦新闻的狗仔队。但为什么史记会在《吕不韦列传》中记载秦始皇是吕不韦的儿子?这只能说明司马迁确有过硬的材料,否则,以司马迁这样严谨的大家,是不可能把这么大的一件事记载下来的。 第五、我们还可以谈一点佐证。秦始皇九年,嫪毐作乱,事情牵扯到吕不韦。结果嫪毐当然不得好下场,但秦始皇对吕不韦的处理却是网开一面。为什么呢?史记记载“王欲诛相国,为其奉先王功大,及宾客辩士为游说者众,王不忍致法。”这里的“相国”就是吕不韦。那么是不是真的是因为吕不韦功劳大,宾客求情,秦始皇才不杀吕不韦的呢?如果秦始皇真的想杀吕不韦,不要说你功劳有多大,更不必说宾客什么求情,以他的个性,就是十头牛也拉不回了。但秦始皇对吕不韦还是网开一面,唯一的解释是吕不韦可能真的是他爹。 另外,从吕不韦自杀的原因上看,我们似乎也能进一步佐证秦始皇是吕不韦的儿子。那么吕不韦为什么要自杀呢?史记的记载:岁馀,诸侯宾客使者相望於道,请文信侯。秦王恐其为变,乃赐文信侯书曰:“君何功於秦?秦封君河南,食十万户。君何亲於秦?号称仲父。其与家属徙处蜀!”吕不韦自度稍侵,恐诛,乃饮酖而死。 秦始皇给吕不韦的这个信这句话请大家注意“君何亲於秦?号称仲父。”秦始皇为什么要在信中说说句话?这是此地无银三百两。 还有,秦始皇在信中,并没有要吕不韦死的意思,只是让吕不韦“其与家属徙处蜀”但是,吕不韦看到信后就自杀了。原因何在?我认为关键还是“君何亲於秦?号称仲父。”这句话。在这句话里,秦始皇明确告诉吕不韦,我秦始皇不是你的儿子。也就是说秦始皇这个儿子不认他吕不韦这个爹了。由于此,吕不韦才会心灰意冷选择自杀。
吕不伟 《史记》中记载秦国丞相吕不韦本为河南濮阳的巨富,是远近闻名的大商人。但他不满足这种拥有万贯家私的地位和生活,野心勃勃,对王权垂涎三尺。 于是,吕不韦打点行装,到了赵国的国都邯郸,精心策划一个大阴谋,将正在赵国当人质的秦王的孙子异人,想法过继给正受宠幸的华阳夫人,转瞬之间,异人被立为嫡嗣,更名为子楚。 不久,国事生变。秦昭王、孝文王相继去世,子楚堂而皇之地登上王位,吕不韦被封为丞相。之后,吕不韦将自己的爱姬赵姬献给子楚,生下嬴政,被封为皇后,不料子楚仅在位三年就死掉了,于是他的儿子嬴政就顺理成章地继承了王位,这就是后来的秦始皇。 吕不韦认为嬴政是自己的亲生儿子,让嬴政喊自己为“仲父”,自己则掌管全国政事,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权倾朝野、一手遮天的大人物,吕不韦在邯郸的秘计实现了。 认定吕不韦和秦始皇有父子关系的说法,其原因是: 其一,这样可以说明秦始皇不是秦王室的嫡传,反对秦始皇的人就找到了很好的造反理由。 其二,是吕不韦采取的一种战胜长信侯的政治斗争的策略,企图以父子亲情,取得秦始皇的支持,增强自己的斗争力量。 其三,解秦灭六国之恨。“六国”之人吕不韦不动一兵一卒,运用计谋,将自己的儿子推上秦国的王位,夺其江山,因此,灭国之愤就可消除。 其四,汉代以后的资料多认为嬴政是吕不韦之子,这为汉取代秦寻求历史依据,他们的逻辑是,秦王内宫如此污秽,如何治理好一个国家,因此秦亡甚速是很自然的。 后世人也有认为上述传说并不能成立的。 其一,从子楚方面看,既使有吕不韦的阴谋,但其实现的可能性也很渺茫。因为秦昭王在位时,未必一定将王位传于子楚,更不能设想到子楚未来的儿子身上。 其二,从秦始皇的出生日期考虑,假若赵姬在进宫前已经怀孕,秦始皇一定会不及期而生,子楚对此不会不知道。可见,秦始皇的生父应该是子楚,而非吕不韦。 其三,从赵姬的出身看,也大有文章。《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灭赵之后,秦王亲临邯郸,把同秦王母家有仇怨的,尽行坑杀。既然赵姬出身豪门,她怎么能先做吕不韦之姬妾,再被献做异人之妻呢?这样,就不会存在赵姬肚子里怀上吕不韦的孩子再嫁到异人那里的故事了。 身世之谜也只有留于后人去推测了,而“奇货可居”这个成语却由此流传于世。
秦始皇的母亲是赵姬,《秦始皇本纪》和《吕不韦列传》里的记录有分歧,嬴政的父亲究竟是异人还是吕不韦,在正史野史中的争论仍在继续。
认定吕不韦和秦始皇有父子关系的说法,其原因是:
其一,这样可以说明秦始皇不是秦王室的嫡传,反对秦始皇的人就找到了很好的造反理由。
其二,是吕不韦采取的一种战胜长信侯的政治斗争的策略,企图以父子亲情,取得秦始皇的支持,增强自己的斗争力量。
其三,解秦灭六国之恨。“六国”之人吕不韦不动一兵一卒,运用计谋,将自己的儿子推上秦国的王位,夺其江山,因此,灭国之愤就可消除。
其四,汉代以后的资料多认为嬴政是吕不韦之子,这为汉取代秦寻求历史依据,他们的逻辑是,秦王内宫如此污秽,如何治理好一个国家,因此秦亡甚速是很自然的。
后世人也有认为上述传说并不能成立的。
其一,从子楚方面看,既使有吕不韦的阴谋,但其实现的可能性也很渺茫。因为秦昭王在位时,未必一定将王位传于子楚,更不能设想到子楚未来的儿子身上。
其二,从秦始皇的出生日期考虑,假若赵姬在进宫前已经怀孕,秦始皇一定会不及期而生,子楚对此不会不知道。可见,秦始皇的生父应该是子楚,而非吕不韦。
其三,从赵姬的出身看,也大有文章。《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灭赵之后,秦王亲临邯郸,把同秦王母家有仇怨的,尽行坑杀。既然赵姬出身豪门,她怎么能先做吕不韦之姬妾,再被献做异人之妻呢?这样,就不会存在赵姬肚子里怀上吕不韦的孩子再嫁到异人那里的故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