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至死》是媒介批评三部曲之一。我也是好几年前看的这本书,这本书关注的不是娱乐化的内容,而是导致娱乐化的媒介,新媒体技术的到来一方面有利于文化内容的传播,但另一方面对文化具有反作用力。对《娱乐至死》这本书的写作主题,写作目的也有大体了解,有着我的个人见解,我将说一下我读完了《娱乐至死》之后明白了什么道理,以下就是我的个人观点。
一、批判的的核心不是娱乐化的内容,而是电视这种媒介形态对文化教育的反作用 ,既让人们接收信息更多,但是对文化、价值观传播也有不良影响。
在主流媒介的影响之下,我们逐渐沉溺于简单的快乐而不能自拔,逐渐丧失了独立思考的能力。这对于青少年的思维的开发,以及想象力的破坏是巨大的,但是书籍不仅可以连贯我们的思维更是的可以开拓我们的思想,拓宽我们的精神境界。这本书就阐述我们不应该沉迷于娱乐,而忘了向前发展,完善自我。
二、互联网和电子信息科技是个双刃剑,娱乐方式五花八门,它能让好的事情发展得更好,也能让不好的事情变得更难以收拾,应该理性对待,不能够沉迷。
《娱乐至死》指向的不单纯是娱乐行业,而是在批评新闻、教育、政治等严肃公共行业的娱乐化。娱乐环境特别是电子产品相关的。现在年轻人比他们父辈们更容易接触到这些娱乐环境,而且接触到的娱乐环境质量更高更容易让人上瘾。现在的娱乐可以把一个乖孩子变成社会上的混混,对一些年轻人有着极大危害。
三、每个人都可以作为媒体的创作者和传播者,带有娱乐性质的消息中,少了自己应该有的思考,快节奏的生活,转瞬即逝的热点,让人们对生活逐渐减少了思考。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更新,人们对于消息的接收扩大了很多倍,大到我们没有多余的时间来慢慢消化每则消息所带来的影响。铺天盖的消息提供在每个人的手机上,让人无时无刻在被填充着五花八门的信息。《娱乐至死》最终的落脚点不是批判,而是在积极寻找建设的方式,特别是在强调我们应该提升对各种媒介形态的认识。
总结
通过阅读《娱乐至死》之后,告诉我们:多媒体技术的发达确实使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娱乐途径变多,但同时也应该警觉,我们在享受这种娱乐的时候,付出的代价是什么。我个人认为,我们应该拥抱技术的进步,同时保持一定的警觉性。多媒体技术的进步应辅助人类提高效率,而不能本末倒置。以上就是在我读完了《娱乐至死》之后明白的道理,都是个人观点,希望对你也有所启发。
🌈《娱乐至死》出版于1985年,是尼尔•波兹曼的代表作之一。本书想告诉大家可能成为现实的,是赫胥黎的预言,不是奥威尔的预言;毁掉我们的,不是我们憎恨的东西,恰恰是我们热爱的东西!
📺电视时代蒸蒸日上,电视改变了公众话语的内容和意义,政治、宗教、教育、体育、商业和任何其他公共领域的内容,都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而人类无声无息地成为娱乐的附庸,毫无怨言,甚至心甘情愿,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
✅作品概述:
赫胥黎描绘了一个歌舞升平的美丽新世界,一派祥和的氛围,人们却没发现自己已醉生梦死。该书旗帜鲜明地对电子媒介做了深刻的反思和尖锐的评价。其解析了美国社会由印刷统治转变为电视统治,得出了由此导致社会公共话语权的特征由曾经今的理性、秩序、逻辑性,逐渐转变为脱离语境、肤浅、碎化,一切公共话语以娱乐的方式出现的现象,以此来告诫公众要警惕技术的垄断。在该书中,波兹曼深入剖析了以电视为主的新媒体对人思想认识、认知方法乃至整个社会文化发展趋向的影响,令人深省,并认识到媒介危机。
✅推荐语:
应该很多人和我一样吧,在看这本书之前,就已经很多次听到“娱乐至死”这个词。那个时候,对于一点点风吹草动就可以热搜见的明星八卦,会有这样一种感觉——娱乐至死。以及更多的,当我沉溺微博、抖音这些app带来的快感,而在手机偶然黑屏才能照见我自己的猝不及防的慌张焦虑时,时间又不觉过去了大半。艰难说服自己放下手机翻开书本,却坐不到几分钟就想去碰碰那冰冷无声的手机时,也会想到娱乐至死。可是在这么多的悲哀、讽刺、焦虑中,我也看到了信息爆炸,手机智能带给时代映射在我身上的浮躁,想着限制手机使用,比如,卸载微博抖音。
🌈“人们感到痛苦的不是他们用笑声代替了思考,而是他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笑以及为什么不再思考”。我们不是没有时间了而是我们的时间正在被“娱乐” 偷走。赫胥黎告诉我们的是,在一个科技发达的时代里,造成精神毁灭的敌人更可能是一个满面笑容的人,而不是那种一眼看上去就让人心生怀疑和仇恨的人。
我们无所不知,我们又一无所知。”we know everything, but we understand nothing.----------《娱乐至死》🌹🌹🌹
⭐【《娱乐至死》の梗概】
《娱乐至死》(Amusing ourselves to death)是美国媒体文化研究者、批判家尼尔·波兹曼于1985年出版的关于电视声像逐渐取代书写语言过程的著作,同时呢,也是他的媒介批评三部曲之一。
这本书呢,解析了美国社会由印刷统治转变为电视统治,得出了由此导致社会公共话语权的特征由曾经的理性、秩序、逻辑性,逐渐转变为脱离语境、肤浅、碎化,一切公共话语以娱乐的方式出现的现象,以此来告诫公众要警惕技术的垄断。
⭐【《娱乐至死》の警钟】
这本书里面想要告诉我们的,远远不止于对“现代媒介”的评判,其实,我觉得更多的在于“我们终将死于我们自己热爱的东西之中”,娱乐本身没有错,只是错在我们大家都建筑起了自己的空中楼阁,大家都住进去了,这样的话,问题就出现了。
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媒介传播途径也十分丰富多样,每天都要在信息轰炸的生活的半亩田园之中徘徊,慢慢地,每个人都在自己的热爱中过度沉浸了,不管周围的世界如何,不再关注自己的人际关系,也不再关注自己身边的亲人健康情况,久而久之,自己就成了一座无人问津孤岛,相当于“慢性自杀”。譬如,现在的短视频夺走了大家的生活,大家都是在低着头刷着短视频,《从前慢》里的一句话:“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很少人会去抬头看看蓝天白云,用轻声细语去问候远在一方的那个ta了,这都是问问题与警钟所要敲响的。
⭐【娱乐至死の防备】
这本书更多的在于告诫我们自己要找到自己的热爱,并且不要被自己的热爱所纠缠住了。好比如,在印刷机统治的时代,林肯和道格拉斯的演讲battel每场持续7个小时,充满正义的复杂的书面语言,人们却乐此不疲地听。但是,对于网络时代的我们,还有多少人能心平气和地听完这短短的两个小时呢?
“人们感到痛苦不是因为他们用笑声代替了思考,而是他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这么笑以及为什么不再思考。”,希望读到这条回答的你,可以不要对着冰冷的屏幕傻笑,不做“温水中的那只青蛙”,适当的放下信息轰炸,然后抬头认真地仰望一下自己头上的这一片蓝天~~~~
《娱乐至死》已经出版很多年了,但感觉最近“爆红”,可能在电视机时代,我们对里面的描述没有那么深刻的感受,现在手机时代来临,手机对人类的巨大影响,让我们再次回忆《娱乐至死》。
一、《娱乐至死》内容简介
这本书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前部分是介绍在印刷机时代。
第一部分是铅笔字占据主要地位,人们面对文字非常理性客观,整个社会以及知名新闻报刊等都语言富有逻辑,内容也非常深刻。
第二部分介绍在电视机时代,社会逐渐娱乐化,更倾向于浅显直露的文化形式,不去理智思考,技术为人民提供了瞬间快乐和安慰疗法。在那个时代,一切公众话语都以娱乐的方式出现,甚至成为了社会的潮流,被大多数人所认可。
二、《娱乐至死》告诉我们什么?
媒介的独特之处在于,虽然它指导着我们看待和了解事物的方式,但它的这种介入却往往不为人所注意。我们读书、看电视或看手表的时候,对于自己的大脑如何被这些行为所左右并不感兴趣,更别说思考一下书、电视或手表对于我们认识世界有怎样的影响了。
在电视机时代如此,在互联网时代更为明显,手机逐渐成为了我们身体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就像毒品一样侵蚀着我们的肉体和思想,短暂的快乐后是无止境的空虚。
技术没有好坏之分,技术的本质是方便人类。是人类本身错误的看待和运用了技术,才让我们深受其害。
三、如何正确对待?
首先就是摆正心态,拒绝西方享乐主义和消费主义错误引导,坚持阅读优秀书籍,用精神食粮来丰沛自己,保持自主思考的能力,不被营销号和媒体牵着走。最后就是把任何技术都为我们所用,所用目的是以增长见识,提高素养为主。
如果我们不是把媒体当成学习的媒介,是用来娱乐消遣,思维就会被媒体牵着走,会导致自我意识薄弱,盲目跟风随大流。
《娱乐至死》告诉我们什么?
我们似乎达到了这样一个阶段:政治家原本可以表现才干和驾驭能力的领域已经从智慧变为了化妆术。
——第一章 媒介即隐喻
其实看这本书略微感到后背有点发冷,因为就当今社会而言,我们已经深深陷入到各式各样媒介的泥淖中,不仅是电视。波兹曼没能亲眼见到我们当今的世界,但当今的种种现象表明,波兹曼的预言已经显现。
电子媒介决定性地、不可逆转地改变了符号环境的性质,使得信息、思想和认识论是由电视而不是由铅字决定的。不可否认,现在仍有读者,仍有许多书在出版,但是书和阅读的功能和以往是大不相同了。
——第二章 媒介即认识论
我们的大脑日渐僵化,我们的思维逐渐呆滞,我们正在逐渐失去思考的能力,只能依靠大众媒介的“导向”作用。
作为90后,是在各种媒介的熏陶下成长起来的一代,从小到大,身边就充斥着各种各样的现代媒介。小时候,我们通过幼儿栏目来尝试着认识这个世界,虽然有利于扩展孩子的视野,可是也不可避免地会限制孩子的想象力。
公共事务是通过印刷品来组织和表达的,而这种形式日益成为所有话语的模式、象征和衡量标准。印刷文字,特别是说明文的现行结构的影响,四处可以感受到,例如,它影响着人们说话的方式。
——第三章 印刷机统治下的美国
书中还有一个小片段,讲的是钟表,钟表表示一种动力机械,其产品是分和秒。曾经和同学讨论过这个问题,当还处于原始社会时,我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顺应天时。可是现在,我们学会了漠视日出日落和季节更替,熬夜成为常态。因为在一个由分分秒秒组成的世界里,大自然的权威已经被取代了,上帝的权威日渐衰落,人们的自我意识逐渐觉醒。
单单一个钟表,就会对人们的思想和生活造成巨大的影响,像如报纸、电报、电视、电脑和手机等媒介的发展,我们的思想及社会必定会发生重大的变化。
有两种方法可以让文化精神枯萎,一种是奥威尔式的——文化会成为一个监狱,另一种是赫胥黎式的——文化成为一场滑稽戏。
在美国,奥威尔的预言似乎和我们无关,可是赫胥黎的预言却正在实现。
解决问题的唯一大众传媒:我们的学校。
由于电脑的到来,教育家们开始产生了某种“媒介意识”,但是这种意识往往集中在“我们怎样利用电视来控制教育这个问题”上,而不是“我们怎样利用教育来控制电视”上。
赫胥黎和舒伯特·乔治·威尔斯一样相信,我们正处于教育和灾难的竞赛中,他不懈地著书强调理解媒介政治和媒介认识论的必要性。最后,他试图在《美丽新世界》中告诉我们,人们感到痛苦的不是他们用笑声代替了思考,而是他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笑以及为什么不再思考。
——第十一章 赫胥黎的警告
波兹曼的最大作用,就是让我们意识到了这一点,他以批判的学术态度、深刻的剖析和严密的逻辑,揭示出在媒介影响下的世界,具有浓烈的忧患意识、怀疑精神和以人为本的终极关怀,使我们反思自己、反思媒介、反思社会,同时也推动了媒介环境学的发展。
到目前为止,媒介的一些影响已经逐渐显现了,轻则沉迷网络无法自拔,重则会影响整个国家的价值观,波兹曼“娱乐至死”的预言正在逐渐展现,我们要做的,还有很多,是时候觉醒了……